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振
[摘 要]旅游規劃與開發課程是旅游管理本科教學的專業核心課程。基于翻轉課堂,將混合式教學手段融入該課程的教學,對授課教師的實踐經歷、課程設計以及技術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課程的混合式教學設計可從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教學過程以及教學考核四個方面進行。針對性提出的V-BOPPPS-A教學過程設計有利于實現該課程的翻轉課堂教學。
[關鍵詞]翻轉課堂;旅游規劃與開發;混合教學;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9)02-0136-03
隨著信息化與高等教育逐步融合,日漸增多的在線課程和數字教學資源給教師在新的環境條件下開展教學提出了挑戰。合理選擇各種在線資源、設計制作教學視頻并將其有機融入專業課程的教學當中,是教師豐富教學手段、提升教學效果的有益嘗試。這種混合式教學也正成為現在以及未來高等教育的“新常態”[1]。旅游規劃與開發是旅游管理本科專業核心必修課,是以多門專業課為前置課的高年級課程。為了提升該課程的教學效果,本文引入翻轉課堂,探討該課程在混合式教學中的課程設計,為該課程的教學改革實踐提供支撐。
一、相關研究概述
混合式教學(Blended Teaching)是將網絡化教學與傳統教學相結合的一種教學模式,也是當前高校教學改革的重要研究方向[2]。這種教學模式從20世紀90年代末誕生開始,經歷了技術應用、技術整合以及“互聯網+”三個階段[3]。現如今,混合式教學已經不是單純將技術手段混合應用在教學過程中,而是一種強調高度參與性、個性化的學習體驗?;旌鲜浇虒W的研究也不再停留在在線網絡教學是否應替代傳統教學的爭論,而是如何運用技術條件實現在線教學與傳統面授的取長補短,最終達到提升、改善學習效果的目的。
翻轉課堂(Inverted Classroom)是源于美國的兩位高中教師通過錄屏軟件錄制演示文稿和講課聲音,以此幫助學生補課的教學方式。隨后,教師采取讓學生在家看視頻,在課堂上完成作業和講解的教學模式,這種方式受到了學生的廣泛歡迎[5]。事實上,翻轉課堂也是將“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視為教學過程中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傳統的教學是通過課堂的講授完成知識傳授的過程,通過課后的練習和自主學習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完成知識內化的過程。這種模式一直遵循著較為固定的先后順序,也將課堂學習和課后學習任務進行了較為明確的區分。翻轉課堂則是將學生學習傳統知識和內化知識的兩個重要過程進行翻轉。換言之,就是把知識的學習放在課前或課外,由學生按照相關要求自主完成,把知識內化過程放在教學課堂上,運用討論、交流、協作、答疑等方式完成。
二、旅游規劃與開發混合式教學面臨的挑戰
(一)對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旅游規劃與開發混合式教學都要求授課教師具備更全面的功底和經驗。旅游規劃與開發課程的培養目標是系統介紹旅游規劃與開發的基礎理論、規劃方法和前沿理念,培養具有專業實踐技能和社會適應能力,并能符合旅游經濟發展需要的專業型人才[6]。然而許多授課教師缺乏參與旅游規劃項目的實際經驗,課程教學改革難以推進,只能沿襲一般理論課程常用的課堂理論講授范式。教師以理論分析為主,學生則以課堂聽講為主,課堂互動效果不理想,學生被動的地位導致其對知識的理解和內化效果與教學目標存在差距[7]。
(二)對教師的課程內容設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系統設計教學內容,合理使用前沿案例素材啟發學生思維,是開展旅游規劃與開發混合式教學的教師應具備的教學設計能力?;旌鲜浇虒W不是技術手段與傳統面授課堂的簡單相加,它需要教育工作者具備與之相關的專項教學方法和能力,并做好充分的準備,在實踐中形成各自課程獨特的教學模式,這樣才能成功實現混合式教學[8]。在傳統意義上,旅游規劃與開發的教師應該是旅游規劃前沿理論的研究者,是先進理念的追蹤者,更是旅游規劃的實踐者。在混合教學模式的引領下,教師要具備能力將教學內容、教學案例、模擬練習等內容解構重組,并合理按照課前、課中、課后,以及線上、線下的教學內容布局。在規定的課時范圍內,將所有教學內容合理分布并符合教學大綱的目標,這無疑是一項繁雜且充滿挑戰的工作。
