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香
摘 要:我國新課程標準教學體系的改革正在全面展開。為了提高學生的數學精算能力,教師必須注意加強數學評估教學的有效發展,以進一步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字意識。這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估算結果并測試精算過程中的計算過程。主要分析了當前小學數學估算教學的現狀,提出了小學數學估算教學發展的有效策略,希望能為未來小學數學估算教學的有效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評估教學;現狀分析
一、當前小學數學估算教學現狀
縱觀我國小學數學估算教學的現狀,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普遍重視學生的數學成績,忽視了學生數感、數學核心素養以及數學綜合能力的培養,直接選擇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對頻繁出現的數學考點進行重點教學,忽視估算教學的發展,直接導致學生沒有評估意識,不僅不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精算能力,也不利于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整體素質。因此,為了從根本上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和效率,為學生未來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加強小學數學估算教學的有效發展至關重要。
二、小學數學評估教學發展的有效策略
1.利用特定情況提高學生的評估意識
對于處于初等教育階段的學生,他們的身心發展需要得到改善。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相關的知識內容,教師有必要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可視化,積極利用具體情況提高學生的數學評估意識。例如,在小學數學教科書五年級的“倍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為學生建立特定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增加對學習評估的興趣。如讓學生聯想自己平時買文具用品時,出門之前媽媽問:“我準備了100元錢,買文具夠嗎?”讓學生思考以下情況,使用估計更方便。第一種情況,收銀員把每種文具的價格輸入收銀機時;在第二種情況下,收銀員告訴他的母親要支付多少錢。這種選擇性評估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感受到與生活接近的教學情境的親密感和興趣。同時為學生創建可能性,有效避免了學生初次接觸估算知識時產生疑惑和盲目,它對小學生數學評估意識的培養具有極其重要的實踐效果。
2.運用鼓勵性教學提高學生的評估能力
估計方法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和多樣性,并且每個學生的估計答案不是唯一確定的,但這并不意味著估計是不規則的。在實際的評估教學中,教師可以基于以下評估方法,鼓勵學生進行探究性總結,以提高學生的評估能力。例如,在五年級小學數學教科書中“倍頻”的教學過程中,主要圍繞近似值。第一,將估算方法四舍五入,即數學在估計過程中被視為相對接近的整數,十或一百。再計算得出大約結果,像估算0.9×3.12時,就可以看做是1×3=3,所以其估算結果大約要比2.7多一點。第二,找出估計定律的方法是根據數學定律進行估計,即估計過程可以基于小于1的因子(0除外),并且乘積小于另一個因子;一個因子大于1,乘積由另一個因子估算。第三,用小推大估算法,也就是說如果估算的數量較大,則可以把其分為數量相當的幾個部分,先估算部分,再估算整體,在估算數學教科書一頁可以印刷多少個字時,可以引導學生將數學教科書一頁分成幾部分,先數出一部分可以印刷的字數,再根據一頁可以分成幾部分,運用乘法進行估算,這樣就可以在短時間內得到估算結果。
三、運用整合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在學生進一步了解和掌握了估算方法后,此時,講師必須注意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估計習慣。在實際的十進制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鞏固教學的方法進行具體的評估教學。例如,在PEP數學教科書五年級的十進制數乘法教學過程中,除了課本練習,授課教師可以為學生預先準備同類型數學習題讓學生練習,實際教學中可將學生分成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進行估算,最后再評選出估算時間最短、估算方法準確的一組,讓學生產生對比賽的興趣,以便學生在實際應用中培養良好的估算習慣。
總之,數學是學生教育階段的基礎學科,教師應全面立足于小學數學教材內容,同時重視利用鞏固教學培養學生的估算習慣,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估算教學開展的整體質量和效率,從而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仇會平.小學數學“估算”教學設計與研究[J].文存閱刊,2018(1).
[2]高巖.小學數學估算教學的意義及教學方法的分析[J].新課程(上),2018(4).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