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會麗
摘要:數學因為其本身是對事物現象規律的高度概括和總結,所以相比其他學科,更為抽象、更需要邏輯思維能力。但是長久以來,因為教師教學方法落后,導致學生認為數學學習枯燥,數學概念艱深、抽象,難以理解,最后導致學生無法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也降低了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本文對在初中數學中如何激發學習興趣,做出幾點建議,供廣大教師參考。
關鍵詞:初中數學 數學教學 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長期學習數學,對數學保持興趣的內在動力因素,而且數學學習和教學是否能高效進行,也需要看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愛和積極程度。所以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積極開拓教學思維,運用現代教學理念,配合各種教學工具,培養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才能促進學生進行主動學習,探索數學之美。
一、多媒體教學,增加學生空間感
數學的概念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很難像語文等其他學科,單純利用講解進行教學。所以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使數學的知識從抽象變具體,從而引導學生從其他角度理解數學。
教師很難用語言講述幾何圖形原理,但是從初中開始學習的幾何,卻恰恰需要學生具有很強的空間想象能力。這時候,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進行分步驟動態演示,增強學生的空間感、立體感,使學生降低對數學的畏懼。例如人教版五年級數學幾何,教師在教授“正方形”時,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平行四邊形到菱形到正方形的轉化,讓學生理解正方形概念的真正含義和正方形的變形,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二、設置懸念,吸引學生注意力
初中學生還處于身心發展階段,對外在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心,所以教師可以利用這一夜店,設置一些有懸念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思考。像是正方形的變形問題,教師還可以通過設置懸念,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例如教師在黑板上搭建一個活動框架,此時的活動框架時一個平行四邊形。然后教師提出問題,應該如何把平行四邊形變成正方形?讓學生踴躍發言,并上臺積極展示變成正方形的方法。隨后教師把平四邊形活動框架拉成一個長方形,再次向學生提問,現在的長方形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相比,周長和面積會有變化嗎?教師通過設置懸念的方法,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講臺上,通過讓學生上臺表演,讓學生對幾何知識有深刻的了解。設置懸念的方法,除了可以當作課堂中的教學演示,也可以作為課文講解前的新課導人。
三、組織活動,提高學生參與度
教師可以通過組織活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通過互相交流學習,掌握數學的知識,培養協作精神。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組成多人小組,然后提出問題,讓學生在小組內思考和討論。
小組的存在,還可以幫助學生檢視自己的學習程度,激勵程度落后的同學,積極趕超前面的同學。學生在討論教師提出的問題時,也是思維碰撞的過程,可以讓學生看到自身的不足,學習別的同學的思考方法。小組內學生間的互相幫助,也可以幫助學生互相扎實數學基礎知識,從多角度、多元化的進行思考,帶來頭腦風暴。同時,學生在活動中掌握的數學知識,也為教師進行高效的課堂教學,提供了基礎。
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菱形的求證。在△ABC中,∠CAB、∠ABC的平分線交于點D,DE//AC交BC于點E,DF//BC交AC于點F,求證:四邊形DECF為菱形。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先讓學生間進行討論,看看是否能通過學生的自己的知識解決問題。最后教師再在學生的討論的基礎上,進行點評和講解,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錯誤,加深記憶。
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動手操作實踐,比如通過剪紙和拼接把三角形拼成四邊形,從而讓學生理解四邊形的組成方式。讓學生能親身經歷如何得出數學結論,還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明白,如果無法從文字描述中理解數學問題,可以利用畫圖、剪紙等其他的動手方式,進行輔助理解,拓寬學生的數學學習思路。
教師還可以組織一些比賽,在班級中、學生中形成集體學習數學、討論數學、互相比賽學習數學的良性學習和競爭氛圍。
四、聯系實際,加強學生運用
數學的知識源于生活,所以在概念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結合生活中的實際現象,通過對現象的抽象、概括、總結來展示數學概念的形成過程,從而幫助學生了解知識的起源、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數學在各行各業,各種生活場景中都有所運用,教師通過一些有趣的生活問題,讓學生看到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讓學生明白數學學習與生活的聯系,數學學習于生活的意義,從而激發學生對于數學的興趣。比如商品定價、降價、利潤問題,學生可以用一次、二次函數,求出解析式。
五、結語
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的興趣培養工作,因為興趣是學生對數學保持熱情,并進行自主探索研究的內在因素和動力。在課堂中,教師也要以學生為主體,教授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不斷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最終理清數學中的層層邏輯關系,打下堅實的數學基礎,最終為其他科目的深入學習做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