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靈鳳
摘 要:黨的十九大報告也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興運,文化強則民族強?!盵1]客家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不斷完善和豐富客家文化的內在形式?;鶎用裰髡问切聲r代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又一鮮明的特征,決定了黨和政府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關鍵詞:客家人;客家文化;基層民主政治
“客家”一詞,在客家話與廣東話均讀作“哈嘎”,有“客戶”、“客人”之意,所以外來移民為了將自己和當地居民區別開,稱自己為“客戶”、“客家人”。客家人是中華56個民族之林中的一個獨特的民系,客家文化深深根植于中華文化,客家人以及文化的形成經過了漫長的發展??图椅幕催h流長,蔚為大觀,豐富多彩的客家文化以其獨特的魅力展現出別具一格的精神品質,以其自身的流動性、封閉性、排外性和宗族性的特點,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了一代代客家人的思想觀念,一直延續至今?,F今,隨著客家人的不斷遷移,客家文化也以其形式多樣及具有地域特色被廣為傳播,主要有以麒麟舞表演、鬧元宵、九獅拜象、客家圍屋、族譜、客家祠堂文化、客家牌匾等為代表具有客家特色的文化形式及傳統宗族活動。而祠堂作為一個宗族傳承的象征,凝聚了祖祖輩輩的心血,其族譜、族規深刻地反映了客家人有著大家庭式的生活聚居,無形中約束著客家人的行為規范。這些習俗無不體現了客家人有著強烈的尋根意識和鄉土氣息,善于用血緣、親緣、地緣等條件建立同宗、同鄉、同一文化底蘊的相親相愛,團結一心,弟兄和睦,不忘祖宗等品質。
一、客家地區的基層民主政治的發展現狀
基層民主是實現人民當家做主,直接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依法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和自我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最廣泛的實踐活動?!岸鶎用裰髡问侵溉嗣袢罕娭苯訁⑴c和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國家與社會事務的政治制度與實踐,具體體現了人民當家做主的民主權利?!盵2]同時也是新時代要求下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一個側重點,但客家地區由于地理環境、受中國傳統文化以及自身文化的局限性,目前在客家地區存在著兩種不利于基層民主政治發展的傾向,一個是政治冷漠,不參與政治生活,缺乏對公共生活及公共利益的關注和熱情,也沒有相應的能力和意識;二是具有強烈的個人主義傾向,拒絕分工與合作,不能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自由權利的關系,過度放縱自我。對于這兩種傾向是有必要對其加以引導,轉變思想觀念,積極參與基層民主建設中。十九大報告提出:“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3]值得慶幸的是,在大家族管理式下的新一代青年,秉承著“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精神,積極參與民主政治活動,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
二、基層民主政治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基層民主政治存在的問題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從客家地區基層民主政治的發展現狀來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在基層民主建設中仍有很多問題層出不窮,如不正當的民主選舉活動,村干部濫用職權,老百姓參與民主政治活動激情不高等等。
第一,不正當的基層選舉活動時有發生。在客家地區有很多基層選舉活動是存在不正當現象的,雖有的選舉民意上打折民主選舉、民主監督的旗號,但是通常在選舉前,幾個族長會事先商量好候選人名單,再到祠堂開家族會議,要求族人為指定候選人投票,更有甚者的是采取“買票”、“帶票”方式。正是社會上存在著這種“有些人過分的強調自我主義,一切價值是以己作為中心和出發點,特別是群己之間的界限不明,使私人利益較公共利益占上風,公民參與變得舉步維艱?!盵4]
