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企業集群變遷的環境成本管理理論框架研究

2019-03-06 12:54:06馮圓
會計之友 2019年1期
關鍵詞:環境成本

【摘 要】 企業集群在不斷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環境污染等一系列相關問題。對于企業集群而言,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積極開展企業集群的綠色轉型和變遷管理,科學合理地控制經營與投資活動中產生的各種環境費用,并將清潔生產、環境經營等理念嵌入環境成本管理的框架之中,提升企業集群變遷的執行效率與效果。環境成本管理應從政府層面的外部環境管制與集群區域內的環境成本約束的綜合視角推進企業集群變遷。結合對國內外企業集群及環境成本管理的動態把握和理解,從結構性動因和執行性動因視角探討環境成本控制系統和信息支持系統的功能作用,并依此構建環境成本管理的理論框架。

【關鍵詞】 企業集群; 環境成本; 變遷管理

【中圖分類號】 F23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19)01-0042-06

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時代”,企業集群的變遷也已成為一種新常態。企業集群是產業聚集的一種特殊形式,通常由大量小企業集聚而成,主導產業清晰,空間區域相近。我國以產業集聚為特征的企業集群產生了巨大的生產力,從20世紀90年代起,企業集群創造了“世界商品中國制造”的奇跡,但因產業長期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低端,加之對環境保護的重視不夠,以廉價初級生產要素為優勢的企業集群逐步走向衰落[1]。因此,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實施企業集群變遷變得越來越重要。它表明,傳統的以犧牲環境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老路已經行不通了。

從產業集聚到企業集群的轉變是產業發展的內在規律,無論是現有的企業集群,還是正在形成的產業集聚(如各種特色的產業小鎮)或網絡集群(如云制造產業集群生態等),其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共同特征便是引導集群區域實施產業的綠色轉型。企業集群的變遷目的之一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產業結構綠色轉型的需要,它凸顯出生態環境在企業集群變遷中的重要性。針對現有的企業集群變遷,加快綠色經營與可持續發展的變遷管理,積極研究集群區域經營主體的產品特征及環保要求,并在此基礎上構建企業集群的環境成本管理戰略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積極的現實意義。

一、文獻綜述及研究意義

(一)企業集群及其變遷

1990年,美國戰略管理學家邁克爾·波特(Michael E.Porter)在其《國家競爭優勢》一書中,提出了產業集群的思想,用來定義以某一主導產業為核心的相關產業或某特定領域內大量相互聯系的企業及其支持機構在該區域空間內的集聚[2]。企業集群是產業集群的一種特殊形式,許多中小企業集聚在某一特定領域中,通常以一個主導產業為中心,企業之間協作生產、聯系密切,并形成強勁、具有持續競爭優勢的現象。地理上的接近性和相互之間的聯系性是企業集群的根本特征。以馬歇爾為代表的經濟學家是以經濟的外部性概念來解釋企業集聚現象,認為集中在一起的企業之所以比單個孤立的企業更有效率,是因為企業地理上的集中能夠通過專業化供應商隊伍和專業勞動力市場的形成以及企業間的“知識外溢”等產生外部效應,從而節約成本,提高效率。廣義地講,企業集群與產業集群是同一個概念,主要差異在于內涵與外延上有所區別。Porter et al.[3]認為,企業集群能夠對產業的競爭優勢產生廣泛而積極的影響。集群能夠提高生產率,能夠提供持續不斷的公司改革的動力,促進創新,能夠促發新企業集群的誕生。目前,我國的企業集群大致有三種發展模式:一是橫向分工的企業集群發展模式;二是衛星平臺型集群發展模式;三是衍生型企業集群發展模式。

