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秋連
摘 要:為了實現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鍛煉,小學數學教師需要盡可能地在課堂上展現實際的數學知識原理,而采用幾何直觀教學的方式來進行是當前小學教育的普遍共識。但是當前小學數學幾何直觀教學法在貫徹執行的時候存在各種誤區,由此影響到實際幾何直觀教學法效能的發揮,對此,筆者援引小學數學教育教學案例,探討幾何直觀教學法的問題改善策略,以改善當前小學數學幾何直觀教學的格局。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改善策略;幾何直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5-19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31-0072-02
幾何直觀教學法,就是倡導在教育教學中借助能夠看到的、能夠想象到的幾何圖形來引導學生,去感知數量之間的關系,理解對應的數學知識,確保實際知識理解率得以不斷提升。小學數學學科邏輯思維能力要求比較高,教學對象的數學認知還處于淺層次,此時巧妙運用幾何直觀教學法,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其集中注意力,不斷提升實際的學習效果。
一、小學數學幾何直觀教學法的價值分析
小學數學的教學對象是小學生,該年齡段的學生思考得比較簡單和直觀,在很多邏輯問題思考方面存在很大的欠缺,但是這部分的內容恰好是小學數學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以更加理想的教學策略開展教育教學。幾何直觀教學法,能夠將圖文融合在一起,簡單的幾何圖形可以展現復雜的知識,小學生的理解問題也得到了解決。實際的抽象空間知識被轉化為平面,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獲取對應的信息,此時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對知識的應用等教學目標,都可以順利達成。從這個角度來講述,小學數學幾何直觀教學法的價值集中體現在引導學生更好地認識問題、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提高其對數學學科的興趣,使得其注意力處于集中的狀態,實現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二、小學數學幾何直觀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通過對自身小學數學幾何直觀教學經驗的歸納和反思,加上與其他小學數學教師之間的深入溝通和交流,筆者發現在小學數學幾何直觀教學法貫徹執行的過程中,總會出現效果不佳的情況。對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進行分析,發現幾何直觀教學法的問題集中體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一)幾何直觀教學的實踐操作空間相對狹窄
教師在運用幾何直觀教學法的時候,會將直觀性作為重要的基準來進行教育教學方案的設計,希望學生通過實際的觀察了解對應的知識點,這一點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在此期間忽視了幾何直觀教學實踐操作空間的預留,使得學生難以形成特定的知識感應,這就可能影響到實際教育教學效果。比如在人教版五年級下冊“長方體”知識點學習的環節,教師的課程引導選擇的是生活中常見的長方體圖片,要求學生去觀察對應的圖形,并且總結對應圖形的特點。并沒有拿出實際的物品讓學生進行觀察,此時部分學生就難以通過觀察得到全面的信息,因為對他而言是沒有接觸到的物品、平時也沒有進行細心觀察的物品,其屬性認知也可能難以達到深入的狀態,由此很容易與以前學習的長方形知識出現混淆,難以深刻理解平面與立體之間的關系。很明顯,就是因為教師沒有設定適當的時間去引導學生接觸對應的長方體,學生由此形成對應的知識盲點。
(二)幾何概念認知不全面容易產生知識誤區
在幾何直觀教學法融入小學數學課堂的過程中,教師一開始選取的直觀幾何圖形往往是普遍性的,主要是為了引導學生能夠對應知識點形成基礎的認知,如果此時不能融入其他的特殊幾何圖形,就可能造成學生對幾何概念認知處于不全面的狀態,久而久之,就可能產生對應的認知誤區。比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梯形”知識點教學的時候,教師展現的直觀幾何圖是一張上面窄、下面寬的梯形,有部分學生就會在腦海中形成這樣的思維定式:兩條平行線和兩條不垂直的線構成的圖形就是梯形。于是在看到直角梯形的時候,他就會將其判定為不是梯形。也就是說,實際名稱成為學生自以為是的知識規律,但是實際上他們對梯形的定義并未完全把握,這樣就很容易產生知識誤區。
(三)圖形圖像之間的聯系區別分析占比較少
在小學數學幾何直觀教學的過程中,實際圖形圖像之間聯系和區別分析比較少,也是當前小學數學幾何直觀教學存在的普遍性的問題。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師不懂得利用圖形分割的方式來詮釋一般圖形表象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學生也不知道如何去辨別不同幾何圖形之間的差異,就可能出現知識混淆。當學生進入概念同化的狀態,實際概念思維模式也就被限制了,不同圖形的屬性認知也處于淺層次,由此嚴重影響到實際幾何直觀教學法效能的全面發揮。構建主義理論認為,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的銜接點的尋找,應該成為教育教學工作者不斷去求索的問題,因為如果能夠處理好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就可以站在更加宏觀的角度去掌握對應的圖形屬性。但是從當前實際情況來看,這一點做得都不是很理想,需要積極采取對應措施去改善和調整。
三、小學數學幾何直觀教學問題改善策略分析
