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波



【摘 要】本文論述現代學徒制下的雙導師人才培養模式,認為現代學徒制下的人才培養模式具備有利于深化校企合作新模式、有利于突出師生和師徒互動、有利于創建真實的職場環境等優勢,提出共創雙導師工作室、加強雙導師的選聘、建立穩定的雙導師隊伍、雙線交織重構專業教學內容、完善雙導師工作室制度、注重學生學徒身份、建立項目教學評價體系等雙導師培養策略。
【關鍵詞】校企共建? 現代學徒制? 人才培養? 鐵道類專業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1C-0130-02
作為現代職業教育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一種全新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現代學徒人才培養模式受到教育界的廣泛關注,不僅有利于專業知識技能與行業需求相結合,也有利于教學過程與生產實踐過程相結合。而高職鐵道類專業的實踐性和操作性非常強,因此,有效整合高職院校與企業資源,探究校企共建背景下現代學徒人才培養模式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高職鐵道類專業現代學徒人才培養模式的價值
現代學徒制是以培養學生的技能為主要目的,通過教師與師傅聯合傳授的一種校企合作模式,在高職鐵道類專業引入現代學徒制,主要有以下價值:
一是有利于深化校企合作新模式。傳統以“工學結合”為主的高職鐵道類專業校企合作層次較淺,仍然是一般意義上的“理論課堂+實訓室”,而現代學徒人才培養模式是以企業技術大師和高職校內骨干教師為雙導師,依托校內實訓室建設和校外鐵道實訓基地,是一個集教師教學技術能力提升、技能競賽培育、生產性實踐為一體的教學模式,更具開放性和職業性,有利于校企合作深度融合。
二是有利于突出師生和師徒互動。現代學徒人才培養模式打破了傳統班級建制,學生可以在教師和企業技術師傅的雙重指導下,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專業需求,選擇不同的實訓項目進行學習,可以讓學生從始至終參與項目的實施,共享項目的成功或失敗,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將傳統教師與學生的“教學關系”轉變為師傅與徒弟的“傳帶關系”。
三是有利于創建真實的職場環境。鐵道類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非常緊密,而現代學徒人才培養模式能夠依托現有的校內和校外實訓場地,創設一個非常真實的職場教學環境,學生可以在教師和企業師傅的指導下進入真實的工作項目和課題研究,參與真實的職業崗位,真實感受和理解所學知識,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和可行性。
二、高職鐵道類專業現代學徒人才培養模式的總體思路
訂單班模式是高職鐵道類專業常用的人才培養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校在招生和培養學生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而簽約合作企業僅是在畢業頂崗實習階段發揮作用,并且很少有企業技能大師給學生授課。顯然,這種教學模式存在眾多問題。例如,學生對企業缺乏歸屬感,加之學生在鐵道類企業實習時實踐技能較弱,又要花費一定的時間進行崗位培訓,致使實習生流失率較高。因此,如何在學校和企業之間實現學習的有效銜接和轉換是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現代學徒制下的雙導師教學模式已經在國外相當成熟,強調學校和企業“雙主體”,教師和師傅“雙導師”,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在內容上,都能夠滿足高職鐵道類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
在高職鐵道類專業現代學徒人才培養具體思路建構中,教師應打破傳統實訓室管理體制上的局限,根據鐵道類專業知識特點及發展規范,創新現代學徒制與雙導師工作室一體化的培養模式,實現雙師工作室“師生關系”和“師徒關系”的統一(如圖1所示),即實現鐵道類專業崗位與專業方向一體化、訂單招工與計劃招生一體化、鐵道類崗位項目與核心課程一體化、鐵道行業要求和競賽與專業證書一體化。例如,由學校具體負責學生的學籍和畢業證書管理,由校企合作企業堅持專業教育與企業效益相統一的原則,選拔優秀技工,從高職一年級就加入工作室指導學生,提供學生在企業的實踐環節和學徒崗位,有效提高學生對企業的認同感。
三、高職鐵道類專業現代學徒雙導師人才培養策略
(一)升級校企合作,共創雙導師工作室