企業集群變遷是產業結構創新的內在要求,是提升我國經濟發展能級的必然選擇。有關企業集群變遷的研究有內源式變遷和嵌入全球價值鏈變遷兩種思路。內源式變遷觀點強調集群內部的關聯性,主張從集群內部尋找變遷升級的源泉。然而空間上的集聚優勢以及集群內部企業間的強關系優勢雖然促成了地方集群的產生與發展,但同時也使地方集群產生了嚴重的路徑依賴,從而陷入了本地的功能性鎖定與認知鎖定。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在內源式變遷升級路徑受阻的情況下,集群變遷的視角由集群內部聯系轉向外部聯系,全球價值鏈理論被廣泛應用于地方集群變遷的研究中。Gereffi[4]認為發展中國家集群可以通過嵌入全球價值鏈而獲得變遷升級。然而,學者們發現嵌入全球價值鏈是一把雙刃劍,發展中國家企業集群對主導企業所產生的過度依賴以及主導企業對核心技術的封鎖造成地方企業集群功能升級障礙,也使鏈條升級更加困難,發展中國家企業集群被鎖定在全球價值鏈低端[5]。Bazan[6]在對巴西Sinos鞋谷集群的研究中發現,集群中的大型生產商不但自己不主張變遷,甘心處于低附加值生產環節,還會利用在鞋類制造商協會中的地位阻止整個企業集群的變遷升級。學者對于集群變遷路徑的研究大致可分為兩類[7],一是針對制鞋、電子信息、海寧皮革、嵊州領帶、慈溪家電等具體的企業集群進行分析,研究其演化過程,總結其升級的經驗與教訓;二是從比較優勢演化、價值鏈鏈接模式、知識擴散、供應鏈、網絡結構、價值星系等不同角度對我國集群變遷進行研究,提出自主創新、逐步提升核心能力、構建吸收能力、供應鏈融合、嵌入全球產業網絡等應對策略。

(二)企業集群的綠色轉型與環境成本管理

Carraro et al.[8]的研究表明,恰當的綠色政策不會對增長和就業產生負面影響,反而會帶來就業與環保的“雙重紅利”。Vachon[9]提出了綠色集成的概念,即定義為一個企業與其供應商和顧客共同計劃實現環境管理和環境解決方案。企業綠色集成分三個維度,即企業自身的綠色集成、供應商綠色集成和顧客綠色集成。前者為內部集成,后兩者為外部集成。企業自身綠色集成是借助于綠色環保實踐來降低企業在生產環節中的環境損害并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具體包括實施綠色包裝、綠色設計以及綠色生產等,同時強調內部各部門之間圍繞綠色管理加強合作與溝通等。Nakajima[10]認為,嚴厲的環境管制及相應的遵紀成本會迫使企業進行綠色轉型,從而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和企業的生產率。同時,他們還認為環境管制能夠通過開辟環保型產品和技術市場來提高企業的資產周轉率和利潤。因此,企業可以用綠色轉型帶來的收益補償因執行環境管制而花費的成本。葛建華[11]認為環境管制可能會刺激企業開展生態技術的研發,但只有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這種努力才可能抵消其機會成本。為了協調上述兩種觀點,國部克彥等[12]運用委托代理理論、有限理性理論和溢出效應理論等對以往被忽略的環境管制可能創造的雙贏機會進行了更為深入的理論解釋。

然而,單一的環境管制只是一種“硬”的綠色轉型政策,容易導致政府的高代價。以國內的“騰籠換鳥”政策為例,它會帶來諸如就業成本、閑置成本、協同成本和遷移成本等的“不經濟”[13]。通過環境意識的導入及環境成本報告制度的普及,應用環境成本管理來引導產業集群綠色轉型,能夠極大地調動企業治污和環境保護的內在積極性,是企業綠色轉型的“軟”政策。于左等[14]指出,只有當外部環境納入企業資源考慮范圍內的時候,才能體現資源的真正價值。環境成本管理體現了環境資源優化的內在要求,潘煜雙等[15]分別從企業內部及其企業對環境影響的外部視角衡量了環境成本戰略的價值。同時認為,隨著外部社會對環境成本的重視,環境成本管理在企業集群綠色轉型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Micheal[16]從公司資源配置的角度,探討了企業環境管理績效和企業轉型升級的相關性,認為環境成本效益與效率對產業綠色轉型的績效回報有積極的意義。

(三)企業集群變遷中的環境成本管理意義

環境成本管理是由環境成本控制系統和環境成本信息系統組成的結合體。企業集群的綠色轉型只有充分發揮這兩大系統的功能,才能彰顯環境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以及有效發揮其內在的功能作用。從環境成本管理的控制系統角度考察,“管理控制”功能包括污染治理的環境成本控制、包裝物的環境成本控制、廢棄物的環境成本控制以及能源消耗的環境成本控制等內容[17]。當前,首先要圍繞清潔生產創新環境成本管理工具。江浙一帶中小企業中較為流行的“有效益的環境成本管理(EoCM)”就是清潔生產方式下延展出的一種新工具。這一清潔生產工具在德國及歐盟國家運行超過20年的時間,迄今已為全球上萬家企業使用,相對于其他環境成本管理工具,EoCM較適合于中小企業[18]。同時,要以綠色供應鏈為基礎開展環境成本控制創新,并結合內部價值鏈完善環境成本約束機制。

