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菁
摘 要:初中學生的學習,在一定程度上還是被動式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有意識地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而且要讓他們持之以恒。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會讓學生增強學習的信心,越學越輕松,為今后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規律 課外學習 自主學習
英語學習的過程也是習慣養成的過程,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不是自然生成的,是經過有意識的培養形成的。它可以使學生在學習時有明確的目的性。而這種習慣一旦形成規律,學生學習起來會更輕松、更有效,使學生終身受益。那么如何培養學生課外學習習慣,并使之形成規律呢?
一、做好預習
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學會預習。預習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學起于思,思起于疑。”預習就是“尋疑”和“解疑”的過程。每課學習之前,培養學生先運用拼讀規則和音標學習單詞,瀏覽課文,初步了解將要學的基本內容。在閱讀過程中,把不懂得單詞、不理解的語言點或句型做上記號,然后借助于參考書、字典、生詞表等,有的放矢地找到問題的答案。對于未能解疑的問題,可以做好預習筆記,第二天在課堂上再尋求答案。預習可以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求知。這樣既可以提高課堂上的學習效率,而且如果能長期堅持下去,可以讓學生養成勤動手查資料、勤動腦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達到培養其自學能力的目的。所以,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途徑之一。
二、做好復習小結
課后復習是學生課后主動學習的重要環節。及時復習所學的知識,不僅是鞏固舊知識的需要,也是獲得新知識的前提。新舊知識有機結合、相互銜接,可以加深理解和牢固掌握新學的知識。進行課后復習的時候,可采取如下途徑:
1、回憶課堂知識。寫作業之前,用幾分鐘的時間,把當天課上所學的內容回憶一遍。想不起的內容再看書再記憶再回憶,這樣可以及時加深對當天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2、朗讀課文。復習也包括朗讀。利用早讀時間朗讀課文和重點詞匯,比較短的文章可以在朗讀的基礎上進行背誦。朗讀和背誦對于語言學習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這不僅有利于學生鞏固詞匯,培養語感,而且對于口語及寫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3、整理課堂筆記。學生上課時一邊聽講,一邊記筆記,難免有所遺漏或筆誤,因此課后需要對筆記進行檢查和整理。同時通過對筆記的整理,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梳理和再認識。
4、練習鞏固。課后,老師會有針對性的布置一些練習題。學生要主動、認真地做好口頭、筆頭的練習。不會的練習題可以先思考,如果還是不會,再通過查閱資料或者網絡微課等解決疑難問題,切勿一遇到問題就急于求助。批改后發下來的作業必須在當天查對改正。杜絕互相抄襲作業的現象。
5、階段總結。堅持每天、每周、每月、期中及期末進行知識小結,整理課本、整理筆記、整理練習,找出自己存在的缺漏,并及時進行補救,將所學的零散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按知識的規律進行歸類,使知識系統化。
三、做好疑難建檔
可以讓學生將課內外遇到的英語學習的疑難點記在一個專門的筆記本上,把握不大的和做錯的題目分別以不同的記號標出。在認真思考,查閱資料后,將答案整理在問題背面,每次考試前可以作為復習的資料。
四、做好重復學習
根據艾賓浩斯遺忘規律,從中我們可以發現: 記憶的或掌握的知識當時會很清楚,如果不及時復習還會遺忘。通過分析,復習的最佳時間是記材料后的1—24小時,最晚不超過2天,在這個區段內稍加復習即可恢復記憶。過了這個區段因已遺忘了材料的72%以上,所以復習起來就“事倍功半”。因此,我們可以培養學生在不同的時間段對所學的知識不斷重復記憶,以達到鞏固學習效果的目的。
總之,初中生課后養成英語自主學習的習慣后,學習有了明確的目標,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強學習的自信心,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王小萍.網絡外語自主學習及其有效性研究[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6(4).
[2] 胡杰輝.外語自主學習能力評價———基于二維模型的量表設計[J].外語界,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