第二,村干部濫用職權,民主政治進程不透明。 絕大多數客家人普遍是內心淳樸善良,樂善好施的,但總有一小部分的人存在于領導干部或者擁有權力的宗親成員,他們的存在無時無刻都反射出了我們國家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在基層領導中的腐敗現象。比如說,村里有啥重大的事情都是村干部和族長口頭協商決定,沒有征詢村民意見聽取民意,直接專政獨裁式管理村里事物,對于村里很多財政收入支出的明細不公開不透明化,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埋下了以權謀私,貪污腐敗等種子。
第三,群眾參與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熱情不高,“由于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統治形成了客家人對統治權力的強烈依賴感,逐步形成了臣服型政治文化,客家人習慣性將自己的命運交給掌權者來主宰,缺乏使命感與責任感[5],”扼殺了客家人參與民主政治的熱情。但也有部分先進的客家青年正是受這種政治文化的影響,出于有著強烈的民主意識想要積極投入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但是苦于有心無力,族長的橫加干涉,村干部的碌碌無為等,這些現象使很多客家青年拒絕參與基層民主政治建設。
(二)客家文化影響基層民主政治發展原因
第一,客家文化具有流動性。由于客家人最初是從中原或者周邊地區遷移過來的,長期處于一種居無定所的流動的生活狀態下,客家文化在與當地文化兼收并蓄中仍帶有流動性的特點,這也導致了客家文化影響下的基層民主政治參與摻雜著不確定性的特質。客家人總是認為自己的生活無需過多的民主,只需要聽從命令,服從指揮,這就是他們自古以來深受客家文化的影響,深受宗族制的管理,嚴重缺乏民主經驗和民主習慣,思想觀念老化。很多客家人對政治形態的認識不到位,而且身為外來居民,很多習俗、文化特征和當地文化產生沖突,其自身文化的流動性導致他們沒有深入去理解何為民主、何為政治權利,所以在潛意識就認為是否參與這種基層民主活動與他們并沒有多大關系,并沒有意識到他們也是國家的主人,有權利以及義務去參與國家的各個領域的建設,更沒有去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艱巨使命的政治覺悟。這一方面來說,可以認為是客家文化自身內在的流動性因素造成客家人不關心國家大事,不參與民主政治生活。
第二,客家文化的封閉性。客家人過著自然純樸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織的生活,長期生活在類似于閩南土樓這樣的建筑,現把它稱之為客家圍龍屋,圍龍屋是先輩們起初由于外來人員易受當地居民的欺負以及土匪盜寇猖獗的影響,引領同根同源的客家人能夠安居樂業、團結宗族成員,后是受古代陰陽思想即現今的風水學說的影響,再者為了保護自身以及家庭成員的安全,設計了易守難攻的防御能力極強的堡壘式建筑,但殘留的封閉保守的思維方式潛移默化的影響一代代人的思想觀念對于任何涉及政治意識的問題及活動。由于客家人長期接受的的傳統政治思想是以儒家思想為主,“強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禮儀,在客家人心中逐漸形成“權威崇拜、“清官思想”和“與世無爭”等狹隘的順民型政治思想和政治心理[6]?!边@種思想在一定程度下影響了客家人對基層民主政治的認識,扼殺了客家人積極參與民主政治的熱情。
第三,客家文化具有排外性。然而“世界上有很多民族,這些民族長期居住在相同的地域或環境中,在經濟和文化上密切聯系,它們有著共同的經歷和回憶,逐步形成共同的心理狀態,風俗習慣及文字語言,構建成一個穩定的共同體[7]?!崩?,客家文化的排外性這個特點是由于歷史條件形成的,并且一直受這種地理環境因素的影響,都或多或少的呈現出自己的特色,也許在以后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是無法消除這種因素帶來的影響。因此,客家人長期受客家文化影響,其基層民主政治的現代化發展進程也顯得尤為緩慢,思想觀念也難以轉變,甚至很多人有著盲目排外的思想,拒絕接受新思想新政治理念,仍希望沿用傳統封建式的族規來解決一切事情,在這個錢權交易、誘惑與危險并存的現代化社會中,客家人更多的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明哲保身,自我保護意識極強。所以,基層民主政治想要發展可能還需一段漫長的歷程,在此期間,我們需要破釜沉舟,腳踏實地,深入群眾生活。