集群變遷過程是動態發展的,集群企業的數量也是不斷變化的。作為集群區域中的企業,其價值增值可以從內部價值鏈的變遷管理與外部價值鏈的變遷管理兩個層面加以延展。集群區域的企業需要在優化內部價值鏈的基礎上,協調好外部價值鏈上下游之間的協作關系,通過戰略合作有效控制環境成本。從環境成本管理的信息支持系統考察,企業集群變遷不僅需要在內部構建適時的信息管理系統,還需要在外部供應商與銷售商之間建立敏捷的響應能力系統。企業集群要借助于信息支持系統宣傳集群區域的環保狀況、產品綠色要求等社會責任,改變消費者的消費偏好;同時在集群內部企業之間就工藝、材料、包裝等信息加強交流,促進集群區域環境管制與環境成本約束的有機融合及普及應用[19]。要進一步增強環境信息在企業集群變遷中的效應,通過環境成本管理的整合推動企業集群變遷。

二、企業集群變遷的環境成本管理理論框架構建

企業集群變遷遇到的突出問題是環境成本管理動力不足和結構失衡。企業集群變遷借助于環境成本管理的結構性動因和執行性動因,從宏觀層面的環境管制與微觀層面的環境成本約束的綜合視角,探尋企業集群變遷與環境成本管理的內在關聯,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

(一)構建理論框架的指導思想

我國經濟進入“新時代”,保護生態環境是新時代解決社會基本矛盾的必然選擇。企業集群變遷需要滿足產業結構升級的內在要求,而環境成本管理則有助于促進企業集群的綠色轉型。

1.從企業集群變遷的結構性入手構建環境成本管理的控制系統。企業集群變遷必須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本原則,從集群區域的企業端入手,減少或規避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從結構性動因考察,企業生產是環境污染的重要起因。企業集群變遷必須考慮環境保護,并將承擔污染等造成的損失,積極開展相應的環保投資,以及“履行社會責任,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傳遞給集群區域的每一家企業。企業集群變遷的環境成本控制涉及外部的環境管制和內部的環境成本約束。企業集群變遷的環境政策涉及面廣,以污染控制為代表的集群企業環境成本控制系統僅依靠宏觀層面的環境管制往往效果不理想,尤其是可持續性較弱。通過集群區域內外部的結構性安排,在環境管制的同時提高集群區域環境成本約束的有效性,是企業集群變遷結構性改革的內在要求。

2.從企業集群變遷的情境特征入手設計環境成本管理的信息支持系統。由于企業集群變遷本身的動態性,以及集群區域企業各自不同的情境特征,環境成本信息系統必須通過多樣化的結構性信息安排才能滿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比如,集群變遷的空間特征需要提供有關碳信息的披露內容,幫助企業集群合理選擇變遷的地理空間和產業發展路徑。企業集群變遷的區域協同需要合理揭示企業排污成本的相關信息,從減少“三廢”成本入手,改善集群區域企業的經營環境,通過資源要素向優勢企業的集中,實現集群區域的綠色轉型。通過企業集群變遷的結構性動因分析,可以從宏觀視角幫助各級政府認識環境管制的政策邊界和實施功效,避免政策或資金支持的靶向失誤,減少環境資源浪費和要素損失。基于市場化手段的環境成本約束,可以從微觀視角激勵企業提高環境資源利用效率,努力挖掘集群區域污染控制的潛力,同時加快綠色轉型的技術投入,并在智能制造的配合下,使環境成本信息在提升集群區域環境資源效率上發揮重要作用。

