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飛
【摘要】通過對比初、高中數學教學,后者在教材內容、要求、方式以及思維層次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對于剛升入高中的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學習難度。本篇文章著眼于初、高中數學銜接教學的角度,探討兩者教材、學習的差異性,并基于學生心理準備、教師準備、教學準備三個方面提出具體教學對策。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為讀者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初中數學 高中數學 數學教學 新課標 數學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4-0168-02
前言
學生升入高中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不能很快地展開數學知識學習,由此出現了初中數學成績優異者升入高中后學習成績一落千丈。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經筆者調查和分析,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高中數學的難度,教材內容過于抽象,學生在獨立做題時往往無從下手,由此產生學習的畏難情緒。再深入分析發現,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不佳是其根本原因。
一、初、高中教學差異
(一)初、高中新課標教材分析
新課標倡導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大幅度調整了初中數學教材的內容,其中知識的深度、難度、廣度大大降低了,刪減了在高中學習、運用最多的知識,而在初中學習運用少的知識,如二次函數。在高中的數學教材里,二次函數是貫穿整個高中數學知識的重要內容,若是初中數學教材刪減了此項內容,那么在高一進行二次函數教學時,需要教師在此著重講解[1]。
此外,初中數學知識往往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可運用其知識解答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比較形象,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層面。此外,初中數學教材通俗易懂、趣味性強、知識點容易記憶,應試效果較為理想。高中數學在課改后難度有所下降,但相比初中數學,其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此外后者的教材內容更加豐富,課標要求下需要教師加快教學進度,加之數學問題難度大,教師沒有足夠的時間為學生反復講解知識的重點、難點。高中這種快速的數學教學節奏,對于學生來說很難適應,使得聽課時存在思維障礙。
(二)初、高中數學學習差異性
初中數學知識難度相對較低,要求掌握的知識內容較少,因此教師有充足的時間為學生反復強調來排難釋疑,針對學生的知識弱項逐個擊破。但在學生升入高中后,數學知識的難度陡然升高、內容增多、教學節奏更快,這為高中生學習數學帶來較大的阻礙。特別是新課標注重知識的發生過程,更傾向于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和品質培養,相對忽視了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這種不同于初中的教學方法,學生很難適應,不利于其跟上教師的思維。
部分初中教師為了應付中考,讓學生通過機械模仿、題海戰術等手段促進學生熟能生巧,呈現“重局部,輕整體”的現象,盡管新課標大大緩解了這種不良傾向,但教學評價體系沒有大的變動,這種現象還會一直存在。
進入高中后,數學教師的教學往往通過設導→設問→設陷→設變→啟發引導→開拓思路的過程,讓學生自主思考甚至自主解題,高中數學學習更重視“整體”,加之高中的數學知識繁雜,需要學生制定可操作性的學習計劃,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有效提升數學成績。因此高中生在學習數學時需要做到:制定學習計劃、課前預習、課堂專心聽講、課后復習、獨立作業等。
二、如何做好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
(一)學生心理準備方面
根據我國現行學制,大部分高一的學生年齡在16~17之間,生理上處于青春期中期與后期的過渡,心理起伏波動大。相比于初中生,高中生的個人意識更強,叛逆心理更加強烈、直接,課堂上討論氣氛不熱烈,對于教師的點名提問缺乏熱情,同時與同學相處也因為生理、心理的變化而有所隔閡。這種表現被心理學稱之為青春初期的閉鎖性,高中生這種心理特征為教學帶來較大的障礙。心理學相關研究表明,濃厚的學習興趣能夠為學習者帶來動力,時刻讓其大腦保持著活潑的狀態、更清晰的感知、更細致的觀察、想象更豐富、記憶更牢固。但是大部分高中生視數學學習為苦役,對于數學的印象往往是負面的、消極的。針對此問題,數學教師要注重教學方式的開發和拓展,讓學生認識數學知識在多個領域發揮的巨大作用,為他們介紹數學的有趣之處。鑒于高中數學知識的難度,教師可采用分層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提出難度適中、新穎有趣的問題,使他們積極參與問題的討論。
(二)教師方面
對于教師來說,做好初、高中數學的有效銜接,首先要認真研讀新課標文件,明確綱領文件對于高中數學教學的要求和目標,領會課改所倡導的基本理念,基于新課標的要求,教師主動調整對于數學教學的理念和教學方式[2]。
高中教師不僅要了解熟悉高中數學知識,同時還要對初中數學知識有所了解,只有掌握了初中數學教材內容,并將其與高中數學教材進行對比,才能發現兩者的區別,從而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補充。教師要積極“充電”,以先進的教育理論武裝自身的大腦,讓其指導高中數學實踐。部分高中數學教師一味地關注教學實踐而無理論指導,往往呈現事倍功半的效果,慣性地沿用老一套教學模式,不僅會讓學生對數學產生厭倦排斥情緒,對于教師來說也會產生工作倦怠情緒。閱讀高質量的教學專著,能夠了解到當前教育前沿知識,以相對短的閱讀時間(幾天、幾個月),學習教育研究者幾年甚至數十年的研究成果,這樣不僅可以縮短教師教學探索時間,同時還促進思考深入。
此外,教師還要注意學生青春期的特點,高中生處于青春期后期階段,也是生理、心理極大程度發育和發展的重要階段,在這個時期他們的心理起伏波動大,容易受不良情緒影響,繼而影響數學學習效果。高中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學習它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那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應壓制學生的個性發展,而是通過引導讓他們思考、發現數學的美妙,從而積極參與進學習中來。
(三)教學方面
在教學方面,采用實行分層教學法,教師通過多種渠道以每周、每月的周期收集學生反饋的信息,根據班級上學生學習數學的進度,適當調整教學的節奏。根據學生反饋,大部分學生對于某項知識的弱項,應減小課堂容量,降低知識難度,同時增加該知識點的講解時間。對于高中數學中的集合、映射等內容,這些知識由于初中數學沒有涉及,教師可從學生實際出發,采用“低起點、小梯度、多訓練、分層次”的方法,將教學目標拆分為若干個小目標,逐步遞進教學的難度,以由慢到快的教學速度開展教學。同時在教學過程引入更多的實例,將講解的知識落實到教材上,然后再以此為基礎進行延伸和拓展。高中教材相比于初中教材,其內容更豐富、繁雜,限于篇幅不能為學生詳細講解知識,而這時需要教師進行補充,對教材內容做必要的層次處理和講解鋪墊。同時在知識訓練,可多開展一些模仿性練習、變式活動,如此促進學生對于某項數學知識的熟悉和掌握。
結論
綜合上述,做好初、高中數學的銜接教學,首先要求教師了解初高中教材、學習方法的差異,分析學生學習數學困難的原因,并根據癥結針對性地調整教學方法,使學生盡快適應高中的數學學習模式,從而高效、順利地接受新知識。
參考文獻:
[1]孫露,方輝平.“翻轉課堂”視角下高等數學與高中數學銜接重疊內容的教學設計[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1):70-76.
[2]魏啟萌.高一教師解決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問題的案例分析[D].天津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