第四,客家文化具有宗族性。客家地區大多還是沿用宗族式管理,以姓氏來劃分聚居地,這時同一姓氏中具有領導能力和聰明才智的人脫穎而出,成為這個姓氏的領頭羊,久而久之,宗族勢力發展越來越快,產生了傳統的家族倫理思想,推動了客家宗族制度的形成,而宗族祠堂的建立又是客家文化的地標。祠堂是一個宗族的象征和精神支柱,族長作為這個大家庭的權威者,對族里的大小事務有著最終決定權,形成了宗族式的管理,由于客家人仍保留著過去傳統的自我管理和族規約束的意識觀念。也許宗族制度存在著在封建社會下,這種管理可能發揮著強大的功效,各個宗族能夠和諧相處、同舟共濟。但隨著21世紀信息社會的快速發展,民主意識的提高,自由民主式的開放式管理的提倡,這種傳統宗族制度的封閉性管理,在現今看來略顯僵化,脫離了當初只是為了讓同一姓氏的人有一個向心力的初衷,束縛了客家人參與基層民主活動的熱情,用族規或祖訓捆綁了很多客家人接受新的思想觀念,導致了他們在政治程度上民主意識淡薄,政治覺悟不高。
三、推進和完善客家地區基層民主政治建設
(一)破除落后的傳統觀念,弘揚新時代民主精神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客家人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他們對自身所擁有的政治權利有哪些、應該怎樣行使有著強烈的需求,但是客家村民對基層民主的了解少之甚少??图胰嗣褡赃w移至今,帶有濃厚的中原情節,深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我們在基層民主建設中對于傳統文化要保持一種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弘揚新時代民主精神。因此,村委會可以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思想教育、喜聞樂見的大眾文化活動以及各種公共活動,破除封建保守的思想觀念,在不斷豐富村民的生活的同時也傳播了相關的政治理念,以一種潛移默化的趨勢改變村民對政治生活的認識。不斷提高客家人的民主意識和依法參與管理村里事務的能力,保障村民充分享有民主政治權利,是客家人為自己的事務做主的具體表現。
(二)減弱宗族勢力的影響,加快基層隊伍建設
客家地區在建設基層隊伍時,要跳出以往基層干部的選舉受宗族勢力的干預的傳統管理模式,例如不斷完善客家地區的村官制度的建設,提高村官的選拔比例;把各個崗位上的優秀人才選派到客家地區的基層,考察民情,為客家地區的民主事業的發展做貢獻;利用網上繼續教育手段,對基層人員特別是客家地區的村干部開展集中營式的網絡教育,提高村干部的知識水平,與優秀精英交流管理經驗完善自身不足等等。十九大報告指出:“以提升群眾基礎凝聚力為基礎,讓基層黨組織成為群眾的主心骨[8],”任何時候都要堅持黨的正確領導,因此,各級黨政領導機關應通過不斷加強對客家地區的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事業進行思想、組織和政治上的領導;弱化宗族勢力,減輕宗族制管理的影響;加快客家地區的基層干部隊伍建設,打造高素質管理人才,為客家地區的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積累人才力量。
總之,客家文化身為中華文化大家庭的一部分,無論是精華還是其糟粕,都對客家地區的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吧倌曛局莿t中國智,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獨立則中國獨立,”而作為當代21世紀新時代的客家人,我們更應該榜樣先行,堅定政治立場,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新思想,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時刻銘記自己的主人翁意識,我們需要從身邊小事做起,勇當時代弄潮兒,為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
參考文獻:
[1][3]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59.
[2]張小華.試論我國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進程及實現途徑[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7).
[4]尤適.當前農村基層民主政治發展困境與路徑解析[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
[5][6][美]阿爾蒙德.鮑威爾.比較政治學[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29.·
[7]周建新.客家文化認同與族群凝聚力的形構[J].廣東省社會會主義學院學報,2017, 10(4).
[8]溫憲元.文化多樣化發展的重要特征—兼論客家文化研究的三個向度[J].廣東社會科學,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