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棟
摘 要: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提升創新創業能力,是當前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的重要命題,高職院校實施創新創業教育不僅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同時也是對傳統教育教學體系的全面改革。高職院校必須以前沿技術與企業需求密切結合的創新實踐活動為載體,不斷完善管理機制,全面實施創新創業教育訓練,構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有效提升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對創新創業人才體系培養現狀進行分析,闡述新時期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原則,針對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體系培養的構建給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2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03-0147-02
引言
隨著區域經濟對人才需求質量的不斷提高,加快教育深化發展,培養創新創業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勢在必行。高職院校要確立以創新創業教育為核心的教育觀念,為學生提供交叉學習的平臺,全面實行啟發式討論教學,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業能力,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能夠理解知識的產生與發展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個性化發展思維。
一、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體系培養現狀
21世紀是“創新創業時代”,國家之間的競爭也會聚焦在創新創業水平上,我國將進入到創新型國家的行列,但是國際一流人才嚴重匱乏,高層次的創新型人才少,所以高校的人才培養應該從“高質量就業”的角度來承擔責任。對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是我國當代教育的重要使命,近年來,我國的創新創業教育在不斷改革過程中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與經濟社會發展對創新創業人才的需求還有一定差距,大學生很難實現自身價值,直接阻礙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當前,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體系構建主要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方面。
1.教育課程設置單一,學生缺乏創造性基礎。在當前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培養中,對課程的結構設置不夠合理,缺乏對學生綜合知識運用能力的培養,許多學校在對課程進行常規的修訂中,不能夠將創新人才的培養落實到實踐中,對課程的設置基本趨同化,不能夠充分體現出辦學特色。另外,選修課成所占比例不足,導致了學生知識面比較窄,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形成造成阻礙。最后,由于實踐課時較少,所以在課程設計中很難實現創新培養沒目標。一些實踐課對硬件的需求資金較大,但是學校資金投入有限,導致資源利用率較低。在實訓基地與實驗設施缺乏的背景下,學生的實踐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2.教育制度不夠完善,學生創新能力無法提高。為了進一步響應國家的號召,許多高職院校都在成立創新創業教育部門,設立科技創新基金,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來彌補理論教學上的不足。但是在創業項目訓練的過程中,許多學生對創新項目并不了解,所以對項目的研究也不感興趣,只是為了完成課題而進行學習,對于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并沒有很大提高。其次,由于教學方式的單一會直接影響人才的培養質量。當前,許多教師還在延續傳統的課堂講授式的教學模式,學習過程中學生處于被動狀態,即使有些教師運用案例教學、情景教學等方法,但是由于受到教師環境以及基礎設施的影響,也無法刺激學生的創新興趣。最后,高職院校考試方式與人才目標不能匹配單一。單一的固定閉卷考試模式使學生的功利性很強,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進行學習,限制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對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極為不利。
3.缺乏專業的教師培訓,無法提供創新保障。高質量的師資隊伍是創新創業人才體系構建的基礎,是多元化創新人才培養的保障。當前高職院校的師資力量自身缺乏創新創業教育的能力與經驗,很難滿足人才培養的需求。而有些學校由于資金緊張,所以不能及時建立教師創新創業教育培訓制度,對教師的績效考核制度也不夠完善,無法為激勵教師進行創新提供保障。
4.缺少創新氛圍,影響學生創新動力。創新氛圍可以在精神層面上對學生起到鼓舞作用,使學生有充足的動力去克服困難。目前,許多高職院校缺乏創新創業文化氛圍,學生對現代化的創新創業不能夠正確認識,對創新創業的表現不積極,一旦遇到問題便容易放棄,這些現象的最直接原因都是因為學校缺乏創新創業文化氛圍。
二、創新創業人才體系構建的理念與原則
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是以經濟社會的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為前提,知識經濟的發展從根本上說取決于一個國家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以學生的潛能與個性發展為基礎來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隨著社會經濟的全球化,信息發展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對具有創新精神與創業能力的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高職院校在創建新型國家、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需要不斷轉變教學觀念,優化教學進程,對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成為高校深化教育的關鍵。學校要為學生提供有利于靈活就業與自主創業發展的平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要以教育改革發展的要求為動力,符合高等教育的發展規律,重點強調學生的競爭能力與擇業能力,以創新性與創造性為基本內涵,積極應對變化。因此,創新創業人才體系的構建要遵循以下原則。
