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青卓瑪
摘 要:本文以中學語文教學為研究視角,針對中學語文教學實踐中如何有效發揮傳統文化教育功能提供參考與借鑒。期待為進一步提高中學語文教學水平貢獻綿薄之力。
關鍵詞:中學 語文教學 傳統文化教育
前 言
中學語文課堂是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載體,傳統文化教育是豐富與延伸中學語文教學的關鍵力量。所以,在未來的發展中必須要積極推動傳統文化教育與中學語文教學的整合,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為社會培養與輸送思想意識水平高、文化底蘊扎實的人才,推動祖國教育事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一、深入挖掘語文中的傳統文化內涵
在之前很長一段時間的發展歷程中,廣大教育工作者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將語文看成是某種工具,不注重對語文中人文內涵的挖掘。這一部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傳授知識的意識非常強烈,片面的認為將語文知識傳授給學生是語文教學的核心目標。但是他們卻忽略了語文教育的另外一種職能,那就是傳承優秀民族文化,提高學生核心素養,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基于此,在中學語文教學中若想充分發揮傳統文化教育的功能就要深入挖掘語文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資源,并且有效利用這些資源,實現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1]。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古往今來對于禮儀的重視程度極高,在很多朝代中都將禮儀進行了制度化處理。例如,《禮記》是我國經典文學作品,其是闡釋我國戰國到秦漢年間禮儀制度的名著,其中蘊含著中華兒女對于禮儀的關注與認可。而在中學語文教學內容體系中,關于禮儀的內容絕不罕見,例如《論語》中所講到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在《魚我所欲也》中的“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能兼得,舍生而取義者也”,這些都是中華民族歷經千百年傳承而經久不衰的優良傳統文化,這些內容對于正處于價值觀成長與行為習慣養成關鍵階段的中學生來講都具備極高的教育價值。所以在中學語文教學實踐中,語文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有意識的將傳統文化教育整合其中。進而深入性的挖掘在語篇中所包含的傳統文化教育價值,進而發揮傳統文化的優勢,提高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引導學生建構正確的價值觀體系。
二、以傳統文化教育為載體提高學生核心素養
在多元文化價值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廣大中學生急需一種可以符合社會發展的文化價值取向的熏染,進而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這就要求中學語文教育工作者重視傳統文化教育的價值,發揮傳統文化教育的作用,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與認知中華傳統美德以及優良傳統文化的內涵,感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進而提高與培養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以古詩文為例,諸多古詩文中都蘊含著濃郁的愛國主義情懷,所以教師一定要充分發揮中華詩詞文化的功能,引導學生體悟古典文學的魅力,感知古人的智慧,在古詩文閱讀與學習的過程中體悟韻律美、文字美、精神美、道德美,培養學生通過文字抒發情懷的能力,使得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汲取傳統文化的精髓,提升自身的核心素養。
對于中學生來講,將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教育結合就是要引導學生在學習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提升思想意識水平,感受語文不僅僅是一種工具更是文化的載體,作為現代中學生來講,不僅要學習與掌握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例如,在《岳陽樓記》一文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進而深入認知自身在新時代中所肩負的使命,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延伸與拓展中學語文教學的內涵與目標。而在《登岳陽樓》這首詩歌的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作者在文字中賦予的情懷與感受深入性的理解與洞悉。如“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所呈現的就是洞庭湖與岳陽樓那宏大而壯觀的景色,而之后的“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體現的是作者在洞庭湖與岳陽樓的大好河山中孤身飄零、落寞凄涼的情感,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感受詩詞藝術中的形式美與情感美,在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基礎上,感知中國詩詞藝術的內涵與精髓,從而加深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形成為民族文化而驕傲的情懷。
三、變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為了在中學語文教學實踐中充分發揮傳統文化教育的價值與功能,教師必須要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指導下,逐步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推動教學方法的變革與創新,實現傳統文化教育與現代文化教育的整合、語文基礎教學與傳統文化教育的整合、傳統文化教育與道德實踐的整合。
第一,推進傳統文化教育與現代文化教育的整合,促進學生素養的提升。這就要求中學語文教育工作者能夠具備現代教育理念,既要把握傳統文化教育的精髓,又不能以傳統文化去桎梏當代中學生的思想,要將傳統文化置于時代變遷的語境下,從而使得當代中學生與時俱進的感知傳統文化的魅力,提高傳統文化教育的生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
第二,推進傳統文化教育與語言文字教育的結合,提高語文教學時效性。以古詩文教學為例,教師不能過分重視基礎知識、語言文字能力的提升,更要注意培養學生挖掘文化內涵的能力,如針對《岳陽樓記》一課的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總結字詞語句,還要引導學生感知深刻的愛國主義情懷及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感,最終達到“三維一體”的教學目標。
第三,想推傳統文化教育與道德實踐的整合,促進學生知行合一。在充分發揮傳統文化教育功能的同時,不僅要引導當代中學生去感知傳統文化的內涵與價值,還要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積極踐行傳統文化理念,從而使得當代中學生可以知行合一,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體系,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促進中學生的全面發展。
結 語
綜上所述,在中學語文教學實踐中充分發揮傳統文化教育的功能價值是進一步豐富語文教學內涵、延伸語文教學目標的需要,是培養與提升中學生綜合人文素養的需要,也是深化落實素質教育的需要。希望文章的闡述,可以使得廣大初中語文教育工作者與時俱進的轉變教育教學理念,積極挖掘是傳統文化教育資源,推進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教育的有機整合。
參考文獻
[1] 李季.試析初中語文教學如何發揮傳統文化的教育功能[J].中國校外教育,2018(24):22.
[2] 趙蕓慧.中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功能體現[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5(1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