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鑫
摘? 要:將“課程思政”理念融入到我國高校體育教學中是高校體育教學進行改革的一大重要舉措。全國高校思政會議曾經就指出,不管是哪一門課程,都應該和思想政治理論課同方同行,所有的課程都應該和思政理論課形成協同效應。體育課程在我國高校教育體系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面對當前新的形勢背景,有必要對體育課程教學進行深入的改革,將“課程思政”理念融入到高校體育課程中。乒乓球運動深受我國大學生的歡迎和喜愛,是我國高校體育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充分落實全國高校思政會議精神,本文以乒乓球為例,研究“課程思政”理念在我國高校乒乓球教學中的融合路徑,以為“課程思政”理念在高校體育教育中的深入貫徹與普及發展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關鍵詞:課程思政? 乒乓球教學? 融合路徑
中圖分類號:G80?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12(c)-0099-02
簡單而言,“課程思政”其實就是將各門學科課程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進行融合統一的過程。但這并不意味著要將這一過程與該門課程進行區別,而是要將思想政治教育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學科課程教學過程中。“課程思政”理念同時也是我國高校教育將來改革與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新形勢背景下,作為高校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體育教學也需要重視“課程思政”理念的融合與滲透,而這一過程可以以深受大學生喜愛的重要體育項目乒乓球為先導,將“課程思政”理念融入到乒乓球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以為“課程思政”理念在其他課程中的融入提供一定的理論借鑒。
1? 挖掘課程元素
將“課程思政”理念融入到乒乓球教學時,要注重顯性教育和隱形教育的融合,也就是說,體育教師在開展乒乓球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還要加強學生的價值引領。課程思政的顯性教育即體育教師的教育活動行為本身。乒乓球運動是一項深受大學生喜愛的項目,我國大多數大學生對乒乓球運動具有十分濃厚的興趣,而如何讓學生能夠長期保持這種興趣,并持之以恒地參加乒乓球運動,甚至在畢業之后進入社會中仍然具備這種終身體育思想,乃是課程思政的隱性教育。
1.1 尊重課程規律
不管是哪一門課程的教學活動,都必須尊重課程本身的建設規律,乒乓球課程思政教育也不例外。乒乓球運動技術教學中需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首先,可以先教授乒乓球運動的基本技術動作,如握拍方法、準備姿勢、發球技術等;其次,可以教授乒乓球運動基本規則和裁判方法;最后,可以教授學生乒乓球運動戰術。不同階段的教學有不同的思政元素,應予以區別對待。
1.2 明確課程定位
高校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在于培養出德智體美德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而乒乓球教學也是服務于這一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讓學生通過對乒乓球課程的學習,學會與人相處,學會戰勝困難,培養團結協作、誠實守信的精神,學會遵守并敬畏規則,將其培養成未來社會所需要的專業人才,這是乒乓球課程與課程思政相結合的正確定位。
1.3 把握實踐痛點
如今,乒乓球課程思政教育的主要痛點在于難以實現運動知識傳授、運動技能提升與運動價值引領三者的同步。乒乓球課程思政教育就是在乒乓球教學中,通過多樣化教學手段,積極挖掘乒乓球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將其巧妙地融合進課程中的過程。
2? 融合路徑
2.1 精化課程設計
將“課程思政”理念融入課程教學時,只是在教學素材與教學方法方面做出相應的改變,而不是獨立于課程之外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在設計乒乓球課程思政時,要做到潤物細無聲,不要有任何牽強、刻意和造作。乒乓球課程思政的設計應該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以及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在課程教學中,應先以熟悉球性來導入課程,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同時還應該充分遵循乒乓球運動技能的掌握規律,并充分結合不同學生運動技能等方面的差異性,然后科學合理地組織教學,使大多數學生都能熟悉乒乓球運動的競賽規則與裁判方法。將思政教育融入到乒乓球教學內容時,教學方法、組織與評價也都應該做出相應的改變。
2.2 重建課程教學體系
以乒乓球運動的實戰教學為例,應該先讓學生熟悉乒乓球運動的競賽規則與裁判知識,然后再開展單打與雙打教學。因此,本文采用混合式教學與翻轉課堂教學形式,讓學生提前收集并觀看視頻。具體的說,可以將一個班級的學生分成若干個組別,讓不同組別的學生收集不同的視頻素材,而這些視頻素材也具有不同的思政教育點。例如,讓學生搜集單打得分點來回次數最多的視頻,可以使其學習奮勇拼搏的精神;讓學生搜集比賽決勝局中落后時反敗為勝的賽事,可以培養學生永不放棄的精神;讓學生觀看隊員之間互相鼓勵與擁抱的視頻,可以培養他們團結協作的意識;讓學生觀看賽事之后運動員向對手、裁判與觀眾示意的視頻畫面,可以讓學生學到一些體育禮儀方面的知識。
2.3 加強課堂組織管理
乒乓球課程的組織主要包括準備部分、基本部分與結束部分三大階段,通常可以采用分組教學與分層教學法來進行課堂管理。同時還應該注意根據教學內容和思政教育目的,來選擇相應的組織管理形式。
2.4 靈活應用思政元素
根據教學進度與教學內容科學開展思政教育。例如,在乒乓球課程中,應該根據乒乓球運動特點與教學特點來挖掘與融合思政元素。關于乒乓球運動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首先,乒乓球運動宏觀特征與思政教育的融合。一是當今我國乒乓球隊在國際賽場上爭金奪銀,這充分體現了運動員為國爭光的意識;二是乒乓球運動技術特點在于穩、準、韌和精,這是一種“工匠精神”的體現;三是乒乓球運動的參與形式為2人或2人以上參加,不能1人單獨打,這需要運動員具有一定的團隊協作精神,并能夠對自身的角色進行正確定位;四是乒乓球運動技能發展速度較快,這能夠充分體現出運動員不斷創新的精神。
其次,乒乓球教學特點與思政教育的融合。一是項目分組分工與素質拓展,可以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二是乒乓球體能專項素質的訓練,這一過程可以培養學生堅韌不拔與永不言敗的精神;三是比賽團體精神的排兵布陣,可以培養學生服從組織的精神,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四是尊重比賽、裁判與對手,可以讓學生學會注重體育禮儀,懂得換位思考;五是課堂常規教育,如上課考勤,包括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等,教育學生要成為守時、遵守約定的職業人。
2.5 關注課堂“特殊生”
在乒乓球課程中,總會有小部分學生屬于特殊群體,他們或者不愛運動,或者對體育缺乏興趣,或者天生體質很弱,等等。對于這類學生,教師可以通過一些素質拓展項目,來激發其學習的興趣與熱情,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該給予充分的關懷、關注、指導與鼓勵,對其進行重點幫扶,以提高學生參加乒乓球運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參考文獻
[1] 劉凱,隋曉航.課程思政背景下大學生社會體育實踐方法與途徑——以南陽理工學院為例[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9(1):79,78.
[2] 徐嬈嬈.大思政視域下大學體育課程育人路徑[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0(5):536-540.
[3] 馮莉.“課程思政”理念融入體育課程的途徑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8,8(29):78-79.
[4] 常益,張姝.健體育魂:大學體育課程的思政教育轉向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8(6):136-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