(三)對教師的微課視頻制作提出了能力要求
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旅游規劃與開發的一些基礎知識點需要以微課或視頻的形式展示,這對教師掌握相關微課視頻的錄制或編輯技術提出了能力要求。把知識點系統劃分之后,將數十個知識點以5~8分鐘的微課形式制作完成并上傳到網絡教學平臺,能為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并實現翻轉課堂教學提供支持。教學微視頻是教師為學生準備的在線學習資料,可以使用他人錄制的課程視頻,也可以是教師自行錄制。國內混合式教學的相關經驗表明,學生更喜歡自己的教師為學生錄制的視頻,因為這樣會更有親切感。因此,教師應需要掌握常見的軟件如Office MIX、屏幕錄制專家、Camtasia Studio、Storyline等。
三、基于翻轉課堂的旅游規劃與開發混合式教學設計
(一)混合式教學內容設計
對旅游規劃與開發課程內容進行混合式教學設計,就是要充分融入相關技術手段,將課程內容中適宜的部分進行細致剝離后以微課、視頻等方式展示,為學生在線學習及開展翻轉課堂教學提供支撐。專業課混合式教學內容設計的難點之一是如何篩選知識點并微課化,以及制作或選擇使用與相關知識點匹配度較高的視頻資源。以旅游規劃與開發課程前兩章為例,如表1所示,其中旅游系統、旅游規劃的概念及其內涵、結構、層次、功能等都屬于主題突出,理論上比較成熟的知識點。這類知識點較為容易轉化為5~8分鐘的微課,并通過網絡讓學生提前預習掌握。旅游規劃與開發的新技術方法則適合采用相關主題的視頻素材進行組合,通過線上播放給學生更形象、直觀地普及相關知識。在課堂教學環節設計上,則以解決某種特定問題為出發點,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植入理論部分的講授,理論聯系實際,并把更多時間用于主題討論以及案例討論。
(二)混合式教學活動設計
旅游規劃與開發是以提升旅游地吸引力、吸引游客為最終目的的,其關系到當地旅游業發展以及消費者決策,所以其內容往往貼近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眾生活。教師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可以在傳統講授模式的基礎上,采用更靈活的教學方式。通過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將理論知識運用多種方法傳授給學生。
1. 主題討論。根據教學內容提前設定課堂討論主題,并在教學平臺發布,鼓勵學生提前查找相關資料并做好提前準備;也可以在平臺上開辟討論區讓學生在線預熱,以避免課堂討論環節冷場。
2. 情境模擬。為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教師可在市場營銷策劃、主題定位、項目創意等教學環節給出相關前置條件,營造特定情境,讓學生思考、討論、展示策劃成果并給予點評。
3. 拓展閱讀。為了使學生能及時了解旅游規劃與開發的前沿研究動態,教師可以推薦最新的相關理論研究成果作為閱讀材料。同時,通過推薦閱讀經典案例,讓學生思考旅游規劃過去的經驗教訓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
4. 角色扮演。鼓勵學生采用類似表演的方式演繹某個情景。如旅游規劃編制后的評審環節,在學生完成一些課外規劃實踐作品的基礎上,可以讓學生(小組)交替扮演規劃編制單位及規劃評審專家互提意見。
5. 組織調研。讓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按照既定的教學目標完成一定的調研任務。如旅游資源的分類與評價知識點,可給學生分配任務后讓學生親自調查并開展資源分析與評價。
6. 移動課堂。將課堂教學轉移到校園以外的適當地方進行,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學習效果。如旅游規劃圖件及其制作、旅游規劃成果等章節知識點可轉移到當地規劃館、旅游規劃設計院等進行現場教學。
