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漢俊
【摘要】初中數學具有一定的難度,學生的理解能力不同,對于數學知識的吸收程度不同,為了促進學生數學成績的提升,可以采用分層施教的方法,有針對性的開展教學,進而使得整體同學都能得到提升。基于此,本文介紹了分層施教的基本原則,論述了利用分層施教打造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有效策略,進而為初中數學教育的開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分層施教 初中數學 高效課堂 分層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4-0150-02
前言
分層施教屬于新時期背景下新型教學方法,其能夠根據學生的特征有針對性的開展教學,教學方法適合不同階層的學生,能夠幫助不同階層的學生提高學習成績。初中數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程度不同,若是采用同一種教學方法無法滿足整體學生的需求,而采用分層教學方法可以針對不同階層學生需求有效的開展教學。
一、分層施教的基本原則
分層施教的開展,為了確保其科學性與實效性,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1)多元性原則。分層施教的實質是提高整體學生成績,對于教學方法的設計需要具備多元性。由于不同階層學生的個性特征不同,教師需要多元化進行考慮,進而確保分層施教的質量。(2)動態性原則。分層施教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隨著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分層教學需要進行調整,進而確保分層施教的實效性。(3)自愿性原則。分層施教需要學生主動進行學習定位,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階層,接受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1]。(4)隱蔽性原則。分層施教的實施,需要考慮學生的自尊心,教師需要做好輔導工作,尊重、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
二、利用分層施教打造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有效策略分析
(一)教學目標的科學分層
對于分層施教的實施,需要結合初中數學教材,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再結合教學目標進行分層。教學目標分層主要是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通過測試、調查等方式,了解學生的數學水平與性格特征,再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科學的進行目標分層。教學目標分層是教學方法設計的基礎,提高教學目標分層的科學性與實效性,能夠確保數學分層施教的質量。例如,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a、b、c三個階層,不同的階層學生的學習能力、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不同,針對不同階層學生的體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
(二)備課階段的分層
為了促使分層施教可以充分的發揮效用,教師需要提高備課階段分層的實效性。備課階段分層主要是確定不同階層學生的學習內容,a階層的學生可以提高教學難度,強化數學練習內容,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b階層的學生理解能力一般,可以稍微降低教學強度,幫助其打好數學基礎,同時向著a階層進行努力;c階層的學生學習能力較弱,需要降低教學難度,幫助學生鞏固數學基礎知識,提高其數學學習的興趣。備課分層教學可以總體對分層施教進行規劃,提高了分層施教的科學性與規范性。
(三)課堂教學分層
課堂教學分層是分層施教的具體實施過程,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引入內容,活躍數學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教師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開展教學,針對不同階層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問題,使得每個階層的學生都可以參與其中,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自信[2]。教學過程中,對于數學知識的講解需要具有一定的承接性,先進行基礎知識鞏固與復習,再引入新的教學內容。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進行思維拓展,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進行知識總結與歸納,學生能力較差的學生對新的知識進行鞏固,進而促進整體學生的成績提升,確保數學課堂的高效率。
(四)課堂練習分層
課堂練習分層屬于分層施教的一部分,課堂授課結束之后需要進行習題訓練,進而鞏固已學的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對于a階層的學生教師可以布置拓展性練習,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對于b階層的學生,教師可以布置正常難度的習題,鍛煉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對于c階層的學生教師可以布置相對基礎的習題,幫助學生鞏固已學的數學知識,加深其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
結論
分層施教主要是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能力等對學生進行分層,再結合不同的層次設計不同的教學方式,進而確保數學課堂的高效性與科學性。文章從教學目標分層、備課階段分層、課堂教學分層、課堂練習分層四方面,論述了利用分層施教打造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有效策略,進而為營造高效率的數學課堂提供基礎保障。
參考文獻:
[1]王建平.淺談分層施教打造初中數學高效課堂[J].學周刊,2018(20).
[2]寧海東.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分層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中外交流,20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