為了更好地推動鐵道類專業與企業的深度合作,教師應探索建立企業能人和專業骨干教師為主要成員的雙導師工作室。在具體創建過程中,充分結合專業骨干教師的研究方向和校企雙方的資源,統籌兼顧鐵道類行業的社會需要和崗位發展需求,采用資源互換和互享的方式。顯然,這種企業師傅和專業骨干共同育人、共同帶徒的過程可以實現權責利之間的統一,有效提升企業師傅的責任感,夯實校企合作的基礎,而且也可以讓工作室成為技能訓練、社會化服務和師徒學習交流的主陣地。同時,該模式的創建也讓學生入校即入企,一旦學生進入了工作室也就開始了識崗、試崗和頂崗的過程,有效實現了企業一線崗位頂崗實習與鐵道類專業學生仿真實訓無縫對接,增強了學生對相關企業的歸屬感。
(二)加強雙導師的選聘,建立穩定的雙導師隊伍
建立高素質的導師隊伍是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職鐵道類專業現代學徒人才培養的關鍵,學校應建立雙導師資源庫,其中,校內導師必須具備豐富的鐵道類專業理論知識和教學經驗,校外企業導師或是鐵道類行業協會引薦的專家,或是來自鐵道類企業一線的行業人才,或是實習生心目中的能工巧匠和大師。雙導師工作室的實施,一方面應用傳幫帶的形式,秉承教學的職能,強化了企業社會服務的職能,同時,校內教師也提高了團結合作能力,積累了大量的社會實踐經驗。另一方面也加強了校內教師與企業師傅之間的溝通交流,使帶徒成為企業師傅的一項重要工作,無形中縮短了學生實習的適應時間。
(三)項目驅動,雙線交織重構專業教學內容
構建適合教學的課程體系是開展雙導師工作室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師應以工作室為主體,構建“工作室核心課程+鐵道類企業課程”雙線交織的課程體系,如圖2所示。具體來說,雙線交織重構專業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源于鐵道行業的實際項目,該課程的設置應由企業師傅或行業協會專家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設置,使課程的學習內容更能服務行業,更具有實踐性。二是針對鐵道行業工作崗位的典型任務設計情景化的項目,如鐵路測繪、勘測、運營等模塊化項目。三是行業證書考證和社會服務項目,為了不斷增強學校的美譽度和知名度,主動提升為社會和鐵道類行業服務的責任,依托技能鑒定等平臺,承擔行業證書考證,參與制定訂單鐵道企業人員培訓。四是鐵道行業比賽的專項內容,例如,可以針對技能大賽中現場互評、英語水平測試等環節,進行專項訓練。
同時,與鐵道類行業企業簽訂協議,實施以育人為本、以企業為依托、以校企辦學為特色的工學結合“2+1”形式的訂單培養模式,探索出一條“雙導師、訂單式、三證書”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如圖3所示。
(四)完善雙導師工作室制度,引入情境化管理
在學生未進入工作室之前,教師應采用雙向選擇的形式,及時公布每個工作室的項目課題和內容,優先錄用學生,而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點和興趣愛好選擇工作室,最終以團隊形式進行合作學習。同時,工作室必須按照真實的崗位內容和要求進行設計,在管理制度上,實行學校和企業共同管理下的工作室負責人制,并成立由工作室的師傅與學徒代表、行業專家、專業教師為主要成員的考評委員會,定期對每個工作室的運行和管理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和考核。例如,可以設置經理、主管、總監、領班、員工、技術員、工程師等角色,要求學生在雙導師工作室學習,與在企業上班一樣,必須服從管理,遵守工作室的各項規章制度,真實感受鐵道類行業的工作氛圍。
(五)注重學生學徒身份,建立項目教學評價體系
傳統的課程考核方式以知識傳授的多少作為教師考核學生的主要依據,而校企共建背景下高職鐵道類專業現代學徒人才培養評價應立足于專業服務特點,突出實踐操作。在具體構建項目教學評價體系時,教師應根據工作室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式,其中,在定量方面突出學生的技術技能,應用具體的分數來衡量實操的精準度,并適當加入團隊合作精神、工作態度等因素,實施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在定性方面突出對學徒創新思維的評價。
總之,現代學徒制下的雙導師人才培養模式能夠充分將企業中的實際項目帶入學生的學習之中,有效縮短了學生上崗培訓的時間,提高學生的企業實踐能力,有效體現了教學過程中的職業性、開放性和實踐性。
【參考文獻】
[1]隋菱歌,朱琳.聚焦金融職業教育校企雙主體共建現代學徒制特色人才培養方案——以長春某高校為例[J].長春大學學報,2019(2)
[2]蘇雪花,鄭曉明,王守偉,等.高職石油化工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教育現代化,2018(36)
(責編 丁 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