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秋梅
【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私家車數量的快速增加,我國網約車市場迅速進入了一個繁榮期,并逐漸成為客運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暗蔚纬鲂小弊鳛榫W約車平臺近年來為人們的方便出行作出了積極貢獻,但也屢屢出現糾紛。本文以西寧市“滴滴出行”法律規制的地方實踐為例,進一步強調完善網約車平臺法律規制的重要性,以期實現網約車市場的優化。
【關鍵詞】滴滴出行;現狀;法律規制
近年來,網約車平臺的出現優化了資源配置,增加了社會福利的市場創新,但也滋生了業態沖突、安全隱患、保險真空等經濟社會問題。以“滴滴出行”為例,據不完全統計,在過去四年里,媒體公開報道以及有關法院部門處理過的滴滴司機性侵、性騷擾事件,至少有50個案例,加強對“滴滴出行”平臺的監管及法律規制,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為了實現有效的法律規制,中央和地方立法之間應進行妥善分工,國家在加強對網約車法律規制頂層設計的同時,地方也應結合實際情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實現中央框架性立法和地方因地制宜立法的有機結合,從而更好地實現對網約車市場的監管,促進網約車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
一、國家對“滴滴出行”法律規制的頂層設計
2015年交通運輸部發布《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其中第十八條規定:“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者應當保證接入平臺的駕駛員具有合法從業資格,與接入的駕駛員簽訂勞動合同……”2016年交通運輸部發布了《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的正式文件,并于2016年11月正式實施。在正式文件中,針對爭議較大的多個條款均有不同程度的調整,其中關于互聯網平臺與司機之間是否簽訂勞動合同的規定有了反轉式變化,文件第十八條規定:“網約車平臺公司應當保證提供服務的駕駛員具有合法從業資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根據工作時長、服務頻次等特點,與駕駛員簽訂多種形式的勞動合同或者協議,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網約車平臺公司應當維護和保障駕駛員合法權益……”按照文件的規定,在網約車領域內,不再強制互聯網平臺與司機之間簽訂勞動合同,取而代之的是相對靈活的協議模式,也就是二者之間可以是勞動合同關系,也可以是其他合同關系,這使得二者之間用工關系的定位更加模糊。從表面上看,意見稿將專車定義為“網絡約租車”,給予了專車一個合法化身份。但實質上,它的整體思路是通過劃分巡游出租車(以下簡稱巡游車) 與網絡約租車(以下簡稱網約車) 市場范圍的形式所進行的一場利益調和。
《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第二條規定:“從事網絡預約出租汽車(以下簡稱網約車)經營服務,應當遵守本辦法。本辦法所稱網約車經營服務,是指以互聯網技術為依托構建服務平臺,整合供需信息,使用符合條件的車輛和駕駛員,提供非巡游的預約出租汽車服務的經營活動。本辦法所稱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者(以下稱網約車平臺公司),是指構建網絡服務平臺,從事網約車經營服務的企業法人?!睆倪@條規定可以看出,交通運輸部更強調網約車平臺是在提供非巡游的預約車服務,網約車平臺屬于承運人?,F階段大量私家車介入平臺,平臺從中收取掛靠費用,提供注冊為租賃汽車、協助處理罰款等事務。因而在事實上,網約車平臺又扮演著管理者的角色。
二、西寧市“滴滴出行”的發展現狀
西寧市的“滴滴出行”線上運營興起于2015年,但是在2018年5月“滴滴出行”分公司于西寧注冊成立之前,在西寧線下運營的僅是加盟到“滴滴出行”總公司的7家司管公司。2018年3月13日,“滴滴出行”分公司在西寧市成立,5月獲得西寧市道路運輸管理部門頒發的《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許可證》。至此,西寧成為全國又一個給“滴滴”頒發線下許可證的城市,按照《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網約車平臺應具備線上、線下服務能力。由于前幾年對“滴滴出行”的司機管理非常松散,司機很容易便可以注冊成為“滴滴出行”公司的司機,再加上平臺會對司機進行高額的補貼,激發了私家車車主的積極性。因此,西寧市有許多私家車輛注冊成為了“滴滴出行”的快車、順風車等并進行運營。2018年9月,由于國家及地方政策的出臺,對網約車平臺和司機加大了監督力度,發布了一系列限制條件,導致很多私家車輛紛紛退出了“滴滴出行”的運營,“滴滴出行”運營車輛數量大幅度降低。
