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利
摘 要:高中生物課程標準提出,要改革傳統的生物教學模式,就將生物教學與生活密切結合,關注學生生活,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指導學生學以致用,促進學生發展。為此,一些教師不懈探索,得出了高中生物生活化的教學策略,有效提高了高中生物教學效果,達到了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關鍵詞:高中 生物教學 生活化
《生物課程標準》中指出要“注重學生在現實生活的背景中學習生物學,倡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學的核心概念”。新課程注重教學內容與生活、社會的相融合,要求教師結合教學內容整合一切有效的教學資源來開展教學活動,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生活化、社會化、實用性顯現,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
一、高中生物教學與生活的聯系
高中生物與學生的日常生活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聯系較為緊密。生物學來源于生活,成為生物學科學習賴以進行的“活水之源”。在高中生物教材中,不乏對于生命本質的揭示,對人們日常生產生活中相關問題和隱含規律的揭示,能夠給學生帶來很多啟示。在生物學的發展歷史中,有很多生物學家從剖析生活中的現象以及細節入手,對某一課題進行長期的研究和探討,最終為建立現存的生物學知識體系做出貢獻。正因為如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進行高中生物學科學習的時候,充分調動自身的生活經驗,對于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現象進行細致的挖掘,實現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倡導“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的課程理念,確立生物課程與社會現實生活的連續性,從而使新課程植根于學生生活的“土壤”。新教材的編寫以生活為依據,以適應學生的探究活動為目的,注重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模式,強調教育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為學生創造性學習提供條件。生活化教育就是為了改變過去教學脫離生活實際,學生不能學以致用的現狀提出的。它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探究能力,還能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
二、高中生物教學中的生活化教育策略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教材中設置很多生活化的知識,目的是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模式,讓學生回歸到生活當中,進行生活教育、素質教育。如果教師要實現有效教學,讓學生掌握所教的知識,除了具有專業知識之外,還必須具有生活教育意識,在教學中實行生活化教育。
1、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課堂教學情境創設的好壞與一節課是否能夠成功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高中的生物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生活環境加以分析,然后根據這些特點來對教學目標和內容加以確定,選擇那些與學生興趣愛好相符合的生活教材,應用生活化的方式完成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日常教學之中,教師可以應用以下方法進行課堂的導入:首先,應用學生生活當中經常會見到的自然現象以及生活事例來完成新課的導入。譬如:講解“細胞當中的脂質與糖類”這節課的時候,筆者起初先讓學生說說哪些食物當中含有脂質或糖分,然后討論,人們在食用一些含有脂質的食物或含有糖分的食物之后,人體將怎樣將他們吸收掉?應用此種方法來對新課進行導入,會增強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進而主動加入到學習生物知識當中。其次,把社會上的一些熱點問題和生物知識進行結合,應用和生物知識有關系的社會熱點問題來對新課進行導入。
2、開展生活化教學活動
高中生物教學內容本身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作為教師,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以現實生活為著手點,從生活出發來引導學生開展生活化的教學活動,進而讓學生感受、體驗生活,認知生物知識與生活的緊密性,感悟高中生物的實用性,推動學生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即:從生活中認識生物知識,并將生物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強化學生對生物知識的掌握和運用。
如:在學習《生命的物質基礎》章節內容時,我首先開展小組討論活動,即4個人為一組,討論、總結人主要靠什么來維持生命,要舉例說明。其次,開展交流活動,讓學生相互交流生活中的一些“維持人生命”的物質案例,如:人不能吃東西時候是靠輸營養來維持生命的,其營養主要有葡萄糖、蛋白質……最后,開展演講活動――就生命的物質基礎選一個角度以現實生活為核心來進行闡述、論證。這樣以活動的形式來將生活與生物知識進行結合,引導學生積極地去探究、關注生活,深化了生物課堂教學內容。
3、合理運用游戲教學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注重講解知識點,而忽略了學生的情感,單一乏味的講解方式使得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缺乏學習動機。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適當的運用游戲教學,通過游戲教學活躍課堂氣氛,增加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在運用游戲教學模式時要嚴格控制課堂紀律,防止學生在玩游戲時過于吵鬧,導致課堂失控。在生物課堂中進行游戲教學可以讓學生在做游戲的同時理解知識點的含義,感受生物的魅力。
例如:教師在講《免疫系統》這知識點時,可以根據免疫組織與病毒體的入侵之間的競爭關系設計一個游戲,將班上學生分為兩個組,一組學生代表免疫組織,另一組學生代表病毒體,兩組之間相互競爭。通過在教學中舉辦一個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小游戲,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課堂中“樂學”,在玩游戲的過程中理解知識內容。
4、切實開展實踐活動
在教學中,我們要將理論運用于實踐,并使它成為引導實踐行動的依據,收獲學以致用的效果。在這樣良性循環的狀態下,學生才有可能真正地掌握知識,運用知識。對于高中生物教學來講,應該積極開展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
如:在學習《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教學內容時,筆者設置了探究、實驗課外實踐活動,即:讓學生觀察日常生活中哪些現象和本教學內容知識有關,記錄下來。同時結合教學內容中的知識點對植物(如:蔬菜)進行試驗,并記錄過程談談自己的感想。日常生活中這樣的現象太多了,通過設置這樣的課外活動能夠加強學生對生活的關注性以及鞏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綜上所述,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課外拓展,需要教師、學校、家長以及社會群力群策,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構建健全的課外拓展體系,營造良好的生物教學氛圍,才能夠實現高中生物教學的有效性。作為一名高中生物教師,首先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教育理念,遵循高中生物教學生活化的特點和規律,實現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和課外拓展應用之間的融合。
參考文獻
[1] 胡建春.淺談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J].學周刊,2013.
[2] 胡軍華.淺談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J].讀與寫,2015.
[3] 王坤艷.淺談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課外拓展應用[J].新課程導學,2015.
[4] 邱亮.淺談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課外拓展應用[J].生物技術世界,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