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登琴 吳坤龍
摘 要:以2010—2017年我國上市公司為樣本,運用區域稅收負擔衡量財政政策,分析其對企業現金持有金額的影響。通過實證分析得出以下結論:(1)區域稅負與企業現金持有量正相關,公司的高現金持有與區域稅負相關;(2)財政政策對不同產權性質企業持有現金的影響不同,非國有控股企業現金持有對區域稅負為敏感。
關鍵詞:區域稅負;現金持有比率;產權性質;擠入效應;擠出效應
中圖分類號:F207?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05-0124-03
現金是獲利能力較低的資產,但是受財政政策等宏觀經濟的影響,仍有較多的企業持有大量的現金。根據雅虎財經的披露,在美國稅收政策影響下,美國科技大公司持有巨額的現金:2017年期末谷歌現金及短期投資總額為 1 018.71億美元,占總資產的51.63%;蘋果持有741.81億美元(19.76%);亞馬遜309.86億美元(23.59%)。而對于單一體制的中國,政府的財政政策反映國家宏觀調控的總體思路,它在國民經濟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研究財政政策對現金持有關系的影響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自2012年以來,我國開始實施諸如“赤字預算”、“營改增”等積極的財政稅收政策,其目的在于降低企業稅負、提高企業投資積極性和改善企業發展環境。根據財政部公布的數據,2017年減稅降費超過1萬億元,2016年僅“營改增”降稅即約為5 000億元。但是財政政策在區域空間上存在著非均衡性(姜朋等,2016)。通過統計十年的地區稅收收入與區域生產總值之比發現,平均稅負最高的區域和最低的區域相差10%。
(一)區域稅負與現金持有量
財政政策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存在“擠入效應”和“擠出效應”兩種情況。在先行財政體制下,積極的財政政策存在明顯的投資和消費“擠入效應”(王蓓,2015)。陳志斌和劉靜(2010)從理論上分析了“擠入效應”影響企業現金持有行為的途徑:首先積極的財政政策從整體上改善經濟形勢,進行促使企業實現銷售、加快資金流轉進而改善企業流動性;其次,減稅會直接改善投資環境、促進市場的流動性,直接改善企業的現金流量。其結論支持現金持有的融資約束理論。
因此,基于此我們提出假設1:
H1:區域稅負與公司的現金持有水平正相關
(二)財政政策、產權性質與現金持有量
中國的稅制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除了稅基、稅率,政府的收入和企業實際稅負更大程度受到稅收征管的影響,上下游企業的交叉對比制衡機制、稅收嚴格抵扣、緊縮征收征稅彈性造成了民營企業沒有達到減稅的效果。喬睿蕾、陳良華(2017)發現國有控股企業由于其自身優勢使得其他企業更愿與之建立抵扣關系,加之國有企業的融資環境也較優越,造成非國有控股企業相較于國有控股企業更容易受到“營改增”的影響。
基于此,提出假設2:
H2:非國有控股企業較國有控股企業現金持有更容易受到財政政策的影響
二、實證研究設計與分析
(一)樣本來源與數據來源
本文選擇滬深兩市上市公司2010—2017年的數據作為分析樣本,并剔除以下樣本:(1)證監會行業分類為金融業的企業;(2)數據缺失的企業;(3)在2012—2017年ST的企業;(4)凈資產為負數的企業。整理后共得到8 921個分析樣本。
本文的企業微觀財務數據來源于國泰君安數據庫,2010—2016年財政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2017年財政數據來源于各個省市決算報告。
(二)模型設定和變量設計
模型設定。本文借鑒Almeida等、梁權熙、田存志、詹學斯[43,44]的回歸模型,構建現金持有基本模型如下:
Cashi,t=∝0+∝1Fiscali,t+∝2LnSizei,t+∝3Divi,t+∝4Levi,t+∝5Tobi,t+∝6Capitali,t+∝7Nwci,t+∝8Ncfi,t
1.因變量。現金持有量,本文參考Opler(1999)、Harford(2008)、楊興全(2014)將現金持有量定義為現金及現金等價物與總資產的比率。
2.自變量。將財政政策定義為區域的財政支出的自然對數和區域稅負,根據實際控制人性質,將樣本企業分為國有控股企業和非國有控股企業,以分組的方式分別進行實證檢驗。
(三)相關性分析
表2是現金持有量與主要變量的pearson相關系數統計表,該表顯示出現金持有量與區域稅負的系數為正,且在5%的水平上顯著,這初步驗證,財政政策越積極,企業現金持有越少;此外,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在0.25以下,不存在多重共線性的問題。
(四)回歸分析
表3是各個區域的稅負與企業持有比率的回歸分析結果。在全樣本的模型中,現金持有比率與區域稅負正相關,且在5%的水平上顯著;國有控股企業模型樣本中,兩者之間的相關系數在5%的水平上顯著;非國有控股企業模型樣本中,兩者之間在1%的顯著水平下正相關,且其相關系數大于國有控股企業樣本中的系數。這說明,區域稅負越高,現金持有水平越高,且非國有樣本企業的現金持有水平受區域稅負水平的影響更大。
結果顯示,積極的財政政策在促進企業降低現金持有的一致效果,以及財政政策對國有控股和非國有控股企業的不同政策效應。
三、研究結論
通過分析得出結論如下:(1)總體來說,我國上市公司采取的是高現金持有策略,而且不同企業之間的現金持有策略有較大差異;(2)區域稅負8年的數據表明,不同省市在存在顯著的稅負差異;(3)區域稅負與上市公司的現金持有量成正相關,區域稅負越高企業現金持有比率越高,這一效應在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之間存在差異,區域稅負對非國有企業現金持有影響更大。上述結論的主要意義在于政府應結合企業和財稅征管實際設計出廣稅基、低稅費率的財稅政策,并進一步將減稅降費政策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 張文君.現金持有與宏觀經濟因素的傳導機制——兼對現金持有理論的一個綜述[J].金融評論,2014,(3):111-123.
[2]? 陳靜,潘海英.現金持有、資本結構與企業價值[J].財會月刊:下,2017,(5):3-8.
[3]? 賀康,許樂媛.上市公司現金持有與資本結構動態調整研究[J].上海金融學院學報,2015,(6):78-87.
[4]? 張會麗,陸正飛.現金分布、公司治理與過度投資——基于我國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的現金持有狀況的考察[J].管理世界,2012,(3):141-150.
[5]? 羅琦,秦國樓.投資者保護與公司現金持有[J].金融研究,2009,(10):162-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