目前,西寧市“滴滴出行”車輛運營方式主要是,司機通過司管公司購買車輛,并把車輛掛名在該司管公司名下,與該司管公司簽訂掛靠或者租賃合同。如果不把車輛掛靠在司管公司名下,車輛便無法取得運營資格。然而司機把車輛掛名在運營商名下存在兩個較大的問題:
第一,由于“滴滴出行”的司機必須把車輛掛靠在有資質的公司名下,因此很多司機買車的時候會去找司管公司,以便把車掛名在其公司名下。西寧市的4S店在出售給“滴滴出行”司機車輛時都會默認把價格提高5000~7000元,而這些錢最終都落到了司管公司手中。另外,在辦理完手續時司機還得給司管公司交2000元左右的手續費。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司機的運營成本,提高了“滴滴出行”的準入門檻,致使一些曾經有意向開“滴滴專車”的司機,在高額的成本壓力下,不得不放棄這種打算。
第二,由于《保險法》所規定的交強險、商業險并沒有將車上的乘客納入賠償范圍,乘客的人身財產安全等合法權益并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為了克服保險真空的現象,更好地維護乘客的合法權益,在國家相關部門的壓力下,“滴滴出行”平臺將購買相關保險的壓力轉移給了司機。滴滴司機把車輛掛名在司管公司名下后,就必須通過相應的司管公司購買保險。這是一種強制性的規定,在司機通過司管公司購買保險時,保險價格會被提高3000~5000元,司管公司再次從中受益,導致滴滴司機對滴滴平臺的歸屬感、認同感進一步降低。
三、西寧市“滴滴出行”法律規制的地方實踐
西寧市于2017年3月1日實施的《西寧市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第二條規定:“本市行政區域內從事網絡預約出租汽車(以下簡稱網約車)經營服務,應當遵守本辦法。本辦法所稱網約車經營服務,是指以互聯網技術為依托構建服務平臺,接入符合條件的車輛和駕駛員,通過整合供需信息,提供非巡游的預約出租汽車服務的經營活動。本辦法所稱網約車平臺公司,是指構建網絡服務平臺,從事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的企業法人?!币罁艘幎▉砜?,其強調更多的是平臺與車輛及駕駛員之間合作的關系。該暫行辦法明確提出,出租汽車是城市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組成部分,是城市公共交通的補充,為社會公眾提供個性化運輸服務。出租汽車服務主要包括巡游、網絡預約等方式。據此可以認定網約車的性質為出租車。
2017年1月26日,《西寧市深化改革推進出租汽車行業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第六項“規范發展網約車和私人小客車合乘”第十四條:“規范網約車發展。制定出臺《西寧市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進一步細化網約車平臺公司的申請條件,明確提供網約車服務的車輛及駕駛員的基本要求,做好車輛和從業人員準入的相關工作,科學規范網約車發展。網約車平臺公司是運輸服務的提供者,應在我市設立管理服務機構,具備線上線下服務能力,承擔承運人責任和相應社會責任……”明確規定網約車平臺公司是運輸服務的提供者,應設立管理服務機構,具備線上線下服務能力,承擔承運人責任和相應社會責任。由此可以看出,西寧市認為網約車平臺是與乘客簽訂運輸合同的責任承擔者,承擔承運人責任。
2018年5月15日《西寧市出租汽車客運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發布,此文件主要是對巡游及網約出租汽車的各部門監管職責進行劃分。同時對網約車經營資質管理、巡游車運營服務管理、網約車運營服務管理、運營保障和監督管理及法律責任等作出規定。討論“互聯網+”規制問題的前提是,不能不假思索地認為市場機制必然能夠完美地調節。市場存在一定的缺陷,并且這種缺陷是自身無法克服的,這不僅需要政府加強行業監管,更需要法律部門進一步完善立法,加強法律法規對網約車行業的規制力度,更好地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綜上所述,“滴滴出行”作為一種依托互聯網方便市民出行的新型交通方式,在給市民提供便利、給傳統客運市場帶來巨大挑戰的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加強對“滴滴出行”平臺的監管力度,確保乘客出行安全,成為全社會共同的呼聲。為了加強對“滴滴出行”平臺的監管,國家加強了對網約車的法律規制,各地也紛紛出臺了具有針對性的地方網約車管理辦法,以探索出一條具有區域特色的網約車法律規制之路。
參考文獻:
[1]薛志遠.網約車數量管制問題研究[J].理論與改革,2016(06).
[2]劉慧萍,張帆.網絡約租車的保險困境與法律應對[J].保險研究,2015(12).
【本文系青海民族大學2018年度研究生創新項目“西寧市‘滴滴打車平臺提供勞務實證分析”的最終成果】
(作者單位:青海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