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分課堂是一種有效教學模式,能夠將學生學習主動性有效激發出來。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逐漸擴大,大學英語課堂教學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多,如何改善英語教學現狀成為當前英語教師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方面,英語教師可以發揮對分課堂教學優勢,從而提升教學質量。本文主要對對分課堂教學內容、應用價值與可行性進行分析,并對其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應用進行對策探討。
【關鍵詞】應用對策;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大學英語
【作者簡介】申俊麗(1981.09-),女,內蒙古人,包頭醫學院,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基金項目】2016年度包頭醫學院科學研究基金項目,項目名稱:基于“對分”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創新改革研究,立項編號:BYJJ-QM 201680。
引言
現代高校生源規模越來越大,大學英語教師課堂教學壓力逐漸增長,教學效果難以提升。因為傳統教學理念對高校師生產生的影響較大,大學生學習方法與態度缺少主動性。雖然現代大學生可以通過網絡信息獲取更多教育資源,但大學生在大學英語學習方面往往比較被動,英語語言運用能力培養缺少良好環境氛圍。隨著教育改革逐漸深入,對分課程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價值越來越突出,相關英語教師應該引起重視。
一、對分課堂
1.概述。對分課堂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教師可以通過這種教學形式將學生主動性調動起來,由于緩解教師工作壓力,改善教學現狀。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使用方面,教師需要利用一般課時時間進行理論知識講授,剩余時間交由學生自主發揮,通過課堂講授與內化吸收突出教學特色。在對分課堂教學方法應用方面,教師必須分離學生自主學習與課堂教授,通過教學環節相互協調幫助學生消化理論知識。對分課堂主要有課堂講授、內化吸收與課堂討論三個部分。其中課堂講授主要由教師負責精講,為學生理論知識學習提供框架,指出學習重點與難點;內化吸收主要是指學生通過資料進行理論知識轉化,是學生思考、學習理論知識的關鍵環節;課堂討論包括組間與小組討論,由學生進行課堂內容交流。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討論與課堂講授時間必須錯開,學生在聽完教師講授后進入內化吸收環節。對分課堂與傳統教學模式存在一定區別,在課堂教學評價方面可分為終結評價與過程評價兩部分。其中終結評價接近40%,過程評價60%,教師在學生教學過程評價過程中需要綜合課后作業、課堂討論與學習成果等。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運用方面,教師需要關注學生不同層次需求,為學生學習提供多樣性教學內容。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而言,對分課堂教學模式考核評價體系更加完善,能夠全面考察學生學習情況,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水平提升。
2.應用價值。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應用方面,任課教師必須掌控全局,由教師進行學習框架與重點、難點內容設置,學生深入探索具體知識內容。在課堂討論環節安排方面,英語教師需要要求大學生做好相應準備工作,這對學生學習主動性具有一定激發作用,能夠有效提升學生英語學習效果。在對分課堂英語教學過程中,大學教師可以引入互動交流環節,鼓勵、引導大學生參與英語討論。在英語交流互動過程中,大學生語言運用能力能夠得到鍛煉,且可以通過相互交流彌補自身缺陷,有利于提高學生團隊意識。大學英語教師需要參與學生互動過程,引導大學生運用英語語言進行交流,這對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發展具有一定推動作用。在大學英語對分教學模式應用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多元評價體系對課堂教學成果進行評定,這種評價方式更加客觀,能夠將學生學習效果與課堂教學效果真實反映出來。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方面,對分教學模式能夠開拓學生知識面,有效提升大學生英語學習效果。在對分課堂教學運用過程中,教師必須事前做好布置工作,由大學生查詢課外資料補充教學內容。大學生可以在課外資料查詢過程中接觸更多英語知識,有利于提升學生英語閱讀能力與解析能力。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運用方面,英語教師首先需要了解大學生認知規律,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局限,通過教學模式改革創新彌補大學英語教學缺陷。
3.可行性分析。當前高校大學生英語基礎能力相對較差,部分學生在大學英語知識學習過程中可能會面臨各種困境,導致學習效率逐漸下降。對分課堂教學模式能夠改善大學生英語學習現狀,提高學生英語學習效率。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具有較強的調節性與靈活性,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學習現狀等進行教學內容調整。小組討論是對分課堂教學模式中的常用手段,這對大學生英語溝通能力與思維能力培養具有一定推動作用。部分高校已經在大學英語教學方面建立了第二課堂,學校可以通過英語競賽與閱讀等活動將大學生學習熱情充分發揮出來。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第二課堂進行實踐教學環節設計,為學生英語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創造良好環境氛圍。例如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方面,英語教師可以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中融入劇本編輯活動,要求大學生組織英語語言編寫話劇劇本。高校可以在學期末收集大學生話劇,通過話劇競賽活動選出優秀作品,并采取相應獎勵措施以作鼓勵,激勵其他學生。在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創新探索過程中,對分課堂教學模式能夠滿足高校英語教學需求,培養現代大學生英語語言運用能力,具有一定可行性。
二、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應用
