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定琴
摘要:生活化教學是目前課程改革背景下廣受關注的一種教學模式,在初中化學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教學模式,能夠起到激發學生興趣、充實課堂內容、直觀呈現知識等作用,給初中化學教學帶來積極的推動作用,讓教學活動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對此,從構建生活情境、引入生活案例、結合生活現象等角度切入,探討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具體應用,希望可以給初中化學教學帶來新的啟發。
關鍵詞: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生活情境;生活案例;生活現象
初中化學是學生正式接受化學知識學習的開端。其實,在小學階段,學生就對化學知識有過一定的接觸,在小學科學課程中,就涉及一些非常基礎簡單的化學知識。不過,到初中階段,才正式設立了化學課程,對學生展開系統性教學。所以,在對學生展開化學教學的時候,就需要在教學方法模式上實現創新,將生活化教學這種新穎的模式運用起來,立足于此推動化學教學的改革創新,確保能夠讓初中生形成良好的化學案養。
一、創設生活情境展開化學課堂教學
生活化教學的實現,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很多。因為從本質上來講,生活化教學是一種宏觀的理念模式,并非是一種具體的方法。要實現這種理念,可以選擇的方法有很多。而生活情境就是一個比較容易實現的方法。具體來說,在課堂教學中,講解到具體化學知識時,可以聯系現實生活,創設一個化學情境,引導學生沉浸到這個情境之中來學習探討相關的化學知識。比如,在教學原子核外的電子分布時,這個知識點的關鍵,就在于原子核之外,電子是按照一定規律分層排布的。因此,在課堂上,便可以結合教室內學生座位的情況來創設情境:假設教師是原子核,學生一排一排地排列在教室中,這就好像是原子核之外的電子,是分層排列的。但是,每一層的電子數量并不是相同的,存在一定的規律,如何調整班級學生每排的人數,使其和對應原子核外的電子層數相同呢?創設這樣一個情境,與班級內的學生作為排布聯系起來,可以讓學生產生直觀的認識理解,這樣一來就能讓教學效果較為理想。在教學其他化學知識時,同樣可以靈活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融人實現體驗感受,直觀理解化學知識。
二、引入生活案例強化課堂知識講解
除了創設生活情境之外,在化學課堂上,還可以引入一些實際的生活案例,來強化課堂知識講解,打破板書式教學的局限,給學生創造更好的知識學習條件。從現實生活來講,存在不少與化學知識相關的案例,在課堂上,就可以結合這些案例,對相關的化學知識有效講解。比如,在教學溶液的相關知識時,需要學生對溶解度、溶劑、溶質等概念形成有效的理解。因此,在課堂上,可以引人生活中吃面條的案例: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應該都吃過面條。吃面條的時候,需要放鹽、醋、醬油等調料,這樣才會有味道。但是有的時候,鹽放少了,面條味道就很淡;而有的時候鹽放多了,面條味道就會太咸。這樣的情況,說明了什么向題呢?這樣的一個案例,實際上就包含了溶液的知識。一碗面條,面湯的量是固定的,鹽放得多,那么面湯中鹽的濃度就會比較高,從而表現為口感咸的現象。同理,鹽放得少,則面湯中鹽的濃度就比較低,那么就表現為口感淡的現象。其本質就是溶液濃度不一樣。結合這個案例,對學生講解溶液的相關知識,既生動又形象,還可以調動學生的興趣,可以讓課堂教學取得良好的效果。在講解其他化學知識的時候,也可以引入對應的生活案例,從學生熟知的生活出發,打造一個生活化的課堂,讓學生可以對相關的化學知識牢固掌握。
三、基于生活現象指導學生展開探究
在初中化學課堂上,對于化學知識的講解,不能局限于教師的單方面講解,還需要將學生的學習動能激發起來,讓學生在課堂上展開主動探究,通過自身的探討,對相關的化學知識形成深人認識。因此,可以從生活中引入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化學現象,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對這些化學現象進行探討,剖析其中的化學原理。具體來講,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結合現實生活,提出一些問題:燒水壺的水垢,用鋼絲球都很難清除,但是利用白醋浸泡一段時候,就能很輕松去除這些污垢,這是為什么呢?生活中的一些鐵具或是銅器,為什么使用一段時間后,表面會產生銹蝕的情況呢?將這些生活現象引入到課堂中,指導學生利用所學的化學知識進行探究,分析這些現象中蘊含的化學原理。不僅如此,還可以指導學生思考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將相關化學知識靈活運用起來。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化學知識掌握效果。
在初中化學課程教學中,實現生活化教學,已經成為目前的主流趨勢。對于化學教師而言,可以從生活情境構建、生活案例引人以及生活現象探究這些方面切入,將現實生活與化學教學結合起來,推動初中化學教學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金曉琴.論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成才之路,2017(35):32.
[2]遲洪渤.論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好家長,2019(17).
[3]孫琴.探究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路徑[J].數理化學習(教育理論版),2017(1).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