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娜 李軍
摘 要:2016年9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發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學校原有的教學模式,轉變了各科教師的教學觀念,也對課程設計有了更高的要求。以部編人教版九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材為例,堅持新課程理念,以核心素養為導向,以單元主題教學為模式,探究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新策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良好的學習意識,全面提高綜合素質。
關鍵詞:核心素養;道德與法治;單元主題教學
現代教育中,教師更加關注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核心素養前提下,教師在教學時要轉變教學觀念,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引導學生從容面對生活中出現的各種難題,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提高綜合素質。部編人教版九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材與七八年級比較在內容設置和難易程度上都有很大差異,這就要求教師要立足于實際更新當前的教學模式,從而更好地發揮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積極作用,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
一、引導學生構建知識體系,掌握基本的知識技能
單元主題教學是教師在開發教材資源、整合教學資源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課堂的呈現方式,在利用各種情景教學、體驗式教學等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的能力。
例如,教師在進行“富強與創新”的教學時,引導學生以富強和創新為主題構建單元的知識體系,從整體上把握本單元的知識脈絡。同時,在分課時教學過程中注意把握知識與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便于學生完整地理解所學內容。
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樹立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
初中生身心發展尚未完全成熟,但是已經具備了一定的主觀意識,自主性也隨之增強,道德與法治課程能夠引領學生感受生命、感悟人生,通過課堂學習,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成為一名有責任的公民。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當充分調動其主觀能動性,使其投入課程學習中,根據教學內容自主探究,提高綜合素質。
例如,教師進行“維護祖國統一”的教學時,通過引導學生分析目前有些不法分子企圖分裂祖國的事例,引導學生自行討論,和同學分享自己的感悟,使其認識到這些不法分子的不良行徑帶來的危害。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課程延伸,引發學生對于祖國統一的思考,既培養愛國情懷,也培養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實現學生更為長遠的發展和進步。
三、創設生活情境,培養熱愛生活、熱愛社會、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設生活化情境,能夠加強學生的理解能力,使其在更輕松活潑的氛圍內進行道德與法治學習。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根據教材內容為學生選擇貼近生活的真實案例,對案例進行分析,滲透道德與法治的價值,使知識回歸生活。此外,教師進行生活情境的創設,能夠改變傳統課堂的枯燥乏味,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也可以充分利用班級中的多媒體,為學生打造便于理解的生活情境,促使學生投入課程學習中,使其能夠理解法治意義,縮短法律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感。
例如,教師在進行“夯實法治基礎”的教學時,可以為學生創設與法律相關的教學情境,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法律條例課件,還可以給學生播放法庭審判的相關視頻,隨后引導學生模擬法庭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真實的生活情景更有利于引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培養他們熱愛生活、熱愛社會、熱愛祖國的情感。
四、開展課外實踐活動,領會健康生活的內涵
教師對于學生的法治引導,不能局限在課堂上,也可以延伸到課堂外,因此,教師可以合理組織學生參與課外活動,使其在生活中發現價值觀的指向作用,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教師應當將課內教學與課外教學相結合,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實踐機會,使其在實踐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擁有更積極陽光的心態。此外,教師還應在實踐中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引導學生掌握交流和溝通的技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例如,教師進行“創新改變生活”的教學時,除了要為學生教授教材內容外,還可以將課堂內容延伸到課外,引導學生自己在生活中創新,通過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從而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
五、重視教學評價環節,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也要注重評價環節,提高評價的合理性,使其成為促進學生學習的因素。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能夠有效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評價要具有一定的客觀性。此外,教師的評語對學生也有一定的激勵作用,合理的評價能夠使學生正確認識自身的優缺點,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投入課堂學習中。與此同時,教師要提高學生的評價能力,通過學生之間的互評,使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對生活中的事物有準確的評判。
綜上所述,開展道德與法治單元主題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使其掌握基本的知識技能,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形成正確的法治觀念和價值觀念,并且有利于學生健康生活,對其綜合能力的培養起到促進作用。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時,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使其思維得到引導,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并且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提高其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馬蘭,盛群力.課堂教學設計:整體化取向[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
[2]張丕峰.單元設計:撬動課堂轉型的一個支點[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7(7).
[3]曹方敏.以“單元主題”謀“一課教學”[J].基礎教育研究,2017(24).
注:本文系平涼市教育科學專項課題《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道德與法治單元主題教學設計研究》([2019]PLT10)的成果。
編輯 李 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