1.將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相結合。現代化的創新創業教育不能夠孤立地進行,一定要在專業課程開展的基礎上進行,人們的創造性是通過科學知識以及人文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學校需要通過一定措施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到專業教育中,全面構建創新人才培養體系。
2.將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過程中,理論與實踐之間的結合是必不可少的,通過理論與實踐共同為人才培養服務,通過理論教育傳授理論知識,通過實踐教學來提升學生實際動手操作,通過二者的結合,能夠進一步強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3.將學校教育與企業發展相結合。對于高職院校來講,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是一項比較復雜的工程,需要通過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高校與企業之間的產學結合式的教學模式是科技與經濟社會綜合發展的產物,是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最佳選擇。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建立聯合式培養機制,在企業中構建學生實踐基地,給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實習機會。通過學生對實踐項目的設計、運作等環節,來激發學生創新創作意識,提高創新創業能力。
三、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體系培養路徑
1.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到素質教育規劃中。為了構建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需要將創新創業教育與素質教育融入到一起,實施課外創新學分制,將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以及科研訓練都計入到學分中,將社會實踐、學術報告等作為素質教育的必修環節,將其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的重要指標,以此來激發學生積極參加創新性活動與社會實踐的積極性,將這種模式作為學習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重要舉措,創新創業學分的設置可以通過學生的特點進行分類,根據專業方向的不同來側重學分獲得的途徑,學生可以通過研究性學習、學術報告、創業實踐、制作設計等多種途徑來獲取學分。另外,學校需要建立科研與創業導師制,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與科學創新進行指導,根據學生的個性化特點進行積極引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實現因材施教的個性培養。
2.開發創新創業課程群。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體系的構建需要形成創新人才培養的基礎層面,包括創新課程模塊、創業選修模塊、培訓課程模塊等,通過這些基礎層面來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進一步明確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思想。引導學生了解社會熱點問題與交叉學科問題,掌握現代化研究方法,以“創造、創新、創業”為主線,拓寬學生的知識層面,提高創新創業能力,為學生提供完善自身知識結構的平臺。鼓勵學生在學好本專業的同時輔修其他專業,利用開放式的選修模式來制訂個性化的學習計劃,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提高就業競爭力。
3.優化創新創業理論教學模式。現代化創新創業人才體系的構建需要對理論教學模式進行全面優化,徹底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探究式教學、項目式教學、啟發式教學、問題式教學等多種現代化的理論教學模式來推動創新創業人才體系的構建,保持科研與教學一體化,讓學生作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來增加課堂討論次數,探究知識的發生、形成以及發展的過程,引導學生多思考、多研究,通過多種教學手段來傳授創新創業知識,促進學生從單純的聽講轉變為自主學習,變為學習的主角。加強學生的團隊互動,培養學生善于合作的能力,提升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
4.構建校企結合的辦學模式。校企雙方本著互利的原則來鑒定共建創新創業教學實習基地協議,由企業出資來完善基地實驗室設備,為學生提供實踐操作鍛煉的平臺。通過校企結合的辦學模式能夠避免傳統的理論教學與實踐相脫節的弊端,對于高職院校來講,有利于與企業之間形成良性的互動關系。高職院校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效果,安排學生進入到合作企業中進行上崗實訓,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通過實際工作來檢驗課堂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同時,企業可以通過創業實踐來選拔高素質、高水平的研發人員,在解決高職院校學生就業問題的同時為合作企業帶來根本性利益。
結語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體系培養需要以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為基礎,以整合教學內容為重點,以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為核心,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將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提高到可持續發展的高度,滿足社會發展對創新型及創造型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占衛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現狀及對策研究[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2).
[2] ?姜慧,殷惠光,徐孝昶.高校個性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5,(3).
[3] ?張兄武.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多元協同培養機制的構建[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6,(4).
[4] ?陶禮軍.校企合作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長效機制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4,(4).
[5] ?吳光明.高職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的現狀、問題與解決途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