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芳
摘 要:班主任是對學生進行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主要實施者,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小學班主任應當全面了解班級內的每一個學生,循序漸進地對班級學生展開思想道德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就小學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展開論述,旨在通過有效的管理策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
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的主要責任人,一定要講究工作方法和策略,特別是在現代社會背景下,小學生的思想和社會認知發生了一定的變化,班主任的工作內容和工作壓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有效的班級管理策略就顯得非常重要。
一、強化班級常規管理,完善各項管理制度
小學階段正是對學生進行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的關鍵時期,如果學生在這一時期能夠形成良好的紀律意識和學習態度,那么他們將會受益無窮。因此班級建設過程中,首當其沖的就是要展開對班集體的常規管理,用常規化的班級制度來約束學生的行為,使他們慢慢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首先,加強班級的紀律制度建設。無規矩,不成方圓,在小學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遵守班級紀律的良好習慣,要讓學生明白哪些行為是可行的,哪些行為是不可行的。如不能遲到早退,不能無故曠課,如課堂上不能交頭接耳,不能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如要積極發言,要專心學習,等等。這些都是最基本的課堂秩序,并且都是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的,因此學生從小就要具備遵守課堂紀律的意識和習慣。
其次,加強班級衛生管理制度。每一個學生都不希望每天呆在一個臟亂差的環境中學習,但是良好的班級環境是需要學生共同建設和維護的。因此,每一天都要有值日生,每一個學生都要積極地參加班集體的衛生打掃工作。
最后,班主任可以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班級量化評分制度。即,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有了良好的學習表現,就會加分;在日常生活中踐行了良好的德育行為,就會加分;為班集體爭得了較大的榮譽,就會加分。相反,如果學生有了不好的學習表現,踐行了不好的德育行為,影響了班集體的榮譽,就會減分。讓學生通過具體的積分制度,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二、加強學生自主管理,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新課標背景下,班主任要引導學生全面地認識自我,要引導學生養成自我反思、自主管理的意識和能力,通過加強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首先,組建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隊伍。班主任不可能時時刻刻都在班級上,也不可能處處都能管理到學生,這就需要班干部來發揮有效督促的作用,因此班主任一定要在公開、公平、公正的基礎上選出若干個學習委員和班長,讓這些班干部積極地參與到班級管理工作中,如打掃衛生任務的分布,維持自習課的課堂紀律,及時收發家庭作業等等,并在這個過程中提升自己的組織能力和管理能力。
其次,實行輪流執政的班干部策略。一個班級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班干部組織,但是這個組織不是靜止不變的。每一個學期期末,班級中的任何一個學生都可以站到講臺上發言,講述他對班干部工作的認識,有哪些好的地方,有哪些不好的地方,自己是否想為班集體工作,如果自己成為班干部,將如何服務班集體,等等。在這種輪流執政的策略下,每一個學生都有可能成為班干部,每一個學生都時刻準備著服務班集體,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意識會得到有效提升。
三、開展各項有益活動,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要想讓班集體更具凝聚力和向心力,就要組織班級學生展開各種各樣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班級活動,讓學生在班級活動中得到鍛煉和發展,讓學生在班級活動中有所收獲和成長。
例如班主任可以結合具體的節假日,展開班級活動。如每一年的三八婦女節,班主任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以“媽媽,你辛苦了”為主題的作文競賽活動,學生要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展開作文寫作;如每一年的母親節或者父親節,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向自己的父母制作一個小禮物,這個禮物可以是一個賀卡,可以是一封信,可以是一首歌曲,也可以是學生親自給自己的父母捶背、洗腳等等。讓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學會感恩父母,理解父母養育自己的艱辛;如每一年的中秋節和國慶節,班主任可以引導學生以節日主題展開演講活動,讓學生了解中秋節的來歷,了解中秋節的傳統習俗,形成一定的家庭責任意識和愛國熱情;如每一年的元旦節,班主任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文藝匯演,讓學生歡慶元旦,展示自己多樣的才華。
總而言之,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我們煩惱著,我們疲憊著,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收獲著學生的成長。在以后的班級管理工作中,我們依然要用有效的班級管理措施去影響學生,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任慧.基于家校互動的小學班主任工作策略探討[J]. 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18(7).
[2]劉秀華.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與語文教學的有效結合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8(25).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