1.課堂講授環節。在大學英語課堂講授過程中,英語教師必須掌控整個教學環節,能夠做到點到為止,給予大學生更多發揮空間。當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以主題為主,在英語內容講解過程中需要對大學生綜合能力進行培養,包括翻譯能力、聽說能力與讀寫能力等。在大學英語教學實踐過程中,英語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分為主題寫作、重點詞匯與語法句法等模塊。其中主題寫作主要引導大學生分析英語主題內容,教師應該在教學內容講解過程中列出關鍵詞與框架結構。同時,大學英語教師需要設計好相應課后寫作任務,大學生可以通過批改網練習課后任務,借助互聯網平臺將課后作業傳輸給英語教師。在大學英語課堂知識點講授過程中,教師需要提供相關重點詞匯用法,為學生掌握詞匯提供技巧與方法等。在語法句法講解過程中,大學英語教師可以從書本材料中選取長難句子,教授大學生翻譯語法與句法等,為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提供幫助,從而降低學生英語學習難度。在大學英語課堂對分教授方面,英語教師可以從開學初期開始講解新型教學理念與運用方法,介紹英語內容背景與重點、難點學習模塊等。大學生可以利用課后時間鞏固課堂講授知識點,完成教師布置的英語練習任務。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使用階段中,英語教師可以花費一半時間進行教學總結,剩余時間講授相關句式翻譯、語法結構與寫作等。當大學生逐漸適應對分課堂教學之后,英語教師可以合理安排課時給予學生剩余討論時間。
2.大學生內化吸收環節。在內化吸收過程中,大學生需要通過課后時間自主學習,利用教學資源吸收課堂內容。在具體實施方面,大學生可以通過慕課、多媒體與微課等資源消化英語教師課堂講解內容,完成課后習題練習任務。現代高校教育資源逐漸多元化,學生在自主學習大學英語知識過程中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采取相應措施。例如大學生可以在課后組織閱讀小組,以大學圖書館為主要來源進行英語資料查詢。大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搜索相關學習視頻與電影資料等,從而為理解大學英語知識內容提供輔助作用。比如在話劇寫作任務練習方面,大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搜索相關英語話劇,了解英語話劇中情境與句式等,從而為英語話劇創作提供價值參考。在大學生內化吸收課堂內容方面,英語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根據對分課堂教學模式要求解決相應學習問題。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內容自主學習、理解方面,大學生需要記錄自學感悟,將能夠幫助自己體驗英語學習的感悟寫下來,積累自主學習經驗。同時,大學生需要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發現疑難問題,敢于質疑教師講解內容,尋求他人幫助解決學習問題。在英語知識內化吸收環節中,大學生必須合理規劃自主學習時間,在課堂討論活動開展前準備好相應材料。內化吸收環節是大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知識的一個過程,對大學生思維能力與學習主動性培養具有一定推動作用。
3.課堂討論環節。在大學英語課堂討論方面,首先需要劃分好學習小組。教師在學習小組劃分過程中必須遵循對分課堂分組原則,保障小組劃分公平性。大學英語教師可以根據大學生群聚特征進行小組劃分,以學生座位或者宿舍劃分小組。大學宿舍成員之間關系比較密切,同一宿舍之間關系明顯超過班級其他學生。這種小組劃分方式便于成員聚集討論英語問題,有利于形成良好宿舍風氣。另外,英語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學習態度進行小組劃分,各小組之中低中高所占比例接近,通過小組合作形式激發大學生學習主動性。高學習態度大學生能夠為其他小組成員學習提供榜樣,這對大學英語課堂討論工作開展具有一定推動作用。在大學英語課堂討論環節中,首先需要進行小組內部討論,各小組成員需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在小組討論活動開展過程中,大學英語教師需要對大學生英語語言討論情況進行監督,且不可參與學生問題討論。然后,英語教師可以隨機抽取小組成員進行上臺展示,由其他小組成員自由發揮。最終,英語教師需要總結學生討論結果,并對學生學習問題進行糾正,提出相應調整意見。在大學英語課堂討論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大學生自主學習情況進行檢驗。大學生可以通過相互討論、交流掌握英語學習重點,在團隊合作形式下解決各種疑難問題,從而提升英語語言運用能力。
4.對分課堂應用要點。在大學英語對分課堂教學方面,英語教師必須做好留白和精講工作,以概要與輪廓為主要講授內容,其余空白部分交由學生完成。在課堂講授與討論過程中,大學英語教師必須給予學生自主學習時間,大學生可以在內化吸收過程中發揮個性。課堂討論是對分課堂教學中的核心內容,對大學生英語學習效果發揮具有重要影響。大學生可以在英語學習與討論過程中根據自己意愿選擇知識獲取方式,學習過程更加自由、自主,這對大學生學習主動性發揮具有一定促進作用。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翻譯、閱讀與寫作等是大學生重點培養內容。教師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應用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揮優勢資源,通過師生活動與自主學習等形式培養大學生語言綜合能力。在大學英語對分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強化大學生參與意識,提高學生參與英語學習主動性。大學英語教師可以通過隨機方式對大學生課后作業完成情況進行檢查,對學生英語知識內化吸收過程中面臨的問題進行了解,并提出相關改進意見,以降低學生英語學習難度。對分課堂方法并非一蹴而就,教師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應用過程中必須充分發揮引導角色,使大學生能夠逐漸適應這種教學模式。
三、結語
綜上,對分課堂是新型教學模式之一,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具有較高應用價值。由于這種教學模式應用時間較短,因此實際應用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問題。因此大學英語教師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應用過程中需要總結實踐經驗,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模式創新,為大學生英語知識學習與語言運用能力發展提供良好教學環境。
參考文獻:
[1]車乒.基于“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大學英語聽力教學[J].考試周刊,2017(1).
[2]羅紅霞,丁麗紅.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5).
[3]盛桂蘭.基于微課的對分課堂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7(2).
[4]劉旭陽,郭曉英.基于動態評價和對分課堂理念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模式研究[J].浙江外國語學院學報,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