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華
【摘要】在21世紀日新月異、百舸爭流的時代,在這個時代的潮流中,只有堅持創新,勇于創新才能迎接未來世界科技發展的挑戰。作為未來國家的建設者,每個學生都具有可發展的創造力。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除了教授地理知識外,還應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如何提高學生在地理課堂教學中的創新思維能力?本文探討了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高中地理 創新思維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5-0172-01
一、基于地理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如果教師能夠成功地激發學生對課堂的興趣,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就能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于放松狀態,而這種狀態可以使學生更加游刃有余地投入自己的學習熱情。在教師的鼓勵和幫助下,他們可以更積極地進行思考,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充分反映學生自身的主觀性。
例如,教師可以在每節地理課開始之前預先設計幾個與本節課程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分成小組提前做好預習,在課程開始之前收集學生的問題整理,將問題反饋到課程當中去,等到課程真正開始的時候,學生帶著問題進入到新課的學習之中,而這些問題會在授課過程中一個接一個的作為線索出現在課堂上,最后將整節課串聯成一個整體,學生會有一種解謎的樂趣呈現在課堂中,既能夠讓他們感覺有趣,又能夠在恍然大悟的同時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同時使學習更有針對性。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邊聽課邊考慮,無形之中就提高了他們的思考和創新能力。因此,在地理課堂開展有效教學的基礎上,通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樂趣,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創造力,鍛煉他們的思維和創新能力。
二、構建思維導圖,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能力是指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創造性地提出問題,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創新思維的培養基于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熟練程度。因此,教師應在創新思維初期加強對學生的基礎知識教學,幫助學生明確地理學原理,掌握基本概念和地理規律。教師可以教學生建立自己的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這種思維導圖,是利用簡單的文字、圖形、數字、顏色等形式,建立知識網絡結構,充分調動左右腦的功能,協助學生進行知識的記憶和創造力的增強。例如在“地球中的大氣”這一章節,讓學生粗略瀏覽這一章節的內容,拿出一張白紙,在中間部分寫上章節標題,向學生自己喜歡的方向延伸四個分支,分別是“大氣的運動”“大氣的現象”“結構”和“受熱過程”。然后根據課本知識分別補充每個分支下內容,比如將大氣的結構分為“組成”和“垂直分層”,“組成”后包括“干潔空氣”“水汽”和“固體雜質”,“垂直分層”后包含“對流”“平流”和“高層”,這里注意分層的高度以及這一層次的特點。思維導圖的制作,要簡單清晰地反映知識的層次性,可以運用各種色彩,采用彎曲的線條將各層次之間進行連接。此外,教師應該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思維方向建立關鍵詞。每個人的關鍵詞都有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因為思維路徑有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思維導圖的建立具有靈活多樣性,這就意味著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思維方式建立思維導圖,但如果之后還有其他思路,學生可以從其他角度完全顛覆以前的思維方向或逆向思考創造新的思維導圖。這一重建和修訂過程是讓學生避免形成“思維定勢”,運用強大的思維靈活性,培養創新思維。
三、通過小組合作和交流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和學習能力
合作是人類生存的基本社會技能,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在高中地理創新模式教學實踐中,學生可以通過小組交流和合作學習模式發展他們的實踐探究學習能力。例如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區域農業發展”的教學實踐中,探究性學習可以以小組交流與合作的形式進行,將學生進行五到六人的分組,明確每個人的職能,對當地的年降水量、氣溫、土壤肥力和地形地貌狀況進行收集分析,當地是否符合立體化農業經濟的發展,以及當地的農業生產模式改良建議,開放性的探究學習,并將主動權交給學生,通過合作實踐和探究學習交流,會更深刻地理解自然因素對農業生產和生態農業發展的影響。
作為未來國家的建設者,我們每個學生都有很大的潛力,并具有創造性的創造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為學生創造積極思維,身心放松的氛圍,激發學生的興趣,自覺投入創新的學習之中。通過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正確引導學生樹立創新意識,增強創新勇氣,不斷提高創新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陳帥.淺析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7(35):166.
[2]黃磊.試論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6(30).
[3]陳云輝,謝百治,趙麗.思維導圖與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6(0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