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如今我國考試逐漸擺脫應試化,考試的題目和類型越來越傾向于開放性,這就意味著以前的教學方法并不能適用于現在的教育,教師要在教學方面進行創新。多樣化教學是現在很多學校和教師都提倡的教學模式,它利用多種教學方法來指導學生學習,使學生的興趣可以長期保持,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著很積極的意義。因此,將多樣化教學策略應用到初中物理中也成為了很多物理教師的重要工作。
關鍵詞:初中物理;多樣化教學;生活化教學;實驗化教學;測試化教學
物理是學生進入初中后才接觸到的學科,但是學生在學習一段時間后,物理成績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變化,這是因為很多學生在學習物理時不得其法所導致的。教師要通過在教學方面的努力讓學生避免出現這一情況,使教學多樣化與豐富化,這樣能夠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物理興趣,還能夠使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以及物理綜合水平得到有效提高,為學生以后的物理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 生活化教學,培養學生的物理興趣
物理知識在生活中可謂是屢見不鮮,在學生沒有學習物理知識之前,對于生活中的很多現象都不甚了解,其實很多現象背后都隱藏著不一樣的物理規律。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將生活中涉及物理知識的生活現象講述給學生,這樣在課前能夠讓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學習時更加認真,而在課中講解可以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更加直觀與深刻,使學生在理解和記憶知識上有著更好的輔助手段,有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
例如,在教授“聲的世界”這部分內容時,生活中有很多現象都與聲音的物理知識有關,首先在講解知識之前,我問了學生一個問題:“回聲是怎么產生的?”因為這是生活中學生經常遇到的現象,一下找到了學生的共鳴點,因此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學生都開始紛紛猜測起來,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瞬間就變得非常集中,利用這個機會,我開始進行這部分知識的講解,學生學習的效率也就有了一定的保障。又比如在教授“光的色散”這部分內容時,在講解完其定義與內容之后,我給學生舉了雨后彩虹的例子,這就是因為在雨后空中會有一些小水滴,而太陽光經過一定的角度照射之后,這些小水滴就發生了色散,形成了人們所見到的彩虹。通過生活中的事例來佐證學習學到的知識,學生既感到了學習的樂趣,還能對所學知識有更為直觀的了解,使物理知識更加容易記憶。
二、 實驗化教學,鍛煉學生的實踐水平
物理不同于其他學科,其中包含很多有趣的物理實驗,這些實驗在實施過程中較為簡單,都是學生經過準備后可以完成的。教師可以抽出部分課堂時間,讓學生去進行一些物理實驗的實施,一方面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中來,另一方面還能夠幫助學生去理解相關的物理公式與定義,讓物理知識變成學生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使學生理解起來更加方便。
例如,在教授“探究電路”這部分知識時,很多學生對于串聯電路與并聯電路的區別不是特別清楚,對其中涉及的電流公式也是比較模糊,沒有得到一個全面的認識。于是我抽取了一節物理課的時間,帶領學生去實驗室進行電路實驗,學生兩人一組,在合作中設計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同時我還給學生設計一些較有難度的線路,學生組裝好之后,要求學生關閉其中的某個電路,觀察其對整個線路造成的影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初步完善了自己與其他學生的協作能力,加強了對所學知識的認知,還通過實踐鍛煉了自己的實踐水平,能夠將物理知識更好更靈活地運用到生活當中。
三、 測試化教學,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在學生學習完一階段的知識后,測試是必不可少的檢驗手段,分數不是目的,教師要從學生的試卷中去發現學生知識的薄弱點與易錯點,從而進行系統的強化講解。當然,定期的測試也能讓學生更好地適應各種考試,讓學生的實際解題能力得到提高,幫助學生在考試中取得更優異的成績,使學生在考試中找到一定的成就感與自信,并以此激勵學生,形成學習上的良性循環,讓學生學習物理時越來越主動。
例如,在教授“質量與密度”這部分內容時,學生對于體積、密度與質量的關系有所混淆,在解題過程中總是因為不熟悉或者粗心緊張導致不能正確利用公式,因此我在這個階段對學生進行了多次測試,其中包含了一些較為綜合的題目。比如,“一個空容器的質量為1千克,灌滿水后總質量為2千克;在沒有水的空容器中裝入一塊金屬,空容器和金屬的總質量為4千克;在裝入金屬的容器中加滿水,則總質量為4.5千克,求空容器的容積、金屬的質量以及密度。”這道題目涉及了不同的物質,學生可以在經過煩瑣的運算后得出正確的答案,通過多次解答這種類型的習題,學生的解題能力會有著明顯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也會逐漸上升,在考試中找到更多的自信,從而激勵學生努力學習。
總而言之,初中物理的教學不是一成不變的,高質量的物理教學離不開教師不斷地思考與創新。作為初中物理教師,要將多樣化教學應用到物理教學當中,培養學生的物理興趣,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同時提高學生的物理實踐水平和課堂學習效率,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能夠更高效地學習物理,為以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良好的物理知識基礎。
參考文獻:
[1]羅海東.關于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4(25).
[2]李強.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認識與實踐[J].現代教育科學,2012(12).
作者簡介:蔣娟花,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尤溪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