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茜
摘 要:以生為本是讓學生在課堂中成為學習的主體,在數學學習中學有所獲、學有所樂。針對目前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表現出來的問題,本文從四方面來論述如何將以生為本滲透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
關鍵詞:核心素養; 數學教學; 以生為本
中圖分類號:G623.5?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12-071-001
近年來,一個新名詞“核心素養”走進了課程,走入了小學。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了核心素養的內涵,它將核心素養界定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1]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型課堂教學關系是在核心素養的要求下形成的。核心素養框架下的數學核心素養,讓學生不僅掌握數學知識,更能運用數學方法來解決新的問題。然而,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大多忽視了以生為本的教學關系,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呈現出“要我學”的現狀,造成學生喪失學習的動力,使得他們在分析、解決數學問題時不夠靈活。本文從四方面來論述如何將以生為本滲透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
一、在觀念中滲透以生為本
傳統的教學模式逐漸被新的教育方式所替代,課堂不再是老師的“一言堂”。在數學教學中,嘗試建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課堂新型教與學關系,通過自學、合作、探究的模式相互配合、共同學習,從而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打破了原來固有的學習模式,讓課堂不再死氣沉沉,讓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獲、學有所樂。以生為本的教學關系,讓學生有了主人翁的意識,能通過自己的學習獨立完成相關練習,從而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作為教師,更需要不斷學習,提升知識水平和能力水平,從觀念上轉變過來,放棄固有的教學方式,學著將課堂歸還于學生,讓學生在這種氛圍中激發自身的學習潛力,增強學習熱情。
二、在備課中滲透以生為本
備課是上課的前提條件。備課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課堂效率。精心備課可以為以生為本的教學方式提供可能。在備課中,鉆研教材、關注學生、思考教法和學法。
教師要仔細鉆研教材,吃透教材,領悟教材內容編排的用意。在備課中,能找出每一節課的重難點,有層次地攻克難點。教師在備課時,還要能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這樣很多老師眼中的簡單題目就不簡單了,從而更能深層次地挖掘題目的用意。備課中,教師可以多方面借鑒其他老師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與設計,及時修正,讓備課的每個環節更加自然流暢。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認識垂直》這節課時,有一個環節是教學點到直線的距離。教材上的描述很簡單,但是在教學設計中我分了幾個層次:先讓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知道過點向已知直線畫線段可以畫無數條;然后,在操作中知道所畫的這些線段中垂直線段是最短的;最后,讓學生通過自學知道這條線段就是點到直線的距離。如此這部分內容顯得更豐富完整流暢。
備課中,了解學生的認識水平尤為重要。由于不同的學生知識水平與認知結構存在著差異,在備課中需要因材施教。備課的好壞離不開教法與學法的結合。以生為本的新型教與學模式下,教師的教法可以有議一議、練一練、評一評、想一想、算一算等。在這些過程中,教師是教學內容的組織者和指導者,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以教促學。學生在不同地教法中,選擇不同地學法,如學生個體的獨立思考、學生同桌的互說互議,學生小組的探究發現,學生全班的展示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三上《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復習課時,有個環節是計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這部分讓學生個體說說判斷商幾位數的依據,又同桌討論商的估算方法,再全班交流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這樣,讓每個學生有機會參與教學活動中。
三、在課堂中滲透以生為本
上課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活動,是教學活動的中心環節。一堂課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在課堂上,要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但事實上,往往是老師不放心讓學生單獨思考,一味地講,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和時間比較少。有時候課堂上設置的小組討論,也僅僅流于形式,沒有達到真正的效果。學生在老師講后再學習或者練習,不少學生出現了疲憊的狀態,不愿動腦筋,只等著將老師的答案抄下來。在數學教學中,可以嘗試著讓學生先學習、老師后教,這樣老師教得少了,學生學習得就多了,思維也得到了一定的訓練。像這樣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少教多學的方式,讓學生在自學中重獲了自信、增強了學習的興趣、訓練了思維方式。老師也只需要在學生不懂的地方進行指點和深入,起到畫龍點睛之功效。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認識垂直》這一課時,就用到了學生自學的學習方式。在教學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前,先介紹了相交直線,接著讓學生在例題圖中準確地指出三幅圖中的相交直線。然后學生在比較這三組相交直線后,發現后兩組直線相交成四個角,而且那四個角都是直角。由此激發學生學習垂直的興趣。課堂上,我沒有直接告訴他們這樣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叫互相垂直,而是讓他們自己先學習書中的那段文字,再討論我提出的四個問題。學生們先安靜地讀一讀書上的那段文字,有部分孩子反反復復讀了好幾遍。當我呈現問題的時候,他們先自己思考,再進行同桌或者小組討論。為了確保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我將討論的時間做了些延長,并在每小組間巡走,聆聽他們的答案。當討論的聲音漸漸平息后,進行全班交流。在學生出現理解困難時,我及時進行了解答。這樣幾次地問答,學生對這部分內容有了更深的理解。
四、在反思中關注以生為本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無論一堂課上得有多順利或者有多失敗,反思是很重要的。通過記錄下每節課的成功之處與不當的地方,將它們轉為自己的經驗,為以后的課堂教學打下基礎。以生為本,是今后課堂教學努力的一個目標。雖然目前,對于它的認識還不夠全面,但是我相信,失敗在所難免,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嘗試,將來必定可以找到符合它要求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愿意學、喜歡學,并在學習中培養他們學習能力,為將來涉獵新的知識領域做好鋪墊。
參考文獻:
余文森.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