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攀
【摘 要】隨著社會人民群眾業余文化生活的不斷豐富化,廣場健身操已經逐漸演變成了人們最為喜聞樂見的運動健身方式之一。尤其是在廣場健身操體系不斷擴大發展的過程中,民族藝術元素逐漸融入其中,為廣場健身操增加了獨特的魅力,在鍛煉人們身心健康的同時也促進了民族藝術的傳承與創新。在此種背景下,本文以廣場健身操為研究對象,圍繞民族藝術元素在廣場健身操中的滲透展開全面的研究與探討,對于新時期促進我國廣場健身操的良好發展極具現實意義。
【關鍵詞】民族藝術;廣場健身操;滲透
中圖分類號:G53?? ?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9)01-0123-02
時下,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在關注身體健康的同時,也在精神娛樂方面展現出了一定的需求。而廣場健身操作為集健身與娛樂為一體的一種特殊的休閑運動形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和喜愛,成為了廣大中老年甚至當今年輕群體茶余飯后一種最為主要的休閑娛樂方式。在如今“廣場舞”更是已經成為一個中國社會專屬名詞存在,其影響力更是從國內擴展到了海外,一度成為社會熱點,甚至引起海外媒體的高度關注。
一、廣場健身操概述
廣場健身操,顧名思義,就是在廣場、公園等開放場地跳的健身操,屬于廣場文化的一種,現如今也已成為城市文化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前廣場健身操大多以舞蹈的形式呈現,作為一種大眾的健身活動,是群眾自發自覺地在公共場所舉辦的集體舞蹈活動。參加者多為中老年人,絕大多數為中年女性,人民群眾習慣上稱之為廣場舞。從本質上來說,廣場健身操也是舞蹈的一種。舞蹈一直都是最古老的藝術形式之一。對于舞蹈的產生,我們可以追溯到人類語言的產生之前,作為肢體語言用于人類群體之間的交流。而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以中國古代早期為例,舞蹈多用于祭祀,演變為一種人與天地的交流方式,其中寄托著人類對于上蒼的祈求和美好的祝福。隨著社會經濟與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這才逐漸演變為以娛樂表演消遣為目的的舞蹈藝術。舞蹈藝術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在不同民族、不同區域也有著不同的呈現方式。從現實生活來看,最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舞蹈藝術當以秧歌、慢三等為主,這類舞蹈簡單易學、舞蹈節奏感強。隨著廣場文化的大肆發展,這些舞種基于自身獨特的特點,也逐漸被融入其中,從而形成了一種新的舞蹈體系——廣場舞。由于其舞蹈內容的變化及健身性能的提高,也稱之為廣場健身操。
二、民族藝術元素在廣場健身操中滲透的意義
當下的廣場健身操,早已經不只是在中老年人群體中傳播,越來越多的不同年齡層次、不同職業的人開始肯定這一文化。在各大城市的廣場、小區門口空地或者公園中,都可以看到廣場健身操團隊成員們活力四射的身影,其中不乏有年輕人。這一現象向我們表明了全民健身時代的來臨,也說明了大家在開始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的同時,也逐漸開始接受這種新型的舞蹈文化,并且愿意學習和發展這種文化。從另一種角度來說,這也是民族藝術元素與各種舞蹈體系的一個成長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年輕人和老年人的互動也為廣場健身操增加了許多的樂趣、與新鮮的舞蹈形式,廣場健身操也為不同年齡層的人的交流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方式。同樣的,集休閑與娛樂健身為一體的廣場健身操,也在不斷地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年輕人的加入,無疑是對廣場健身操中民族藝術元素的更好的傳承與發展,同時也是年輕人了解民族舞蹈藝術的一個途徑,也為更好的發展民族舞蹈藝術注入新鮮而充滿動力的能量。維吾爾族、蒙古族、傣族、土家族、藏族等20多種民族舞蹈的融入,注定了廣場健身操會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體系,與此同時,一套廣場健身操對這20多個民族舞蹈藝術的體現注定是有限的,要想真正將民族藝術元素滲透進廣場健身操之中,還需要對這一文化具有深刻熱愛之情的人的不斷發掘與發展,只有這樣,廣場健身操才能在滲入民族藝術文化的同時,不斷創新、發展,不至于被時代所拋棄,甚至于引領時代潮流。
