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亞強
【摘要】語文教師要善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和教師教學的引導作用,精心設計教學,科學實施分組,積極組織討論,全面關注學生,我們的課堂教學就會更加高效。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方法;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新一輪課堂改革要求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要尊重學生的特點,關注差異,尊重情感,改變被動的學習方式和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向“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轉變。我認為要實現這些轉變,首先要加強學習,更新教學理念,做到思想上、觀念上的提升,緊扣建立高效課堂這一目標,科學嚴謹地設計好每一節課。其次,要注重細節,強化過程,關注知識的形成過程。
一、把握內涵,轉變角色,正確把握課改主方向
在我們農村小學常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在小組合作、討論時,一些學生膽小、自卑,不善于表現,不善于參與課堂互動,不善于發表自己的見解。這些學生看起來好像是學困生,也容易被老師忽視,如果那樣時間長了,很可能就真成學困生了。但我們靜下心來思考,其實并不是那樣的,出現這種情況不外乎是缺乏自信心和學習的樂趣,或者是缺乏自主意識和探究意識。為了讓每個學生都“會學、樂學、愛學、學好”,讓他們克服農村孩子的自卑,大膽地走向課堂,我們老師要善于研究,立足于教學目標的完成,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參與意識做起。轉換師生在課堂中的角色;從課堂的組織形式入手,扎實有效地貫注“形——神——形”的教學過程,神形兼備地打造高效課堂,提升教學質量。
(一)以生為本,注重過程,關注效率,革新教法
在教學中,轉變教學理念,轉變教師角色尤為重要,在課堂上,我們是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更要做學生的朋友。要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教好,教師的教為學生的學服務。注重課堂設計細節性環節的突破,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與參與的積極性,尤其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由苦學到樂學,由學會變會學,注重學生知識形成的過程性教學。所以,要最大限度地挖掘每個學生的潛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學活動突出實、細、精,凸顯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師生平等、課堂民主和諧、科學的教學設計。
(二)明確目標,有的放矢
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施素質教育依然是學校發展的基礎和根本,要圍繞這一目標來進行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的革新。
1.學生學習態度要由“供應式”向“超市式”轉變,課堂由“一言堂”變成“百家爭鳴”,學生由“精英式”的學習變成“全員參與式”,引導學生積極探究合作交流。
2.教師由“注入式”的教者變為課堂的策劃者、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培養學生的表達意識、動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3.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促其成為教學研究者。
4.學生學習的參與度要高,學習興趣濃厚,照顧全體,關注學困生,全面提高。
(三)注重內涵,環節突破
1.教師對學生進行有序分組
有序分組是實施先學后導教學的有效組織形式,在平時課堂教學中,要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活躍程度、學習能力進行合理有序的分組。成員一般由4—6人組成。按正方形對坐或馬蹄形座次排列,成員組成力求性別、成績、興趣愛好等方面具有不同特征。讓那些在課堂上回答問題積極、敢于發言、敢于展示自我的學生與課堂上思想內向、不善表達的學生組成一個小組,以實現小組成員的互補性。
2.先學后導是前提
教師在課前必須給學生以具體的自學目標,指導學生學習方法,以保證學生初步解決簡單的問題,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在課前熟悉教材內容,能找出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為上課奠定堅實的基礎。
3.導學結合是關鍵
無論是導學課還是展示課,都既要發揮學生學的作用,也要發揮教師導的作用。教師必須嚴謹、科學地設計教學環節、步驟,做到思路清晰、環環相扣。小組合作有問題,自學有指導,展示要積極,教學目標要具體,學法指導要得當,學習效果要真實。
4.互助提升,課內達標是保障
組內合作要把握好尺度,對合作的問題要具體,不宜過大,也不宜過深,應該緊扣教學的重難點,學生之間相互提問質疑、爭論生成新問題,探究新知識,對知識進行拓展。學生能解決的學生解決,經過合作學生解決不了的,教師要及時輔導幫助解決。課內結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進行訓練,鞏固檢測,掌握教學效果。
二、科學嚴謹地設計每堂課,提升教學效果
在我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在對全班同學進行合理有序的分組后,開展有層次、有計劃、有目的教學。把課堂分為四大環節實施教學:預習檢測——明確目標——分組合作,互助提? ?升——達標測評。
1.預習檢測(3—5分鐘)。通過學生交流預習成果來了解學生的預習和自學情況。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學生的先學是一堂課的前提。學生沒有預習的課不能上,學生預習不好的課不能上。導學課是展示課的前提。
2.明確目標(2分鐘)。學生明確本堂課的教學目標。師生每堂課都要明白本節課的學習三維目標,做到具體化。
3.小組合作,互助提升(15—20分鐘)。教師可以將課堂某個環節的問題或整個要展示的問題均衡地分配到各組,明確完成任務的時間,充分發揮小組團隊的力量,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每個小組成員就某個問題進行共同學習,合作探究。精彩展示的過程,就是鍛煉合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展示自我的過程,也是知識生成的過程。
各小組根據組內合作交流討論的情況,對本組的學習任務進行講解、分析。其形式由組內推薦或講解員把自己本組討論結果或收獲,以黑板板演或口頭形式展示出來,其他成員補充或糾正,其他小組同學可發表意見,進行比較、交流、匯總。最終達成共識。為了提高學生的參與率,每組優等生發言不宜過多,為學困生多提供發言、展示的機會。展示過程:逐組展示,組與組進行挑戰、質疑、解難,也可生與生提問,也可向教師提出問題,問題要緊扣知識點或拓展延伸,尤其生生互助時難以解決的問題,可以由老師、其他同學予以及時解答。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要以組為單位進行評價。最后教師進行精講點撥,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
4.達標測評(8—10分鐘)。教師根據教學目標、任務,可以出示檢查測評,鞏固或延伸內容,以掌握學習效果,也可讓不同學生做難易程度不同的習題。學困生只做基礎題——初顯身手;中等生做延伸題——挑戰自我;優等生做拔高題——勇攀高峰,以此來及時反饋課堂效果。
三、充分了解學情,做到有的放矢
教與學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學生是教育和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是教學行為的發起者和引導著。了解和熟悉學生情況,有針對性地教,對于教學的成功至關重要。如果不舍得下功夫了解學生,只是一味地專心研究書本和教材,想方設法令課堂生動,就會偏離課堂教學的初衷,課堂就會華而不實,教學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總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只要我們善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和教師教學的引導作用,精心設計教學,科學實施分組,積極組織討論,全面關注學生,我們的課堂教學就會更加高效。
附? ? 注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年度課題研究成果(課題名稱:高效課堂背景下小學語文有效教學模式構建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8]GHB2621)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