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瓊
摘要:在調查研究中發現,高中階段的學生面臨著繁重的學習壓力,每天遵循“兩點一線”的生活和學習模式,致使學生的身體素質出現了明顯的下降趨勢。基于此,教師必須要認識到高中體育教學的重要性,還要緊緊圍繞新課程理念下的體育教學要求,在強化體育技能教學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體育人格,并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最終實現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
關鍵詞:體育教學 體育意識 培養策略
一、科學選擇體育教學內容
科學選擇體育教學內容,是提升高中體育教學有效性的關鍵,也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重點所在。只有科學選擇體育教學內容,才能滿足學生的體育學習需求,最終激發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具體來說,在選擇體育教學內容的時候,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選擇:首先,做好理論引導工作。加強體育理論教育,對于培養學生的終身鍛煉意識、滿足學生的終身體育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因此,在選擇體育教學內容的時候,就必須要加強理論教育,引領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自主鍛煉中,最終實現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其次,立足于學生的認知規律,科學選擇教材內容。在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時候,可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與其相適應的終身體育教學內容,確保所選擇的體育內容與學生的年齡、性別相符合,最終促使學生在因材施教的體育教學內容中,激發自身的終身體育意識,最終形成終身體育的好習慣;最后,積極創新體育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基礎和關鍵。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必須要結合高中學生的實際情況,增設高中學生感興趣的體育內容,促使學生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逐漸強化自身的終身體育意識。
二、改進和優化體育教學手段
體育課堂教學手段和途徑不僅決定了高中體育課堂教學效果,也決定了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因此,高中體育教師在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時候,必須要改變、更新傳統的體育教學手段,借助多元化的體育教學模式,增強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首先,實施因材施教,在優化高中體育教學的時候,為了提升體育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結合“因材施教”的原則,結合不同的學生制定出個性化的教學方案、評價標準、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同時還要結合學生的體育情況、性格特點等,實施差異化的體育教學,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其次,實施多媒體教學,在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教學的時候,為了營造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教師在開展和優化課堂教學的時候,還必須要融入多媒體信息技術這一手段,引導學生在視頻觀看下,掌握一定的體育運動技巧,并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以“籃球”教學為例,教師在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時候,就借助了多媒體的途徑,將籃球的技巧進行了直觀、形象的展示,促使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掌握相關的籃球運動技能,推進籃球學習效果;最后,開展趣味性教學,為了實現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教師必須要立足于當前體育教學枯燥無味的現狀,將體育游戲融入體育課堂教學中,使得學生在趣味性極高的體育游戲下,感悟到體育的樂趣,最終實現體育終身意識的培養。以“熱身運動”中的側壓腿教學為例,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利用“雨點變奏曲”的體育游戲,引導學生在游戲中完成訓練;在“長跑訓練”中,教師就可以將老鷹抓小雞、蛇形跑步的游戲融入其中。如此一來,通過體育游戲的融入,使得學生在趣味性的體育學習中,真切體會到體育鍛煉的魅力,最終促使學生自愿自發地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
三、鼓勵學生自主鍛煉,奠定終身體育的基礎
高中體育教師在培養和發展終身體育意識的時候,還必須要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到自主鍛煉中,使得學生在自主參與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強烈的終身體育意識。首先,針對高中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在鼓勵學生自主鍛煉的時候,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開展學生感興趣的體育活動,包括:羽毛球雙打競賽、跳繩比賽等,促使學生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逐漸強化自身的終身體育意識。其次,教師在鼓勵學生自主鍛煉的時候,還必須要結合不同年級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進行針對性的體育鍛煉。具體來說,針對高一的學生,由于其學習任務不太重,可積極開展多種體育活動,促使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良好的體育習慣;針對高二、高三階段的學生來說,由于其學習壓力比較大,應合理引導學生開展體育鍛煉,引領學生借助體育鍛煉緩解自身的緊張情緒。最后,在鼓勵學生自主鍛煉的時候,還必須要給予足夠的鼓勵和引導,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體育的成功感,不斷提升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信心,最終幫助學生逐漸形成終身體育的習慣。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體育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的時候,必須要重視學生終身體育的培養,引領學生在體育運動中形成終身體育的習慣。基于此,高中體育教師在組織和開展體育課堂教學的時候,必須要科學選擇體育教學內容,并對傳統的體育教學手段進行更新,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自主鍛煉中,最終引領學生在體育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終身體育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