小學數學教育教學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反思、不斷改進的過程,在融入幾何直觀教學法的過程中,找到問題所在,分析問題產生原因,并且采取針對性的改善措施,這才是小學數學教師需要不斷去求索的路徑。為此,筆者認為在小學數學幾何直觀教學法改善的過程中,需要積極做好如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注重多感官刺激,融入實踐材料
幾何直觀教學法要確保小學生可以感知到對應圖形,由此慢慢形成圖像認知,掌握幾何圖形的基本屬性,確保進入對應的感官記憶。也就是說,數學教師運用實際直觀教學法的過程中,要將能夠體現幾何概念的材料納入實踐課程中去,鼓勵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實現多方面感官的刺激,視覺的沖擊、觸覺的感知、聽覺的刺激都可以幫助小學生更好地認識圖像屬性。更為重要的是,在接觸實際物體的過程中,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會得到最大化的提升。比如在“長方體”知識點教學的時候,教師拿出長方體的牙膏包裝盒,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包裝盒的圖形特點,思考其與長方形之間的關系,總結和歸納長方體的特點,由此使得其對實際幾何圖形屬性的認知進入實踐探索的狀態,此時的教育教學效果往往也處于比較理想的狀態。為了檢驗實際教育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還可以設置對應的課外活動,要求學生在自己身邊去尋找長方體的物品,找到之后將其進行拆解,看看拆解之后是什么樣的圖形,并且想辦法依照這樣的圖形設計對應的長方體設計方案,由此設計出更加美觀的長方體。在這樣的實踐探索活動中,學生對長方體屬性的認知開始進入實踐的狀態,這種實物接觸,可以達到更加理想的教育教學效果。最為關鍵的是,學生都喜歡通過這樣實踐的方式來實現對應知識的學習和應用。
(二)運用幾何主題圖,增強知識延展
在幾何直觀教學法融入小學數學課堂的環節,教師在選擇實際幾何主題圖的時候必須要保證其全面性,綜合考量實際知識的延展性,確保學生可以全面掌握對應幾何圖形的屬性知識,由此達到理想的教育教學效果。比如在教學“三角形”相關知識點的時候,因為牽涉到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為了增強實際的教學的直觀性,教師選擇了動態的三角形,通過對應的拉伸可以變換實際角度,由此呈現出四種類型的三角形。相比較單一地呈現對應的三角形,這種圖形的呈現效果更加理想,能使學生意識到三個角都是銳角的是銳角三角形,三個角中有一個是直角的是直角三角形,有兩個銳角是45度、有一條對稱軸的是等腰三角形,有一個角是鈍角的是鈍角三角形。
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結合實際教育教學的目標,選擇合適的幾何主題圖,由此使得實際的課堂知識呈現出延展性的特點,幫助小學生建立完善的幾何知識體系。
(三)推動圖形的分割,深挖知識間的聯系
小學數學幾何知識中的很多圖形之間存在特定的聯系和區別,也就是說,不同的圖形之間可以通過特定的方式轉變,甚至存在相同的特點。因此,為了確保實際直觀教學法效能的全面發揮,教師可以在實際教育教學中實現圖形的分割,依靠這樣的分割,引導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對應圖形的特點,了解不同圖形之間的聯系,由此確保其實際的學習效果朝著更加理想的方向發展和進步。
比如在人教版“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知識點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平行四邊形進行拆解,由此可以看到兩個大小一樣的三角形,或者可以看到一個長方形,并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將其拼接成為一個長方形,或者使用三角形來進行正方形的拼接。在這樣的拼接活動中,學生可以直觀地看到兩個圖形之間的關系,此時對實際平行四邊形特點的認知也會朝著更加深刻的方向發展和進步。當然,在實際圖形分割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關注如下幾個方面的細節:營造相對自由的探索空間,確保學生成為實際行為主體,在自主圖形分割的過程中發現對應的規律,理解不同圖形之間的關系,由此總結和歸納實際知識經驗,從而更加深刻地記憶在腦海中,實現自主探究素質的全面提升。在圖形分割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以比較的視野去審視不同圖形的特點,由此確保實際的圖形知識體系得以塑造,這也是至關重要的環節。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幾何直觀教學法充分體現出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價值觀,學生在這樣的教育教學格局中,實際的參與熱情比較高,實際的知識互動也更加強烈,由此往往可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學效果。但是在此教學法貫徹執行的過程中,總是存在對應的缺陷和不足,對此教師需要采取針對性措施去改善和調整,由此才能夠塑造更加理想的小學數學教育教學格局,同時教師要做好全面的調研,并且學會反思,由此才能夠確保幾何直觀教學法切實發揮效能。
參考文獻:
[1]樊永東.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幾何教學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6(7):82.
[2]陳 釧.農村小學數學第一學段“圖形與幾何”教學策略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6(9):60,62.
[3]王桂先.小學數學幾何的教學策略[J].教書育人(校長參考),2016(2):74.
[4]吉 蕓.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教學中的德育元素及其滲透[J].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2018(5):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