3.圍繞綠色轉型強化企業集群變遷的執行性動因。政府宏觀層面的環境管制已經將環境與經濟,生態與發展緊密聯結在一起,這就要求企業集群變遷實施綠色轉型,將環境成本約束納入集群區域企業的產品經營活動之中。同時,通過環境資源效率的提升實現集群區域的可持續發展,并在環境技術創新的基礎上實現環境信息共享。從執行性動因視角考察,應圍繞綠色轉型提升企業集群變遷的資源配置效益,在環境資源上挖潛集群區域的內部潛力,強化集群企業的內生動力,積極培植企業的環境競爭力,并在各類環境創新的項目支持與資金效率上實施政府層面的跟蹤評價,使宏觀上的環境管制真正轉化為集群區域企業的自覺行動。同時,進一步完善企業集群變遷的環境成本控制系統,加快環境成本控制工具的創新驅動,為企業集群變遷提供全面、完整、系統、及時和有效的環境成本信息。

(二)理論框架的構建思路

企業集群變遷可以從結構性動因與執行性動因視角促進企業環境成本管理體系的豐富與發展。環境成本管理不僅對集群區域的產業綠色轉型具有短期的影響效果,還能夠在組織效率的提升,以及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融合上實現長效機制。具體思路如圖1所示。

圖1表明,從結構性動因視角考察企業集群變遷的路徑選擇,可以將環境成本控制系統歸集為環境管制與環境成本約束兩種基本屬性。從企業集群變遷的環境管制入手,是一種從宏觀視角進行環境治理的制度路徑,它以直接減少企業集群排污總量為目的,即通過法律或者行政監督的方式減少污染總量,從而達到環境控制的目的。企業集群變遷的環境成本約束是集群內生的綠色轉型的制度路徑,它以“環境成本”作為權衡尺度,實施清潔生產等環境經營,通過企業集群這一“中介”,擺脫傳統企業與社會在承擔環境成本上界限不清的困境,目的是實現環境成本的內部化。目前,由于環境的公共產品性質和會計準則的局限性,社會承擔了環境總成本的大部分,而企業由于計量等因素沒能將環境成本內部化,承擔的環境成本偏低。通過企業集群綠色轉型的變遷管理,合理界定企業集群區域的環境成本總量,并借助于作業成本法和物料流量成本管理手段在集群區域經營主體中的普及與應用,可以較為合理地分攤企業應承擔的環境成本金額,從而從根本上解決企業與社會就環境成本分攤存在的問題。同時,圍繞企業集群變遷中的環境成本約束不僅為集群區域的綠色轉型帶來正向的社會效益,還可以為集群內企業的經營活動提供效益的支撐,進而實現經濟效益、組織效益與環境效益的統一。

從結構性動因視角考察環境成本信息系統,可以將企業集群變遷過程中的信息分為內外兩個層面。低碳發展是企業集群變遷的重要路徑,也是新一輪產業升級及科技競爭的戰略新高點,無論是集群區域本身還是企業主體必須強化環境成本信息系統的支撐作用,提高碳信息(如碳交易與碳成本等)的披露責任,通過低碳發展更好地促進企業集群的綠色轉型。隨著2014年國務院《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全面實施,以及2017年中國加入《巴黎協定》的承諾,注重并擴展企業集群變遷的碳信息披露,從企業集群變遷的空間效應視角考察宏觀層面環境管制的效果,將環境保護活動融入集聚區域的經營活動和戰略管理,激發集群區域環境成本約束功能作用的發揮,減少企業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碳足跡等是企業集群變遷的主要內容。企業集群內部視角的信息披露主要是“三廢”信息和排污信息。傳統的排污成本信息主要局限于企業內部,即借助于環境成本信息的識別與再分類加以規范與管理。隨著環境污染的日益嚴重,傳統的排污成本信息管理模式已經難以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加之排污權問題受到全球會計界的廣泛關注,排污成本信息管理模式需要進行變遷。控制排污成本對企業集群變遷來說,是實現生態經濟效益、支持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步驟,它有助于推動環境成本的內部化,加強環境污染的治理。

