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文
【摘要】自古以來,數學一直都是我國教育事業中最為重視的一門學科,也是學生在未來進入社會發展的必要技能。在高中數學實際教學過程中,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能夠合理恰當的運用數學知識,并且提升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根據相關人士的調查分析,現如今高中數學實際教學過程中一直存在著很多影響學生學習效率的因素,本文就高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進行探討、解析。
【關鍵詞】高中數學 問題 改進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2-0141-01
數學是學生在高中階段的重點學習內容之一,學生成績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未來高考的成績以及日后在社會中生存發展的方向。其實,數學就是來源于生活,學者們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在經過研究變成現在的數學教材,而教師將數學教材上的內容教給學生,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而現在,教師在教導學生這一環節出現了問題,導致學生學習效率降低。因此,我們要改善、改進數學實際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達到數學教學的目標。
一、高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常見問題
(一)學生對數學缺乏主動性、興趣
數學是一門很嚴謹的科目,它考驗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對思維的創造性、靈活性、可延伸性等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師應重點關注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幫助學生學會歸納知識點、總結概念含義、掌握解題思路等。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部分學生因為升入高中之后未能及時將自己的狀態調整,導致在高中學習過程中還以初中時期的學習狀態學習,被動式的跟著教師學習,教師講什么,學生就學什么,不會自主學習,缺乏主動性,致使學生很難理解所學內容,對學習數學的思維邏輯能力產生制約。
(二)教學理念過于老舊、保守
雖然我國已經開始踐行新課改政策,但是還有一部分教師沒有認識到新課改對于數學教育真正的意義和價值,仍然沿用傳統教學模式、理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占據絕對的主權,學生只能被動學習。對教師所講的知識點抄錄式學習,課下學生只能忙著完成作業,作業的題型又“驢唇不對馬嘴”,機械模仿,導致學生無法對所學知識點進行有效的鞏固、總結。又因為課后習題的題型不統一,使學生邏輯思維混亂,既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不能對所學知識點進行深入了解,對學生的邏輯思維產生影響[1]。
二、改善高中數學教學現狀的策略
(一)正確認識新課改的價值,明確新課教學目的,合理規劃課堂
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能只以教材為主,還要以學生如何能夠有效地學習的角度上去制定教學目標、教學設計,潛移默化的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對此,高中數學教師應打破傳統教育的觀念,轉變教學理念,圍繞“怎樣指引學生自主學習,如何讓學生能夠更全面的掌握知識”開展教學設計。例如在學習教材第四章《三角函數》時,教師要教導學生的重點不僅是三角函數的圖像和性質分析,還要通過學生的實際能力將課堂所學知識點與所學的相關舊知識點進行合理融合拓展,讓學生所學的新舊知識點相結合,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溫故知新,還能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2]。
(二)讓數學與生活結合,使學生能更好的理解數學
數學是一門抽象化的學科,對于邏輯思維能力差的同學來較說,如果只是一味讓學生從教材里面理解知識點的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這樣不僅會讓學生難以理解知識點,還對課堂整體教學質量產生影響,所以教師應將數學與生活聯系在一起,讓學生通過生活來理解數學,深化感悟,逐漸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通過現代多媒體技術提升學習質量
新課程改革標準要求高中數學要開展數學研究、實驗等實踐活動,來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通過信息技術與數學相結合能將教學活動的效果發揮到最大化,信息技術的加入不僅能給教師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還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探究能力的提升,讓學生通過親身試驗來加深對所學知識點的理解、感悟,提高教學質量。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數學的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到數學相關的知識,并且培養自身的數學綜合素質,能讓學生將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當中。為此,教師要深刻反思在教學過程中出現問題,思考如何能夠解決這些問題,要重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不斷改善、更新現在的教育方式,隨時調整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對探索數學的欲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這樣就能提高高中數學的整體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吳建榮.高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7(6):252.
[2]張志剛.高中數學課堂的差異教學的現狀及改進策略[J].文理導航(中旬),20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