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嬌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后循環腦梗死的臨床特征和風險因素。方法:對72例急性后循環腦梗死和72例急性前循環性腦梗死進行回顧性研究。這兩組的臨床特征,一般的數據和生化指標都被對比了,而急性后循環梗塞的風險因素被分析了。結果:在后環流組,小和中動脈的阻塞是常見的,緊接著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大動脈梗塞。在前環流組,大動脈粥樣硬化是常見的,接著是小動脈的阻塞。這兩組之間有明顯的差異。總的膽固醇含量沒有顯著差異,甘油三酸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在兩組之間(p>0.05),在后循環組里,ldl-c,CRP和Hcy的含量顯著高于前環流組的含量(P<0.05)。線性相關性分析表明,ldl-c、CRP和Hcy與急性背側循環腦梗死相關(r值分別為0.310、0.324和0.442,P<0.05)。多變量邏輯回歸分析表明Hcy,CRP和ldl-c是急性后循環腦梗死的風險因素(P<0.05)結論:急性后循環腦梗死的特征是小動脈閉塞和高表達的Hcy,CRP和ldl-c。Hcy,CRP和ldl-c是ACPI的風險因素,可以用作ACPI的臨床診斷指標。
【關鍵詞】急性后循環梗死;臨床特點;危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R249【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2-041-01
引言:椎基底動脈系統是后循環,主要組成是基底動脈,脊椎動脈和后腦動脈。后循環血液供應只占大腦供血總量的三分之一。因為腦組織對局部缺血很敏感,在后循環中很容易引起腦梗死,而這些癥狀是隱性的,可以直接導致中樞呼吸系統和循環衰竭,危及生命。現代研究表明急性后循環腦梗死是一種多風險因素疾病,風險因素是獨立的,協同作用的。在不同臨床特征下,對急性背側循環腦梗死患者臨床特征和危險因素的臨床特征和研究進行了精確的診斷、評價和治療。
1資料
對72例急性后循環腦梗死和72例急性前循環性腦梗死進行回顧性研究。包含標準:根據1995年第四次全國腦血管疾病會議的腦梗死的診斷標準,大腦磁共振成像證實后循環腦梗死或循環性腦梗死。患者在發病后1小時至12小時內入院,并獲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并獲得醫院道德委員會的批準。排除標準:患有惡性腫瘤,感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腦內出血或腦梗死后出血;過去一個月的重大手術,
創傷或感染的病史;懷孕或哺乳期的女性。在分析后,性別,年齡,體重指數,收縮壓,舒張壓,以及在兩組之間的空腹血糖沒有顯著差異(p>,0.05)。[2]
2臨床特點
兩組的臨床類型的特征主要包括大的動脈粥樣硬化(LAA)、小動脈阻塞(SAA)、心原性腦栓塞(CE)和未說明的梗塞(SUE)。LAA明顯定義了動脈粥樣硬化或者顱內動脈和顱外動脈的阻塞,而負責任的血管的狹窄程度超過50%。SAA有明顯的腔隙性梗塞,而最大直徑小于1.5厘米的病變可以在圖像上看到。這是一種由多種心臟病引起的腦栓塞,還有可能引起栓塞的心臟病。由兩種以上肯定病因或病因尚未通過綜合檢查鑒定腦梗死。[1]
3結果
兩組的臨床特征進行了對比。在后環流組中,這種隱匿型的小和中動脈是常見的,緊接著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大動脈梗塞。在前環流組,大動脈粥樣硬化是常見的,接著是小動脈的阻塞。這兩組之間有顯著差異(P<0.05)
多元邏輯回歸分析表明急性后循環腦梗死被用作兩組的一種菌株。用數據采集和生化指標作為獨立變量,多元邏輯回歸分析表明Hcy,CRP和ldl-c是急性后循環腦梗死的風險因素(P<0.05)。[3]
4討論
后循環梗塞(PCI),包括小腦,枕葉,丘腦,腦干和后顳葉梗塞,是一種常見的腦梗死。損傷通常涉及呼吸、網狀激活、循環中心和其它系統。一旦疾病進展,死亡率高,嚴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最近幾年,人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急性后腦梗死的發病率也在不斷增加。因此,對急性后循環腦梗死的臨床治療和預防有很大的意義積極地進行相關風險因素的研究。急性后腦循環腦梗死的臨床特征是復雜多樣的,并且難以分辨。吐司子型分類標準目前是國際公認的腦梗死的病因分類標準。這項研究表明在后環流組的小動脈阻塞很常見,緊接著是大動脈粥樣硬化性梗塞。在前環流組中,發現了大動脈的動脈粥樣硬化,接著是小動脈的阻塞。這兩組之間有顯著差異(P<0.05)。提出亞型的分類標準有助于確定急性后循環腦梗死的臨床特征。動脈粥樣硬化是后循環缺血的常見血管病變,而病變動脈末端的血液供應區是梗塞的常見部位。急性后循環梗塞導致了約20%的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它癥狀是隱藏的,容易進行。現代研究已經表明,急性背側循環梗死是因子組合的結果。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基礎,患者的發病率較高。兩組之間沒有顯著的差異,TG和hdl-c(p>,0.05)。在后循環組里,ldl-c,CRP和Hcy的含量顯著高于前環流組的含量(P<0.05)。從機制分析來看,Hcy是含硫的氨基酸。這種血漿主要存在于三種方式:免費的半胱氨酸,Hcy的二硫化物和二硫化物的Hcy。在細胞外基質的釋放與胞內甲胺通道密切相關。在細胞外基質中釋放的高半胱氨酸的增加可以反映出它的生產和代謝的紊亂,從而影響了機體的功能。高半胱氨酸會導致血管壁上的膠原蛋白不平衡,影響內皮功能和細胞形態,導致動脈粥樣硬化。高脂血癥是導致腦血管并發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脂肪代謝異常,這使得血漿中有一個或更多的脂質高于正常的疾病。腦梗死與血清炎性因子的表達存在密切的關系。在誘發腦梗死的因素和血清炎性因子之間有許多相似之處。炎癥與CRP的產生相關。炎癥可以產生CRP,而CRP會加重血管壁破損。[4]
5結語
總結一下,急性后循環腦梗死的主要臨床特征是小動脈阻塞,有高表達的Hcy,CRP和ldl-c。Hcy,CRP和ldl-c是急性后循環腦梗死出現的主要風險因素,這可以作為急性后循環腦梗死的臨床診斷的一個指示器。
參考文獻:
[1]劉重次,蔣波.血壓變異性與急性后循環梗死患者預后的相關性[J].現代儀器與醫療,2018,24(05):48-50.
[2]龍燮.后循環缺血性腦卒中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13(18):2120-2122.
[3]吳明華,胡華白,張秀勝.急性腦干梗死的臨床特點[J].山東醫藥,2012,52(25):28-29.
[4]祝茗,王為珍,鄭茜,趙永波.后循環進展性腦梗死42例臨床分析[J].神經疾病與精神衛生,2005(02):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