基于執行性動因的行為優化包括兩項內容,一是從環境成本控制系統入手引導企業集群變遷實施綠色轉型;二是從環境成本信息系統入手強化環境政策的應用效果。就集群區域的企業而言,盡管環境成本難以從政府層面強行下達降低的目標,亦即,不能通過降低環保標準來降低成本。然而,隨著環境治理壓力增加和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完善,環境治理的路徑選擇也必將成為環境成本管理的一項重要戰略。為了確保企業集群區域的綠色轉型,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并取得持久的競爭優勢,必須正確實施企業集群的變遷管理。即主動獲取清潔生產等環境經營的比較優勢,通過環境收益大于環境成本的制度安排,提升企業集群區域的綠色競爭力。集群區域的企業主體必須充分重視生產對環境的影響,不僅要嚴格遵循宏觀環境管制的要求,按照國家標準對企業行為產生的環境因素進行計量,同時,還要結合企業集群變遷趨勢,從內生的環境成本約束機制上配合全產業鏈的綠色發展,提高企業集群環境資源的利用效率,通過環境信息共享實現企業集群區域的可持續發展。集群的變遷與創新,環境成本內部化將是一種必然趨勢,企業集群要創造條件,使群內企業率先開展環境成本內部化試點,強化環境成本控制,提高企業集群變遷的科學性與有效性[20]。

三、企業集群變遷的環境成本管理路徑選擇與行為優化

(一)企業集群變遷下的環境成本管理路徑選擇

環境成本約束主要表現在清潔生產的環境經營,以及環境成本內部化等的活動過程之中,它的功能作用需要與環境管制實現有機融合。環境成本約束作為企業集群主導的一種環境市場化行為與國家主導的環境管制相融合,是中國特色的環境成本管理的內在要求,它體現了政府主導性與市場自發性的有機結合。企業在環境管理活動中,單純強調環境成本約束可能缺乏運行的基礎,片面強調環境管制可能會成為“空中樓閣”。環境成本約束有助于環境管制落到實處,進而使環境成本管理在宏觀層面與微觀層面實現“雙贏”。從環境管制政策看,直接的法律主要有《環境保護法》《污染防治法》《礦產資源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和《大氣污染保護法》等。然而,僅僅依靠宏觀層面的環境管制,其效果往往還難以持久。以環境管制中的“負面清單”管理為例,過多地將這種方法應用于企業實踐之中可能還會產生負面效應。政府的環境管制政策與集群區域市場導向的環境成本約束機制只有有效配合、合理規劃,才能在提高環境資源效率等環境成本管理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企業集群變遷下的環境成本管理行為優化

從執行性視角觀察,環境成本管理體系是動態發展的,它呈現出一系列特有的演進規律。現有的環境管制措施(如經濟罰款與行政處罰等)主要是針對單一企業而言的,企業集群變遷的綠色轉型需要將環境管制轉向產業集聚區域的企業集群,這需要從經濟法規、環境政策等制度層面實施創新驅動。集群區域的企業在遵循環境管制的同時,需要優化環境成本約束。從環境成本約束對象考察,以往集群區域所依賴的環境治理(如排污成本管理等)是由外部的環境管制推動的,現在需要強調的是宏觀環境管制與微觀環境成本約束的綜合控制。總之,企業集群變遷的綠色轉型與環境成本管理的邏輯演進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它們通過縱橫交叉的行為優化過程實現環境管制與環境成本約束的統一,豐富和完善環境成本管理的體系結構。具體如圖3所示。

首先,對環境管制主體的思考。傳統的研究視角著重于單一主體的企業,以及其與社會如何分攤環境成本,并且在承擔的比例等問題上進行權衡與比較。近年來,為優化企業的環境行為,政府通過建立和健全法律法規,加強了對企業的環境管制。以《環境保護法》等為代表的環境管制手段起到了正確引導企業環境行為,樹立環保理念的積極作用。然而,僅僅強調環境管制,而不充分調動微觀企業環境成本約束的積極性,其效果往往會大打折扣。結合企業集群變遷考察,我國環境損害的成因是由集群區域企業主體的自利性造成的,即企業對環境破壞所產生的環境成本大部分由社會來承擔,而企業只承擔了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同時,環境污染仍然以“邊發展邊治理”的環境管制模式占據主導地位。從成本收益的視角觀察,理性的企業一般都會選擇利潤而無視環境破壞。其中,環境治理能力弱(如環境技術差等)與環境核算手段滯后,難以準確及時記錄環境破壞的影響,無法報告環境成本的相關信息等是企業無視環境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欲改變這種環境治理方式,必須突出企業集群層面的環境管制。

