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從微觀史學理論視野看待教學問題,構建高效課堂,幫助學生科學梳理歷史事件發展脈絡,以歷史細節促進教學知識間有效銜接。本文分析了微觀史學的含義,并探究微觀史學理論視野下高中歷史教學細節運用策略。
關鍵詞:微觀史學理論視野;高中歷史教學細節;運用策略
高中歷史學科涵蓋面廣,牽涉的人物、時間錯綜復雜,人物之間和事件之間聯系性強,因此學生要真正透徹地了解歷史事件、人物并不容易。而要深入理解歷史內容,教師就應引導學生學會從微觀視野看待歷史問題,以小見大,透徹分析。微觀史學理論是對涉及的時間、人物、事件等進行深層次的剖析,將之放大,從而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滲透到歷史環境中,探尋各事物簡單聯系,從而促進學生歷史素養的提升。
一、 微觀史學的含義
微觀史學更強調由淺到深地探究人物、時間以及事件等,在科學的理論知識基礎上,將整個歷史事件中涉及的因果關系細致的放大,通過縮小觀察視角,對史料進行細致研究,以真實的微觀史料反映宏觀歷史發展。微觀史學理論視野是指從多個角度對歷史進行剖析,細致的探究,甚至是將小到某個人物的生活事件當成歷史記錄,對歷史事件的真實性進行深入考證,考察歷史事情。從微觀史學理論視野探究歷史內容,就要從考證事件歷史背景,系統分析事件所牽涉的時間線、人物關系等入手。
二、 微觀史學理論視野下高中歷史教學細節運用策略
(一) 運用細節完成課堂導入,將知識體系融為一體
高中歷史內容涵蓋面廣,涉及的歷史人物關系復雜,且理論性強,使得學生難以完整記憶眾多歷史知識。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良好的課堂導入能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快速進入到歷史探究中。高中歷史教師應接受新課標“素養立意”課程觀的指引,注重運用細節來完成課堂導入,從而加強課堂導入與課堂內容的關聯性以及課堂導入環節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教師在采用歷史細節來完成歷史課堂導入環節時,要注意不僅要追求細節的趣味性,更要加強課堂內容和所用歷史細節的關聯性,將歷史細節與該節課的知識體系融合,提升歷史細節應用效率,實現一體多用的效果。例如:在人民版高中歷史必修二專題四《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教學中,教師可以將“中山裝”作為歷史細節融入課堂導入中,通過介紹中山裝各部件的蘊含的政治意義,引起學生對我國近現代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變化的好奇,將教學主題拋出。并且在導入新課后,還可將這一歷史細節融入知識體系中,依然以中山裝為例,提示學生服飾的變化與社會政治革命思想有關,啟發學生探究近現代物質生活和社會生活變遷的影響因素,實現歷史細節的一體多用,將課堂導入與課中教學緊密結合,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二) 運用細節引領知識體系構建,幫助學生樹立脈絡
高中歷史教學強調古今貫通、中西對比,但在一些專題史的教材體例中時間跨度過長,對于學生理清具體事物變化歷程,構建時序化的知識架構造成了影響。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微觀史學理論視野探究歷史事件,運用歷史細節引領,找到“線頭”,樹立脈絡,構建合理的知識體系。例如:在人民版高中歷史必修二專題四《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教學中,講到婚姻風俗變化時,教師可以找一些婚姻風俗變化明顯的時間節點,以之為“線頭”,如辛亥革命后,以“登《征婚啟事》”為歷史細節,說明在辛亥革命時傳統的盲婚啞嫁受到沖擊的情況,新中國成立后,以《小二黑結婚》為例證,揭示新中國成立婚姻自主得到支持,婚姻自主深入人心。通過引導學生運用這種歷史細節構建知識體系,理清歷史脈絡。
(三) 串聯細節,整合統一歷史要素
在傳統的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往往通過理論灌輸的方式授課,讓學生機械記憶歷史脈絡,這種理解不深的機械記憶使得學生學習效率不高,并容易對歷史學習產生厭煩心理,學習興趣下降。因此,高中歷史教師要轉變教學方法,串聯歷史細節,展示典型史料細節,創設良好教學情境,指導學生將歷史事件中人物、事件、時間等要素整合統一,激發學生歷史學習能動性。例如:《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以思想文化、政治、經濟等范疇整合歷史要素,并以典型的歷史細節為例證,串聯銜接具有典型意義的歷史細節,形成清晰的知識脈絡,如《戊戌奏稿》片段,民國年間紡織女工照片等歷史細節從經濟角度探究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
(四) 運用歷史細節拓展學生歷史學習視野
高中歷史教學一大重要使命為弘揚人文精神,但受到教材容量的限制,歷史教材要圍繞專題主線敘述歷史事件,涉及的課外知識較少,使得歷史細節不足,學生歷史學習理論水平不高,難以深入探究歷史發展。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與教學內容相關聯的歷史細節,通過以小見大的教學方式,擴展學生歷史學習視野,促進學生深入聯系歷史和生活,培養學生歷史素養。例如:《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教學中,介紹西方飲食文化與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相互影響時,教師可以歷史中胡椒、洋蔥、番茄傳入中國為例,從文明史觀的角度,件數不同地域飲食的交融,擴展學生歷史學習視野。
三、 結語
總之,歷史重大事件的發生都是由多個小事件串聯而成,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微觀史學理論視野去探究歷史事件的本質關系,從多個小層面剖析歷史事件。教師要運用細節完成課堂導入,運用細節引領知識體系構建,串聯細節促進歷史要素整合統一,運用歷史細節拓展學生歷史學習視野,促進學生歷史素養提升。
參考文獻:
[1]林恒鋒.注重細節,為高中歷史課堂增效——高中歷史教學中關注細節的主要策略[J].高考,2018,12(17):114.
[2]曹雪梅.微觀史學理論視野下高中歷史教學細節運用策略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8,13(11):67.
[3]程麗榮.如何通過課堂教學細節實現高效的歷史課堂[J].考試周刊,2018,11(30):143.
[4]胡曉琴.微觀史學理論視野下高中歷史教學細節運用策略探究[J].中學課程資源,2017,13(8):51-52+50.
[5]邱召祥.歷史細節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16.
作者簡介:周虹,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市南靖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