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劍飛
摘要:隨著當前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與教育事業的轉折和改變,課堂教學模式也相應的獲得了有效改善。在當前小學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學生自主學生能力和學習習慣的培養,對于加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及自主適應效果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讓學生學會學習,并通過各方面來進行語文學習的感知,以此將語文學習帶到生活中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這樣就能夠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起到良好的促進效果和意義。結合筆者自身的教育教學經驗,本文主要通過對小學語文教師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做出如下探究,以期待通過本文的研究能夠為我國小學教育事業的發展和轉型奠定堅實的基礎,并做出應有的貢獻。
關鍵詞:小學語文 ? 自學能力 ? 能力培養 ? 高效課堂
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的限制,教師在教授語文知識的過程中主要以知識內容的傳授為主,學生的整體學習過程被動性明顯,只能夠機械性的進行學習任務和學習活動,不能在此過程中發揮出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效果。新課標改革下,以教師作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逐漸受到改善,學生恢復了自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只是充當引導者和教育者。這種學習地位的轉變使得學生具有較為全面的自主探究機會,并積極對學生的未來各方面能力機芯能夠培養。但是如何才能夠在當前教育過程中最大化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自主學習意識,加強自主學習能力的體現,也逐漸成為小學語文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
一、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意義和重要性
學生的自學能力主要是指在沒有他人監督和指示的狀況下,不依賴他人而獨立自主的進行知識內容的掌握、問題的解決、以及知識的運用等方面能力。而對于語文學科來說,自主能力就是指學生在進行語文知識學習過程中的一項重要能力之一,其能夠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幫助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寫作,加強對文章的閱讀和理解效果,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積極解決問題。
在進行小學語文學科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賦予學生進行知識選擇和學習的權利。在符合學生當前身心發展以及學習能力水平的基礎上,培養其對于語文學科以及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教師賦予學生學習權利的同時,也是有效解除傳統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下對學生的思維限制和束縛,在提出新教學方式的基礎上,有效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在這種教育背景下,教師能夠有效提升自身的語文學科教育教學質量,并通過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和教育情境,使得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效應,以此來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體現。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措施
良好的學習方式對學生的整體學習生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效果,學生只有掌握了良好的學習方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夠形成自身獨特的解題思維,并將其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進行合理應用,以此來及時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難題,以及學習過程中的阻礙。
(一)教會學生使用輔助材料,利用互聯網以及工具書進行資料查找
參考書能夠幫助學生有效解決當前遇到的各種問題,并提供給學生一定的解題新思路和新想法。參考書的價值不僅是幫助學生及時開拓思路,也能夠在了解文章內容和知識背景的基礎上對常識性的知識進行重點掌握,加強獲取知識的范圍,使得自身的學習方式不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逐漸發展的過程中參考書已經成為學生學習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之一。參考書的應用也成為課堂拓展延伸環節的主要形式。教師可以根據當堂課程需要的拓展的內容對學生進行課業布置,相應的設置具有思維含量的問題題目。根據學生當前的答題狀況認真分析和總結,以此來歸納和總結出本節課程相關的重點知識和內容。
小學生的工具書不僅僅包括詞典和字典,其是學生除了教師之外的另一個教師。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不認識的字詞和不理解的詞句都可以通過詞典的方式進行查閱和解決。這樣能夠防止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字詞的含義出現誤解,從而難以理解文章的段落含義,還能夠防止學生對于文章大意不清的狀況下難以找到文章中心句的現象。例如,在進行《揠苗助長》這一詞語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在遇到生詞或是生字的時,往往會根據自身的語文知識儲備能力對字詞進行理解,在字形相似的基礎上會將“揠苗助長”中的“揠”字讀成“堰yan”,并根據其字形的含義理解成為“溝渠”的意思。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學生通過工具書的形式就會知道“揠”字的正確讀音,并在字典上知道其表示“拔”的意識。由此可見,通過參考書籍的使用,使得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也防止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各種錯誤狀況。
(二)積極引導學生利用批畫的方式加深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批畫的方式能夠對課文的內容進行理解是當前有效的學習方式之一。因此,教師就需要在課堂上有意識的培養學生此方面的能力,幫助學生養成閱讀過程中批畫的良好習慣,及時標記出自身不理解的地方,以此來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掌握。在此過程中,教師還要教會學生使用同一的方式進行勾畫和涂改,做好相應的標準和規范,幫助學生正確約束自身的行為,正確理解自身的勾畫含義。
例如,在進行《廬山的云霧》一課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首先對這句話進行重點賞析:“那些籠罩在山頭的云霧,就像是戴在山頂上的白色絨帽;那些纏繞在半山的云霧,又像是系在山腰間的一條條玉帶。”對此句進行賞析時,教師可以適當進行指導,讓學生能夠從修辭和句際關系等兩個方面進行賞析和理解。在學生對文章內容有所體會之后,學生就可以給予一定的評價內容,教師將學生及時劃分成不同的小組,并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在小組內進行有效的交流與溝通。同學之間進行思維和想法的積極碰撞,能夠更好的取長補短,幫助學生之間共同進步。在學生進行激烈的交流與討論之后,教師再集中性的給予學生一定的評價,幫助學生建立起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的積極性。訓練反饋環節的實際應用,能夠幫助教師根據學生學習能力與課業練習的狀況進行知識反思和總結,并加強各項技巧和能力的形成,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當前的知識內容。
(三)幫助學生養成記筆記和復習的習慣
知識的遺忘規律是先快后慢,所以教師應引導學生及時進行復習,從而達到長期保持知識的量。這首先需要教師要根據遺忘的特殊規律多次復習。再者,教師要交給學生多方面的復習方法。
課后寫讀書筆記,好處不僅在于鞏固,還在于通過寫作的方式拓展知識的量,促使學生對知識材料的積累,鍛煉他們的寫作能力,進一步提高他們的閱讀鑒賞能力,使他們的思想受到教育。這樣就能夠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出生態課堂的具體內容和實際意義。在尊重生命的靈活狀態以及教學過程中,追求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的和諧統一效果,并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思維發散空間。
(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要激發學生的啟發思維
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除了要能最大化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外,還需要對學生的啟發性思維能力進行培養。由于學生的思維能力在當前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加強思維能力的有效培養,對于學生自學能力的提升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有意識的對學生此方面的能力進行培養,并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方面的考量。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所在,積極提出問題,并通過各種方式實現問題的解決。產生疑問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的過程,通過質疑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能夠更加主動的探索自主學習的深層含義。
三、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并不能將教學過程簡單的看做是知識傳授的過程中,其更多的是在生活背景下教會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以此來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有效提升。語文知識也不僅是局限于課本的知識內容,更應當作為學生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以此來發揮出語文知識的真正作用和價值。因此,作為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當以培養具有自學能力和創新意識的新時代復合型人才作為己任,以此來加強學生各方面素質能力的提升與發展,為我國未來社會的建設作出積極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顧麗娟.小學生語文自學能力培養——通過自主學習創優質高效語文課堂[J].新課程學習(上),2012,(03):93-93.
[2]廖愛萍.加強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培養創語文優質高效課堂[J].好家長,2015,(25).
[3]丁鋒.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是建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核心[J].學周刊,2013,(02):50-50.
[4]朱慧.試談小學生如何通過自主學習來創設高效的語文課堂[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2,(10):26-26.
[5]黃翠.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基礎教育研究,2018,(06):35+37.
(作者單位:吉林省舒蘭市開原鎮青松薛家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