其次,對環境成本約束對象的思考。傳統的企業集群變遷往往是由外部政府的環境管制引發的,典型的案例是那些重污染行業集聚的企業集群變遷。之所以會存在“外因控制論”觀點,關鍵在于現實的企業集群變遷實踐中,欲正確劃分環境成本是由企業承擔還是社會承擔具有很大的難度。通過企業集群變遷,實施綠色轉型,在宏觀層面環境管制的基礎上加強企業集群層面的環境成本約束,進而調動企業環境行為的自覺性,使降低環境成本成為企業一項重要的環境管理戰略。換言之,環境成本控制系統由“外因控制論”轉向“內因控制為主”,讓集群區域的企業承擔它應承擔的環境成本,即將環境成本內部化。環境成本約束中的環境成本內部化,既能解決環境保護的資金來源,又能真實反映產品的價值,對于企業集群變遷的綠色轉型具有正向的引導作用。目前,我國有多部環境保護的法規,明確規定企業應對其合法的經營活動給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承擔責任,否則就要負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相應的,歐共體國家的“環境管理與審計計劃(EMAS)”和國際標準組織頒布的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已經成為各國企業進行環境成本管理需要遵循的標準。這種環境管制與環境成本約束的結合,是企業集群變遷過程中環境成本管理最優的路徑選擇。

最后,對環境成本管理目標的思考。從企業集群變遷角度考察,環境成本管理的目標就是要通過產業的綠色轉型實現集群區域整體的生態效率最佳的管理活動。集群區域企業的環境成本約束必須與企業集群整體的生態環境相協調,引導進入的新產業必須是能夠提高生態效率的產業,凡是能夠對生態效率的結構、技術、管理水平加以改進,即表現出集群綠色轉型潛質;或者,凡是能夠增加產出且不增加生態要素投入和資本要素投入的產業才是企業集群變遷需要發展的產業。體現集群可持續發展的環境成本管理目標,包括如下三項內容:一是將宏觀層面的環境管制滲入企業集群的經營主體之中,使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符合宏觀法規制度的要求。二是提高企業集群的市場化程度。企業集群可以利用集聚的力量,形成綠色標志的集群特色產品或服務,規避國際貿易中的“綠色壁壘”。三是重視企業集群整體環境風險的控制。通過集群層面的宣傳和引導,使企業主體主動適應環境法律法規,限制和禁止嚴重污染環境的原材料進入集群區域。

四、結語

本文基于企業集群變遷,從結構性動因與執行性動因兩個方面對環境成本管理展開研究。結構性路徑選擇有助于促進宏觀環境管制與微觀的環境成本約束措施的相互協調,執行性行為優化能夠促進需求側的集群企業提高環境資源利用效率,實現企業集群的綠色轉型。從現階段企業集群變遷管理的需要出發,必須將環境成本約束作為企業集群綠色轉型的主動力。從政府宏觀環境管制對集群區域企業經濟行為的影響考察,可以從產業結構升級、智能制造等入手總結和提煉企業集群變遷的經驗和規律,拓寬環境成本控制系統的理論邊界,突出環境成本內部化核算制度建設的重要性。環境成本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業集群變遷的綠色轉型過程,要積極倡導集群區域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在不斷探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活動中降低環境成本。

企業集群變遷是環境成本管理生態效益的綜合體現,具體反映為如下三個目標:一是以企業集群為核心實現全產業鏈綠色轉型,謀求綠色生態的會計權益,實現微觀主體的價值增值;二是最小化企業集群或企業經營主體的環境成本;三是最小化企業集群的資源損失,或者說提高企業集群資源利用的效率。上述三個目標從本質上講是一致的,但控制對象逐層遞進,且更加具體,可操作性更強。

【參考文獻】

[1] YANG C H,et al.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induced R&D,and productivity:evidence from taiwans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J].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cs,2012,34(4):514-532.

[2] 馮巧根.管理會計的變遷管理與創新探索 [J].會計研究,2015(10):30-36.

[3] PORTER M E,VANDER L C.Green and competitive:ending the stalemate[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5,73(5):120-134.

[4] GEREFFI G.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J].Journal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9,48(1):37-70.

[5] 洪銀興.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攀升全球價值鏈中高端[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2017(4):13-23.

[6] BAZAN J A.Activity accounting:an activity-based costing approach [M].John Wiley & Sons Inc,2011.

[7] 徐玲.基于價值星系的我國產業集群升級路徑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1,32(9):95-101.

[8] CARRARO R,SLAGMULDER R.Supply Chain development for the lean enterprise inter-orgamanagement[M].Productivity Press,Portland,1996:181-232.

