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艷平
摘 要:學生要寫好作文,絕非一朝一夕之功,每兩周一次的作文課,也多是蜻蜓點水,收效甚微。因此,我們大多數教師對作文教學的投入遠遠不如閱讀教學。在教學實踐中,我從興趣入手,把平時積累和讀、說、寫訓練相結合,嘗試著進行了多種形式和多種渠道的寫作能力培養,取得了初步成效。下面就是我在多年的作文教學中培養寫作能力的具體做法。
關鍵詞:寫作 興趣 培養 表達訓練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1-0-01
一、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是解放寫作主體精神的重要手段,其根本就是變作文教學目標為學生的主體需要。需要是產生動機的主要因素,需要也是人們樂意采取行動的興趣之源。因此,為了調動學生作文的自覺能動性,在訓練過程中我嘗試著努力把學生對生活的濃厚興趣逐步遷移到觀察、寫作上來。為此,我注意創造條件使作文教學的內容更貼近于學生感興趣的生活,讓作文訓練回到生活中去,讓孩子們寫他們感興趣,樂于寫的作文。如:從學生感興趣的生活題材中選題(如:我看世博,學做家務,看世界杯……)只要是他們感興趣的活動,都可以成為他們的寫作素材。
二、增加生活積累,讓學生寫生活札記
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養成過程,傳統的作文教學偏重于用統一的模式去框定訓練內容,作文方式以命題作文為主,且不少命題瞄準“考試”,學生為考試而作文,為文而造情,敷衍湊數,久而久之,形成一種不良的文風。我大膽摒棄這種以命題作文為主的訓練形式,代之以“定量”與“定向”結合,持之以恒地寫生活札記。讓學生自陳心曲,“為時”“為事”而作(白居易),“我手寫吾心”(黃遵憲)。“定量”是指只規定每周的寫作數量要求,一般以2篇為宜,放手讓學生寫自己認為值得一寫的東西,不限內容和文體。寫自己的興趣愛好,寫自已的困惑苦惱,寫讀書心得,寫散文小說等等。只要引導學生關注了社會生活,拓寬了他們的信息源,他們的生活體驗也是豐富多彩的,他們寫出的取材于現實生活,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肯定比“命題作文”強得多。“定向”是指為引導學生寫好生活札記,我從學生學習、生活的實際出發擬定一些專題,為學生提供寫生活札記的范圍。如人物素描(可分為同窗系列、親友系列、師長系列等)、校園采風、春夏秋冬(寫景物特征)、焦點話題、真情告白、街巷見聞、讀書有感、影視評論、奇思怪想、往事回眸、動物世界、心海浪花(寫心理活動)、文學天空(嘗試寫小說、詩歌、戲劇、散文等),對學生的生活札記每周進行一次小結。寫評語時應在多鼓勵的前提下循循善誘,跟蹤學生的思路,體察學生的歡樂與苦惱,評語力求真切地表達出教師的情感,教師欣賞什么,反對什么,應讓學生明白無誤。這樣,學生才會感到親切、自然,才會敢于在下次的作文中寫出真情實感來。為調動學生寫生活札記的積極性,,從平時的生活札記中,挑選一些同一專題的優秀習作,讓學生在班上朗讀。可定期進行生活札記佳作點評。可每學期出一本《生活札記選萃》。通過這些途徑,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在平時作文教學中,我們應當鼓勵每個同學都會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生活,用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自己最熟悉的、最能打動心靈的寶藏。只有訓練出敏銳而具有透視力的眼光,才能捕捉到生活的真善美。我長期讓學生堅持寫生活札記,實踐證明,這樣日積月累,使學生們寫作時有材料可寫,更有利于寫真情實感。
三、引導學生博覽群書,拓展視野
俗話說“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要想寫好文章,必須多讀好文章,這是所有成功者的經驗。由于學生們廣泛閱讀的時間有限,我盡可能地幫助學生選擇適合自己閱讀的書籍,多讀名家時文,身邊同學的優秀習作,有必要的話,鼓勵他們背下來。文學寶庫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博大精深的人文世界,名著名篇中融會了世態百相,凝聚了人間真情,是提高語文素養的絕佳教材。初中伊始,我盡可能一次性介紹多一些名著,讓學生有更多的自由選擇的空間,讓學生在茫茫書海中找到符合自己審美情趣的紅顏知己,達到一種理想的閱讀狀態。先讓學生愛上名著,然后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和寒暑假閱讀,開學舉行精彩片斷朗誦會,讀書筆記展,讀書報告會,講故事比賽等方式來強化學生閱讀興趣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平時,我堅持讓學生寫讀書摘要,要求學生從所閱讀的作品中摘錄自己認為最有價值的語段或語句,利用課前三分鐘推薦給其他同學,談構思,品語言,從而提高鑒賞能力和語言積累,拓展學生的寫作視野,厚實學生的文化底蘊。因為真正的寫作能力不是老師教出來的,而是學生長期積淀的結果。“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學生的腦子空空,光教給他寫作技巧,又有什么用呢?
四、依托課文中的關鍵詞,讓寫作教學與詞語教學聯姻
大多數的語文課,最多解釋一下若干生詞的意思不必操練,字詞教學很長時間都孤立于作文教學,似乎詞匯運用可以放任自流、無師自通,我針對學習實際,嘗試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讓寫作教學與詞語教學聯姻。如:先讓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再讓學生選取6個以上的詞語連詞成段,當然,初始可以挑一些意義相關含義相近的,慢慢過渡,最終挑選那些“風馬牛不相及”的詞語。在合成運用中加深對詞的體驗和感知,這種做法,不僅使學生積累了詞語,寫作和思維能力也得到了訓練。這樣做極大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將字詞教學和作文片段訓練巧妙地結合起來。
五、充分發揮教材的作用,隨學隨寫
教材選文文質兼美,教師應該不拘泥于寫作課,使寫作與講讀教學結合,我在指導學生反復理解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在立意、選材,布局謀篇及譴詞造句上的成功經驗,啟發他們展開聯想,激發他們仿寫的興趣。如學過朱自清的《春》,就讓學生運用細致觀察、生動描述的方法仿寫《秋》;學過老舍的《濟南的冬天》,就讓學生抓住景物特點,情景交融形象描述的方法,仿寫《故鄉春日》。這樣一學期能仿寫十幾篇,各種文體都得到練習,學生的寫作水平有了提高。此外,我還采用局部補寫,如為《最后一課》一文補寫出老師背過身的心理活動;對句仿寫,如仿照文中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的句子或結構整齊的段落去寫,如《觀舞記》一文開頭的仿寫;延伸續寫,如《孔乙己》一文,給我們留下了人物結局的空白,我布置了《孔乙己離開酒店之后》的續寫練習。
總之,只要我們平時注重作文基本能力的訓練,有的放矢的進行多種能力的培養,那么,學生們的作文水平定能循序漸進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