(三)混合式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是教師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的先后順序,是實現教學目標的具體時間性安排。加拿大ISW培訓中廣泛使用的BOPPPS教學模式為混合式教學過程設計提供了有益的參考[9]。結合旅游規劃與開發課程的混合式教學設計,本文提出V-BOPPPS-A的教學過程(如圖1所示),以旅游規劃與開發的主題定位章節部分為例介紹教學過程設計。其中V(Video)代表課前的視頻學習環節,可編輯制作主題定位特色鮮明的旅游景區案例教學視頻,并預留思考題;B(Bridge-in)為正式進入課程之前的引言部分,可用現實中定位錯誤導致旅游項目失敗的案例作為引言,或以教師自身參與編制的相關旅游規劃的“主題定位”為引言,意在引起學生的關注和興趣。O(Objective)就是確立教學的目標,即掌握旅游規劃主題定位的內容和方法。P(Pre-assessment)即學習之前的摸底測試,通過課堂隨機提問的方式進行,問題包括:主題定位是什么?與形象定位有什么關系?P(Participatory Learning)即師生互動參與式的學習,在理論講授和更多的案例互動中,使學生掌握主題定位所包含的目標定位、功能定位、形象定位等內容,讓學生明白旅游資源自身的條件和市場條件等因素是定位的關鍵;P(Post-assessment)即課堂結束之際的檢測或評估,以提問的形式檢查學生對理論分析維度的掌握情況;S(Summary)即對課堂學習內容和重點難點的總結,旅游開發時的主題定位包括哪些內涵,定位要考慮的因素是什么;A(Assignment)即課后任務,需要課后思考或分組完成的工作,如布置一些在線案例分析。
(四)混合式教學考核設計
考核方式是引導學生按混合式教學改革模式調整學習方式,以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達到預期學習效果的重要指南。為此,基于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教學的考核應進一步提高在線學習等過程環節的比重,從傳統的20%~30%上調至50%。以網絡平臺實時記錄的學生在線學習數據作為評判依據。平時成績應做到公開、透明、及時反饋,從而作為督促學生完成在線學習任務的手段。同時,還可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情況給予額外加分,具體如表2所示。
[評價過程與權重 課內評價(25%) 課外評價(20%) 額外獎勵(5%) 評價依據 小組活動及課堂參與積極性情況、課堂出勤率等 課程相關視頻收看情況、課外調查情況、作業及報告等情況 表現特別突出者 ]
四、結語
在翻轉課堂的引領下,混合式教學設計是提高旅游規劃與開發課程教學效果的重要契機。通過混合式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設計、教學過程設計以及相應的教學考核設計,能實現課堂的翻轉,為學生提供一系列富有挑戰的學習過程,也能盡量減少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固有弊端。
[ 參 考 文 獻 ]
[1] Norberg A, Dziuban C D, Moskal P D. A time-based blended learning model[J]. On the Horizon.2011,19(3).
[2] 張其亮,王愛春. 基于“翻轉課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4(4):27-32.
[3] 馮曉英,王瑞雪,吳怡君. 國內外混合式教學研究現狀述評——基于混合式教學的分析框架[J].遠程教育雜志,2018(3):13-24.
[4] 張金磊,王穎,張寶輝.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 遠程教育雜志,2012(4):46-51.
[5] 汪明林. 《旅游資源開發與規劃》課程改革的探討[J].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30):176-177.
[6] 陳婷婷,馬文亞. 案例教學法在“旅游規劃與開發”教學工作中的應用[J].高教學刊,2018(2):101-104.
[7] Korr J, Derwin E B, Greene K, et al. Transitioning an Adult-Serving University to a Blended Learning Model[J]. The Journal of Continuing Higher Education. 2012, 60(1): 2-11.
[8] 周偉,鐘聞.基于BOPPPS教學模型的內涵與分析[J]. 大學教育,2018(1):112-115.
[責任編輯:陳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