三、民族藝術元素在廣場健身操中的滲透
隨著社會文化體系的不斷完善,廣場健身操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融入多樣化的民族藝術元素,以此來滿足人們多元化的休閑娛樂文化需求。同時民族藝術元素在廣場健身操中的滲透也為廣場健身操帶來了別樣化視覺文化體驗,使我們在健身的同時感受到了民族藝術文化的魅力所在。
(一)民族服飾元素在廣場健身操中的滲透。民族藝術元素在廣場健身操中的滲透最為明顯的就體現在其服飾風格的變化上。中華民族是由56個民族融合在一起的龐大民族,各民族之間,外貌體形并無太大的差異。對于少數民族來說,其標志性之一就是他們各自的民族服飾,其民族服飾也大多在有重大節日的時候才會穿著,此外,其服飾元素也被運用于舞蹈演出服裝之中。廣場健身操的大范圍傳播使得其相關活動越來越多,各社區之間的評比、各區域之間的評比等的推動,使得廣場健身操在自愿自發的基礎之上多了一層競賽演出表演的意味,也使得大家在跳舞以娛樂健身的同時對于著裝也有了更高更多的要求。舞蹈演出服裝本身就風格多樣,例如傣族風情、藏族風格、維吾爾族風格等等。在廣場健身操廣泛發展的境況之下,民族服飾風格在舞蹈演出服裝中的應用也更為廣泛多變,舞蹈演出服裝的款式也更加地多樣化。
(二)民族舞蹈元素在廣場健身操中的滲透。基于廣場健身操的“舞蹈”特性,以及人們多元化的文化藝術需求,廣場健身操中也逐漸融入了許多其他民族的舞蹈特色藝術。廣場健身操的內容一直在不斷的更新中,從最簡單的甩手舞,到逐漸加入的多類型音樂旋律與各民族成體系的舞種,都使得其更加具有鍛煉性與觀賞性。并且人們在對各民族多樣化舞蹈特色舞步、動作進行學習和表演的過程中,更是無形當中使我國民族特色舞蹈藝術文化在廣大的人民群眾當中得到了良好的傳承與發展,這對于新時期弘揚我國民族藝術文化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廣場健身操,雖然只有幾分鐘,但卻融合了維吾爾族、蒙古族、傣族、土家族、藏族等20余個民族舞蹈元素,是民族舞蹈交流融合的新形勢。表演健身操時,在廣場上呈現的每一個動作都具有民族風格和民族魅力,完美地融合了體操的韌性和民族舞蹈中的民族元素。除了統一形式的廣場健身操的普及推廣之外,各民族也開始根據自己本民族的舞蹈特色開始改編民族健身操,力求民族藝術元素與廣場健身文化完美融合,在發展娛樂項目的同時,繼承發展民族舞蹈藝術文化。
同時,隨著廣場健身操影響范圍的拓展,民族健身操也不可避免的與多元化現代舞蹈在風格、特點、節奏等方面發生碰撞。這就使得廣場舞文化成為了一個不同舞蹈展示自身融合性、舞蹈性、節奏感的大平臺。不同民族的舞蹈藝術,不同形式的舞蹈風格,都可以在廣場舞中找到自己的容身之處與發展平臺,即是創新,也是繼承與發展。不同民族對廣場健身操的理解不同程度的產生了變化。同時隨著人們主體意識、參與意識的增加和廣場文化活動的廣泛開展,主動進行廣場健身操編排也成了舞者的主觀需求,不同民族也就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對廣場舞與廣場健身操進行了本民族化改編。民族藝術元素在廣場健身操中的滲透范圍也越來越廣。
參考文獻:
[1]王雨潔.廣場文化與民族健身操協同發展[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06):399.
[2]李夢瑩.中國民族健身操舞的發展現狀及前景——以全國健身操舞大賽為例[J].大連民族大學學報,2017,19(02):188-192.
[3]韓春英.論民族健身操的推廣途徑與方法[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15,31(04):101-104.
[4]劉藝文,蔡莉.民族健身操的文化內涵[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8,(06):77-78.
[5]楊英.民族健身操中的民族元素的探索[D].首都體育學院,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