徐閆
摘 要:紅色文化是以德樹人的有效載體、有效介質和有機構成。以德樹人旨在發揮教育對人才培養的重要作用,借助一定的教育手段,改良教育對象的思想,使其明白“應成為什么樣的人”。紅色教育體系利用大量紅色文化資源和典范來影響人、教育人,具有相對成熟的教育范式。
關鍵詞:紅色基因;井岡山精神;德育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在訪問江西時曾表示:“井岡山時期留給我們的最寶貴的財富是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傳承井岡山精神,對優秀革命精神進行繼承和發揚,并將之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使革命情懷與時代精神完美結合,引導廣大學子不斷向上向善發展。
紅色文化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同時也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長期革命、建設和改革進程中逐漸積淀形成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作為一種先進文化,紅色文化具有豐富的內涵和外延,將其與當代德育相結合,有助于豐富德育的內容和載體,促進“以德樹人”目標的達成。
1 紅色基因在繼承中創新,德育教育在實踐中踐行
1)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活動。高校德育應立足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探索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吸收紅色革命文化所蘊含的道德底線、和人文情懷,以促進紅色基因的傳承,激發大學生成長和成功的精神動力。高等學校應當根據現代教育的特點,不斷增強學生的道德自省和文化自覺。
2)融入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活動。堅持創新引領創業,促進就業,引導師生探索新途徑,攻堅克難。加快大規模人才培養,提高大學生成果轉化的水平和質量,必須繼承紅色革命基因,以革命精神拓寬當代大學生的視野,促進大學生紅色革命信念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大學生創業既能激發學生自身潛能,對學生自身發展起到促進作用,也能為社會源源不斷地注入新鮮血液,促進我國就業率的提升。目前在校大學生有強的領悟力,自主學習知識的能力強,善于接受新事物。思路活躍,創意新穎,但他們缺乏經驗,缺乏項目的資金,在創業的時候很多未能正確預估創業結果,以至于后來無法承受失敗帶來的心理上和經濟上的打擊。因此大學生應傳承傳統、創業未來,通過對紅色基因的深度挖掘,尋找創業機遇,借助互聯網大數據這個平臺,提高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2 追尋井岡先烈足跡,推進高校黨性教育
1)推進高校黨性教育理論創新。紅色基因的繼承不僅是高校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也是高校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為了更好地學習和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有效地提高大學生適應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的能力,承擔起“不忘初心、不忘初心”的歷史責任。高校在肩負使命的同時,帶領優秀大學生走進“井岡山革命傳統教育培訓基地”——“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追尋井岡山烈士的足跡,促進高校黨性教育。大學生階段是理想信念成熟的關鍵時期,推進高校黨性教育理論創新完善高校立德樹人創新體系的形成,培育大學生的時代精神與革命情懷。
2)推進高校黨性教育方法創新。發展紅色教育是革命資源轉化的有效途徑。通過開展重走紅軍路、現場教學等一系列紅色體驗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紅色教育的主動性和自主性,自覺接受紅色教育的洗禮,自覺將外部感知轉化為內部行動。
依托革命傳統教育資源發展黨性教育,不僅要灌輸理論,讓大學生“學、懂、信、用”,起到震懾心靈,凈化心靈,調動精神的效果,自覺地將其內化為信念和理想的力量,為黨的前進道路儲備后備干部。思想基礎和精神動力是自身成長的動力,高校思政隊伍必須與時俱進,使高校黨性教育的內容與創新體系相輔相成。
3 探尋井岡精神之源,堅定高校學生文化自信
1)探尋井岡精神之源,培養學生文化自覺。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形成文化自覺的重要時期,但是當代大學生普遍受到西方外來思想浪潮的沖擊,另外因各地教育資源分配不均,造成了相當大一部分學生的文化底蘊薄弱,導致一些人片面認為近代中國的落后是由中國文化所造成的,這種民族文化自覺性缺失的現象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說的可怕的,可能會導致西方敵對勢力思想的入侵,威脅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主流地位,因此,培養并提高大學生的文化自覺是急迫且必要的。
2)探尋井岡精神之源,提升學生文化自信。革命文化是維系民族長盛不衰的強大精神動力。井岡山精神是黨領導人民在井岡山斗爭中創造的優秀革命文化,是中國共產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如今,作為新一代的接班人,我們要將老一輩革命家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傳承下去,探尋井岡精神之源轉變為我們的力量之源、精神之鈣,堅定高校大學生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心。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作為大學生,我們生活在無產階級先輩們用生命和鮮血給我們換來的幸福生活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期的關鍵節點中,更應憶苦思甜、用井岡山精神根本內涵,增強青年大學生的文化自信。
4 傳承井岡紅色基因,推進高校體驗式教育
1)紅色基因貫穿思政工作全領域,把握高校立德樹人新要求。江西革命烈士紀念館、小平道、方志民烈士紀念館等十多個現場教學點開設校外教室,已初步形成一個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鏈。以理想信念教育為重點,大力挖掘紅色資源的教材和內涵,根據不同大學生的特點,因地制宜地設置教學單元和課題。通過開展與革命后代現場座談互動,增設紅色教育體驗式教學特色專題,傳播老一輩革命家崇高政治信仰與理想信念。
2)紅色基因貫穿思政工作全方位,把握高校立德樹人新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斷提高高校師生的理論水平和政治意識,為教師和學生樹立理想信念奠定基礎,使高校永遠成為社會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把新時代的紅色基因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革命文化的寶貴資源,使大學生自覺地把它當作自己的東西。自覺地將個人夢與中國夢緊密融合在一起。
5 探索井岡實踐經驗,錘煉高校學生創業精神
1)探索井岡開天辟地實踐經驗,錘煉大學生拼搏進取的創業品質。1927年10月,當中國革命在生死攸關的緊急關頭,毛主席提出將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事件相結合,探索出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最終挽救了中國共產黨。這不難發現,“將革命的工作重點由城市轉向農村”的創新思路、沒有“開拓進取”的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事件相結合,就沒有中國革命的最終勝利。
歷史如此,創業也如此。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要有敢為人先、拼搏進取的創業精神,要有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走別人沒走過的路,走適合自己的路,敢于邁出艱難創業的第一步,加速完成創業的“最后一公里”,成為創業浪潮里的主力軍和弄潮兒,帶著老一輩革命家留給我們的實事求是闖新路的精神,在歷史洪流中大有所為、有所作為。
2)探索井岡軍民一心的實踐經驗,錘煉大學生團結合作的創業精神。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是我們黨無往不勝的根本,也是井岡山精神的法寶。作為當代大學生,更應學會老一輩革命家團結互助的團隊精神,這是當前創業者必須具備的素質。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之下,一個創業團隊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必須要集眾人之所長,提高團隊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用創新的方式方法、團隊新思維新理念,為團隊持續不斷的注入生機和活力,讓創業果實真正落地開花。
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好立德樹人工作,是黨和國家賦予高校的神圣使命。紅色文化蘊含了大量德育的素材和資源,如革命精神、愛國主義精神等。發揮紅色文化的政治導向作用和對培育良好行為習慣的引導作用,整合紅色文化資源、創新德育形式、健全德育體系,努力實現以德樹人的目標。“結合新的時代條件,讓井岡山精神煥發出新的時代風貌”,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人的忠告。這是我們在新時代肩負的重任,也是我們不懈奮斗和努力的方向和使命。立德樹人意義深遠,廣大高校要牢牢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權,守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扎實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響紅色革命教育的第一槍,傳承紅色基因,為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