[9] VACHON KLASSEN. Carbon sequestration or abatement? the effect of rising carbon prices on the optimal portfolio of greenhouse-gas mitigation strategies [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005,50(1):59-81.

[10] NAKAJIMA M.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ccounting for cleaner production:systematization of material flow cost accounting (MFCA) into corporate management system[J/OL]. Kansai University Review of Business and Commerce,March,2011:17-39.

[11] 葛建華.企業環境經營與能源管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12] 國部克彥,伊坪德宏,水口剛.環境經營會計[M].2版.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4.

[13] 劉志彪.在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中實施創新驅動戰略[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2015(2):1724.

[14] 于左,吳緒亮.產業組織理論前沿與公共政策[J].經濟研究,2013(10):151-154.

[15] 潘煜雙,徐攀.企業環境成本控制與評價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16] MICHEAL LEE.Potential cost savings from internal/external CO2 emissions trading in the korean electric power industry[J].Energy Policy,2014,39 (10):6162-6167.

[17] 王立彥.環境成本與GDP有效性[J].會計研究,2015 (3):3-11.

[18] 馮圓.基于環境經營的排污成本管理研究[J].會計研究,2016(3):72-78.

[19] 王曉霞,張軼慧.產業集群升級:基于網絡結構的視角[J].求實,2010(12):46-49.

[20] 謝東明,王平.生態經濟發展模式下我國企業環境成本的戰略控制研究[J].會計研究,2013(3):88-94.

【基金項目】 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16BJY017);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浙江省生態文明研究中心研究課題(15JDST01YB)

【作者簡介】 馮圓(1988— ),女,浙江杭州人,博士,浙江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成本與企業管理

猜你喜歡
環境成本
企業環境成本核算與控制現狀及對策研究
低碳經濟發展模式下的企業環境成本控制
淺析經濟增長與環境和社會健康成本
商情(2016年40期)2016-11-28 10:24:38
論循環經濟角度下企業的環境成本控制策略
作業成本法確認和分配環境成本的案例分析
商業會計(2016年12期)2016-10-08 00:54:20
基于邊際機會成本的石油定價模型研究
中國市場(2016年29期)2016-07-19 03:51:47
汽車產業環境成本問題及建議
科技視界(2016年16期)2016-06-29 22:04:29
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的成本收益分析
商(2016年18期)2016-06-20 17:21:56
低碳經濟視角下企業環境會計探究
中國市場(2016年21期)2016-06-06 05:48:09
國際貿易中環境成本內部化問題的探討
企業導報(2016年6期)2016-04-21 16:49:4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Ⅴ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天天摸天天操免费播放小视频| 欧美午夜视频在线| 欧美怡红院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福利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 91|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蜜芽影院| 91网在线| 成年人免费国产视频| Jizz国产色系免费| 久草性视频| 免费人欧美成又黄又爽的视频| 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 99精品这里只有精品高清视频| 99re视频在线| 中文字幕亚洲综久久2021| 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va另类| 毛片网站在线看| 中文字幕va| 国产欧美专区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入口| 亚洲国产亚综合在线区| 成人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9| 亚洲国产午夜精华无码福利| a亚洲视频| a天堂视频| 妇女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网| 国产精品私拍在线爆乳| 欧美一区福利| 97在线公开视频| 99精品在线看| 国产精品视频观看裸模| 国产人成在线视频| 久久99热66这里只有精品一| 国产无码性爱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你懂的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国产福利微拍精品一区二区| 天堂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网站|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日韩欧美电影| 在线观看无码av免费不卡网站| 亚洲国内精品自在自线官| 91精品免费久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99福利视频导航| 成人噜噜噜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亚洲香蕉在线| 欧美中出一区二区| 亚洲乱强伦| 超碰aⅴ人人做人人爽欧美| a色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777777麻豆| 国产欧美另类| 免费高清自慰一区二区三区|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中文精品| 精品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欧美中日韩成人综合视频| 91香蕉视频下载网站| 2019国产在线| 国产黄色片在线看| 精品国产网| 亚洲高清无在码在线无弹窗|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精品| 综合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a级毛片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色吧| 亚洲精品777| 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 国产麻豆另类AV|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国产污视频在线观看| 日日拍夜夜嗷嗷叫国产|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 亚洲av无码专区久久蜜芽| 色婷婷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