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日奕
摘要:我國是社會主義法制國家,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作為祖國的未來,高中生必須要具備先進的法律意識,目前,一些高中生的法制觀念比較淡薄,再加上高中生正處于思想、性格以及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形成階段,如果不通過有效的方式提升其法制觀念,很容易誤入歧途,因此強化高中生的法律意識非常必要。本文對提高高中生法律意識的實踐進行了探討,希望能夠對高中生法律意識的提升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高中生 法律意識 實踐
培養(yǎng)和提高高中生的法律意識是建設法制國家的必然要求,高中生處于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塑造階段,具有極強的可塑性,因此在這期間所接受的任何教育、發(fā)生的任何事都有可能影響學生的思想和性格。在很多社會事件中可以發(fā)現,現階段高中生的法律意識普遍不強,不但無法利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青少年的犯罪問題也不容忽視,由此可見,提高高中生的法律意識迫在眉睫。
一、高中生法律意識現狀
在高中階段,學生學習任務非常繁重,面臨著高考的重要關頭,幾乎全部時間都花在課程學習上,教師也將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對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忽視了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1]。以至于,很多高中生法律意識淡薄,法制觀念欠缺,在遇到侵害的時候,比較被動,不會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甚至有些人會將自身推到法律的對立面。整體來說高中法律意識主要存在如下幾個問題:第一法律意識淡薄,高中生一直生活在學校,處在比較安全的環(huán)境中,社會經驗很少,人生閱歷較淺,尚未具備堅定的人格和價值取向,缺少獨立判斷能力,很容易受社會上很多不良風氣的影響,所以最終觸動了法律的界限。第二法律知識匱乏,高中時期并沒有為法律單獨設置一門學科,其他的學科當中也很少有法律的涉及,所以對于很多法律的知識高中生很少了解,以至于法制觀念比較缺乏。第三,學校的法制教育工作不到位,在許多學校看來,學生的任務就是學習,只有成績提高了、升學率上去了,學校才能有知名度,法制教育又不是高考考察科目,因此并不重視法制教育工作。
二、提高高中生法律意識的意義
(一)有助于維護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權益
提高高中生的法律意識,擁有基礎的法律知識,除了不侵犯別人合法權益之外,還能夠在受到侵害時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對他人負責,也對自己負責,不至于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除此之外,還可以在他人受到侵害時,為他人提供幫助,尋求法律的援助,最大限度的維護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權益[2]。
(二)有助于推進我國的法制建設
法律意識是社會秩序穩(wěn)定的根本,也是推動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在高中階段,學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的重要成長時期,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因此除了要對高中生進行知識的培養(yǎng),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中生的辨別能力和自控能力薄弱,加強培養(yǎng)高中生的法律意識,能夠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最大限度的減少高中生的犯罪行為,有利于推動我國的法制建設,維護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
(三)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下,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改革也提出了要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綜合型人才,高中生的基本法律素養(yǎng)也是衡量全面人才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高中生的法律意識,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提高高中生法律意識的實踐
(一)創(chuàng)造良好的校園法律環(huán)境
由于高中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所以校園環(huán)境和學校的管理情況與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有著重要的關系,學校要高度重視高中校園以及高中生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校園法律環(huán)境。雖然高中生都接受過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是由于高中生的年齡特點,遇事比較沖動,經常因為一些小事發(fā)生打架斗毆、拉幫結派的行為,這些都與學生的法律意識淡薄有關。正所謂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因此,學校應建立健全校園安全規(guī)章制度,教育普及廣大學生遵紀守法,規(guī)范學校的管理的同時對學生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對于違反校規(guī)校紀的學生,按規(guī)定進行處理,絕不姑息,從而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法律氛圍,培養(yǎng)學生遵紀守法的好習慣。除此之外,還要建立健全對學生權益的保護機制,讓學生擁有申訴權,當學生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鼓勵學生利用自己的申訴權進行申訴,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使學生能夠在校園中感受到有法可依、學會依法辦事,真正意識到法制法規(guī)的重要作用[3]。
(二)開展相關法制活動
在提高法律意識實踐過程中,可以創(chuàng)建校園法治文化,通過開展相關法制活動來達到目的,將法制教學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加深高中生的法律意識,開展法制活動可以從校外和校內兩方面進行。校外法制活動可以組織高中生到法院參加庭審,讓學生近距離接觸實際案例,增強法制教育的感染力,使學生能夠通過對法庭庭審模式的觀摩,更加詳細了解法律的規(guī)章制度,并真切感受到法律的神圣和不可侵犯性。校內法制活動可以在校園內組織模擬法庭,讓學生扮演法庭的不同角色,比如法官、檢察官、律師等等,這樣一來,學生不但能夠更加了解訴訟的程序,還能夠讓學生將平時所學到的法律知識應用到實踐中,更加有助于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除此之外,還可以建立普法基地,讓學生能夠定期的接受法律教育,邀請公檢法機關的工作人員到學校開展講座,使學生感受到法律的威嚴,學生還可以自行成立法律社團,利用課余時間到社區(qū)進行普法宣傳,一方面能夠幫助社區(qū)人民解決困難,另一方面,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4]。
(三)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高中生的心理發(fā)展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容易失控,造成違法犯罪,因此高中生的法律意識薄弱在一定程度上高中生較差的心理素質有關,由此可見,需要對高中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心理健康教育能夠讓學生掌握心理衛(wèi)生知識,幫助學生建立積極、樂觀、向上的態(tài)度,從而更好的處理個人同學校、家庭、社會的關系,引導學生采用正確的渠道去發(fā)泄自己的情緒,抵制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提升高中生的法律意識[5]。根據調查研究顯示,高中生的不良情緒是引發(fā)高中生犯罪的主要因素,在高中階段的學生心理比較敏感,學習壓力較大、有些學生的家庭關系不夠和諧也會使學生產生不良情緒,再加上高中生自尊心比較強,如果這些壓抑的情緒沒有及時得到排解,一旦遇到導火線,就可能引發(fā)學生的犯罪。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調節(jié)學生的心理,環(huán)節(jié)學生的壓力,為學生建設一個健康的心理環(huán)境,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法律修養(yǎng),遠離違法犯罪。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我國法制社會中,法律是維系社會正常運轉的重要保障,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社會中的每個人都要遵守法律、踐行法律,從而獲得穩(wěn)定的生活和工作學習環(huán)境。對于高中生來說,他們正處于三觀形成階段,是非判斷能力較弱,人生閱歷不足,很容易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再加上我國在對高中生法律意識教育方面力度不足,因此高中生觸犯法律法規(guī)的案例時有發(fā)生,提高高中生的法律意識是構建法制社會的必然要求,也對我國法制建設的進程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學校應該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提高高中生的法律意識,為國家和社會培養(yǎng)更加健康,更加積極向上的建設性人才,使學生能夠尊重社會規(guī)則,敬畏法律,成長為遵紀守法的好公民,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
參考文獻:
[1]李昊.提高高中生法律意識的實踐思考[J].法制博覽,2016,(04):230.
[2]王琛然.提高高中生法律意識的實踐思考[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版),2017,(03):63-64.
[3]宋如清.高中生提高法律意識的實踐與探索[J].才智,2015,(25):261.
[4]李學孜.高中生提高法律意識的實踐與探索[J].長江叢刊,2018,(04):280.
[5]張云昊.加強高中生法律意識的實踐路徑[J].楚天法治,2016,(12):82.
(作者單位:山東省煙臺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