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建華
摘 要:目前我國大部分小學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逐漸采用素質化教育理念,以此來提升教學效率和質量。靈活的教學模式,可以幫助學生提升自主思考能力,但這一教學并不意味著完全脫離老師的教導。通過了解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角色,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對策,致力于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關鍵詞:師生互動;小學語文;教學對策
一、師生互動在課堂的主要角色
1.烘托課堂氛圍
教學質量的好壞往往取決于課堂氣氛如何,課堂氣氛決定了學生的積極性,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起來,才能有更好的效果,小學的學習本來就是疲憊的,同學們在學習文化課之后本就無精打采,所以在傳統的小學教學模式下,學生被動接受知識,達不到學以致用,而互動式教學一掃傳統課堂的沉悶,學生可自由發揮,表現自我,老師與學生的觀點相互碰撞,課堂變得越來越精彩,學生也越多參與進來,暢所欲言,發揮自我。小學是一種美的文化,它在于聲音,開口是第一步,學生加入進來唱起歌來,教學效果明顯提升。藝術就應該去享受,師生一同沉浸在這種氛圍里,享受小學,感受小學的美。
2.增進學生的學習動力
喜歡是學習的第一動力,活潑好動的小學生絕不喜歡死氣沉沉的傳統課堂,而互動教學的優勢就在于學生能喜歡上這種課堂,迫切地想加入這種課堂,所以學生的學習動力提升很多,這種模式對老師的要求很高,老師的改變是第一步,需要改變自己的傳統觀念又要去學習新的技術,勢必會是一大挑戰,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師生需要共同進步,共同去探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上來了,動力增加了,給老師教學也提供了信心,這樣的課堂才更加精彩。
3.師生情感的提升
以往,學生和老師的關系很僵化,無任何的改善,學生總是懼怕老師,老師總是扮演一個嚴厲的角色,學生和老師不親近,所以學習總是不容易。而互動教學能展示老師的另一面,讓老師更親近學生了,學生也不那么懼怕老師,和老師關系好了,提問題也多了,在小學方面的投入也會變多,老師的言行影響著學生,老師對小學學習的態度就是學生對小學學習的態度,學生更理解老師,也就更理解小學學習。
二、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運用策略
1.創設情境,激發師生互動積極性
小學語文的教學離不開情境的設置,在師生互動模式教學下,老師可以根據課本內容創設相關情境,來引導學生進行溝通討論。小學階段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性較強,而課堂的嚴肅環境很容易使學生產生窘迫心理,不利于師生互動的開展。在相關情景下,通過師生共同參與教學活動來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如在借助多媒體教學時,老師可以用動畫形式來為學生創設課本中的情景,并針對動畫中的某一環節與學生進行演示互動。這些小活動,不僅有利于拉近師生的距離,同時也能幫助老師發現并糾正學生的學習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
2.趣味化教學,與學生積極互動
師生互動模式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需要老師的引導,以幫助學生提高自主探索能力。但如果采用傳統的教學理念,很難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同時也無法形成良好的互動。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提高語言的趣味性,通過趣味性語言來鼓勵學生參與活動,進而拉近師生距離。例如,在師生互動教學模式下,老師可以事先準備一些語文小知識,運用笑話和繞口令等形式將其展現出來。通過鼓勵學生參與到小活動中,來引導學生交流合作,進而提升師生溝通互動的效率。
3.抓住契機,討論學生感興趣的素材
小學生很容易對某個新鮮事物產生興趣,因此老師可以適當了解并就這一事物來與學生互動討論。例如,老師在進行事物作文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鼓勵學生描述自己喜歡的事物。并根據當前最熱門的話題與學生進行討論,鼓勵學生表達個人看法,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這不僅有助于調動學生討論的積極性,同時也給了老師了解學生的機會,在溝通互動中了解每一位學生的興趣愛好,方便長期的教學。
4.培優補差,加強師生互動
語文課堂教學在采用師生互動模式教學中,由于更為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導致部分學生鉆空子,出現不懂裝懂的情況。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采用培優補差的教學方法,可以通過師生互動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針對部分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輔導,幫助學生彌補差距。在培優補差環節中,需要老師發揮輔導作用,通過鼓勵和引導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例如,部分學生對語文學習沒有興趣,導致語文成績較差,老師可以針對這些學生進行輔導溝通,采用合理的方法來克服不利因素,幫助學生提高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實現成績的提升。
在新的師生互動教學模式下,小學語文老師應注重教學思維的改變,通過多形式的師生互動來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師生互動不僅有助于老師和學生之間溝通想法,同時也有利于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師生互動對于小學語文師生互動模式的推行也具有重要作用,為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黃茵茵.關于小學語文師生互動與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J].小學語文,2014(4):27-28.
[2]慶云.小議新課改時期初中導學課堂師生互動教學[J].學周刊,2013(12):22-24.
注:本文系河南省農村學校應用性教育科研課題成果《課堂教學中提高師生互動有效性的研究》16-HJYY-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