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情境教學作為一種創新性的教學方法,將學生帶入相關情境,讓學生產生直觀感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及探討學習的潛能,提高學生自身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新課程改革的大形式下為了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迎合初中數學模式創新的節奏,情境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領域已經得到了廣泛的運用。
關鍵詞:情境教學;初中數學;教學;運用;探討
為迎合新課程教學改革,情境教學已成為初中數學教學創新方法的選擇。情境教學很好地改變了傳統初中數學教學的枯燥單一、學生參與程度低等問題。那么我們如何將情境教學更好地運用到初中數學教學中呢?我將從情境的創設和導入與大家進行探討。
一、 直觀情境
由小學升入初中,數學的抽象性及課程的難度都上升了一個層次,理論知識通常不能很好地在腦海里建立出一個形象具體的認知,通過其他方法,將復雜的理論知識進行具體化、抽象化的展示給學生,將難理解的數學知識轉化成直接的感知,使得學生可以快速地理解掌握,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增強了學生的直觀感知,如:借助投影儀,將正方體、圓錐體等立體的幾何體通過旋轉、拆分,不僅讓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正方體的6個面以及感受各個點、線、面之間的關系,還可以讓學生發現圓錐體在展開后之后是由一個扇形面和一個圓面組成,對圓錐體表面積的計算就有了一定的了解。
二、 問題情境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建立一個有趣的教學情境,不僅可以引導學生對數學問題進行觀察、思考,還可以讓學生們從具體的一個情境中去發現、探索數學問題,從而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可以積極主動地參與進數學活動中來,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以及創造潛能。因此,要結合教學方向和章節的基本內容,設計出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情境,在思考問題中產生求知欲,進而使課堂的學習效率大大的提高。
如:開展《有理數的混合運算》課時,我們可以按步驟提問學生:在混合運算中,含有加減乘除以及乘方等,大家應先計算哪一步驟?待學生們對混合運算的計算步驟有一定了解后,我們可以再結合運用進行提問:A有4枚游戲幣,B游戲幣的數量是A游戲幣數量的平方,C游戲幣的數量是A游戲幣數量的2倍,D游戲幣的數量比A游戲幣少3枚,那么請問A、B、C、D一共有多少枚游戲幣?
三、 開放情境
(一) 數學開放題的利用
數學開放題指的是已知條件不完備,解題方法途徑具有多元化,答案結果不確定的題目。我們將傳統題目與開放題目進行對比,開放題在數學教學中就有了其特定功能。開放題目的解答過程是一個學生自身創造和探索的過程,對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養非常的有利。
如:將傳統題目的已知確定的條件改成多個不確定的條件,需要經過學生們根據自己思維進行篩選或者整理,然后得出各種正確的答案;也可以提前給出條件和答案,讓同學們根據自己的思路對答案進行證明;此外,將傳統的數學題目進行環境、條件、結論的拓寬,讓學生們發散性地思考、討論,或者讓學生自身假設條件等,都可以將常規性數學題目變為開放性的題目,使得教學質量與學生成績可以共同提高。
(二) 開放教學情景的利用
傳統的數學教學相對于新課程改革教學而言,偏重于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新課程改革認為教學過程本應是學生主動學習的一個過程,學生之間需要多多互動,充分發揮學生自身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在這個過程里,學生們自身可以更加輕松愉悅地學習,更使同學們之間得到了交流與配合。開放教學情景為學生主動學習提供了開放的活動方式,也提供了民主開放的學習環境,讓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督促,鼓勵,啟發。
如:結合課題以及學生自身學習情況,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以學習小組的方式既可以縮短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還利于小組內部同學彼此的交流,同時也增強了學生間交往的機會。交流多了,解題思路也就多了,在自己掌握更多的解題方法的同時也就避免了其他同學身上的錯誤。合作意識得到培養的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小組集體意識。
四、 生活情境
數學知識和其他的知識一樣,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因此要創設生活情境,豐富學生情感體驗。
在傳授和講解數學知識的過程中,要實現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的緊密結合,讓學生明白數學的實用性,激發學生們對數學的興趣。
如:汶川地震后,災區急需救災帳篷。A服裝廠原有3條成人服裝生產線和4條兒童服裝生產線,生產線準備轉產,工廠打算用4天時間生產800頂救災帳篷支援汶川災區。如果啟用2條成人服裝生產線和1條兒童服裝生產線,每天可以生產帳篷100頂;如果啟用3條成人服裝生產線和2條兒童服裝生產線,每天可以生產帳篷160頂。每條成人服裝生產線和每條兒童服裝生產線平均每天生產帳篷各多少頂?將數學情境與身邊的生活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興趣度。
五、 動手情境
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很多時候,改變傳統的思維想象,用手實驗得出的結論往往讓學生們會對一個理論知識更具印象。
如:在講授《三角形三個內角和180°》這節課程時,可以課前先讓學生們各自準備一個用紙板做的三角形,尺寸大小、形狀不限。上課時要求學生們動手將自己的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分別剪下來,把這三個角拼湊起來,就會得到唯一的一個答案,三個內角和等于180°。這堂課課堂教學通過學生的動手的操作,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使他們牢牢記住了“三角形三個內角和180°”。
六、 故事情境
眾所周知:興趣對學習和智力的開發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學生對聽故事有著很大的興趣,借助一個好的故事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如:在《有理數乘方》這節課上,給學生們講這樣一則故事。一個老人要嫁女,這個時候他得問女婿要聘禮,他有兩種要的方法:
1. 一次性讓女婿拿出10萬。
2. 讓女婿訂婚后的一年里按天給,訂婚起第一天給1塊,第二天2塊,第三天4塊,第四天8塊……這個時候讓同學們選一種收聘禮最多的辦法。當同學們發現第二種方法收到的錢比第一種多很多的時候,他們就會很驚訝和好奇。擁有強烈求知欲的他們關鍵在于我們怎么去激發他們的熱情。感受到了乘方的威力,自然就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總而言之,教學需要方法,迎合新課程教學改革,情境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的運用已是一種主流的趨勢。
參考文獻:
[1]何瑜.淺談情景教學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2):8.
作者簡介:沈永玲,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徐市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