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安容
摘 要:教師以教書育人為宗旨,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充分利用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特點,把握德育時機,把握兒童心理特點,利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德育資源,在教學過程中巧設德育點,有機地進行德育教育。
關鍵詞:語文教學 滲透 德育教育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中,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革命傳統教育,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勇于克服困難、不驕不躁、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進行社會主義法制教育,培養學生遵紀守法、自尊、自愛、自律、自強的意識進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教育,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是語文學科的德育任務。在語文教學活動中,該如何滲透德育,以達到教書育人的目標呢?
一、把握兒童心理特點,進行德育滲透。
小學語文老師面臨的都是兒童,他們天真爛漫、活潑好動、心思純凈、對離奇事物有特別強的好奇心,喜聞樂聽,善于想象。根據他們的心理特點,語文教學設計就要考慮到童真童趣、生動形象,找準孩子感興趣的點,恰如其分的滲透德育教育。
從一年級剛學字開始,我在指導書寫生字時,把有變化的特殊筆畫用擬人化的方式講述出來,如:木字和禾字,在做偏旁時,最后的筆畫“捺”要變成“點”,我就告訴孩子,這是因為木字旁和禾木旁這兩個字,心地很善良,害怕自己的小腳伸得太長,怕擠著右邊部分,所以主動變成了“點”,給對方留足夠的位置,以免傷害到別人,這樣教學以后,當孩子們再次遇到偏旁有變化的字,不僅能記住哪兒有變化,還能清楚地說出為什么要變化,小小的引導蘊藏著大大的道理,懂得謙讓,永遠善良,心中有他人。另外,在教學拼音“jqx”和”?”相拼時,用小朋友喜聞樂見的兒歌“小?小?有禮貌,見到jqx就摘帽”進行教學,學生不僅知道了二者之間的拼讀規則,還知道了在生活中待人接物要有禮貌,做一個懂禮貌的好孩子。這樣的德育教育,收到的效果,比空洞的說教效果好多了。
二、把握語文教材資源,加強對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
語文課堂中的德育資源,材料雖然豐富,仍然需要我們多方面地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滲透的成效,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年級上冊《日有所誦》里有很多兒歌,旨在引導孩子養成好的行為習慣。如:《半半歌》,引導孩子要養成早睡早起,做事不馬虎的習慣;《有條“蚯蚓”真搞笑》,引導孩子愛清潔,要注意個人衛生的習慣;《找朋友》,引導孩子與人交往的習慣;《媽媽的愛》,引導孩子懂得感恩的習慣等,在熟讀成誦的兒歌中,孩子們將好的行為習慣內化在心里,日積月累,好習慣必將成就好未來。
三、挖掘教材滲透,潛移默化的熏陶學生的品德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木特點”語文教材編選的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好作品,德育內容涵蓋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要求,新版部編本二年級語文教材,德育內容顯而易見,教材體現國家意志,重視傳統文化,主要包括:“中華傳統文化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家主權和國家安全教育、法制教育、民族團結教育”。例如六單元,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是“偉大的人物”,《大禹治水》、《朱德的扁擔》、《難忘的潑水節》,三篇課文三個偉人,他們大公無私,深受人們崇敬和愛戴,在教學時,要引領學生感受偉人心系百姓的高貴品質,初步滲透革命傳統教育。在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中,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革命傳統教育,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潛移默化的熏陶學生的品德。
四、品讀兒童故事,讓德育“潤物細無聲”。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教師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前提下,要積極地拓展、發掘新的、有意義的語文課程資源,在小學低段,繪本就是作為語文課程資源的一種有益補充,對于小學生來說,繪本故事中所罕有的游戲性、兒童性、懸念性、情感性和畫面性等特點,讓學生愛不釋手,他們能在有趣的故事中,讀出故事蘊含的道理,也能與故事人物產生情感共鳴,明確是非與對錯。
這一年,我在學校開設了一門繪本選修課,讓孩子與我一起品讀兒童故事,我的教學重點,一是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拓展能力,二是角色扮演,體驗人物情感,鍛煉判斷是非對錯的能力。如《蹦蹦和跳跳的故事》共十冊,故事講述的是蹦蹦和跳跳這兩個好朋友之間發生的種種故事,每讀完一篇,問孩子們明白了什么,他們都能用自己的話完整的表達出故事所傳達給我們的道理,并且能夠遷移到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去,你和你的朋友遇到這樣問題會怎樣解決?通過這一系列的教學,我們一起總結出來有關朋友交往的幾點:“1、真正的友誼不在于形式,2、朋友相處要敞開心扉,3、懂得接受朋友的勸告,4、試著了解別人眼中的世界,5、珍惜無處不在的美,6、學會體諒朋友的感受,7、每個人都有弱點,這并不可笑,8、結交新朋友,不要怠慢老朋友。”學習之后,相信孩子們在與自己的朋友相處時,更懂得換位思考,體諒他人。在繪本中,不管是對故事內容的理解,還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體驗,都是水到渠成,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的。
總之,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重視學生的品德修養.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學的思想方法教育,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發展健康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因此,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是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 李興芬.《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幾種方法》[J].四力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8期.
[2] 林景星.《略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德育的滲透》[J].小學教學研究,1996年12期.
[3] 明立媛.《淺談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幾點體會》[T].教學與管理,2002年35期.
[4] 楊春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滲透德育例談》[J].教學與管理,2014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