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阿源
【摘要】本研究對《網絡傳播概論》課在新聞傳播學本科階段中的教學現狀進行了分析。采用基于“翻轉課堂”理念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針對教學實施標準、過程及整體教學方案進行了探索性地優化設計。
【關鍵詞】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構想探究
《網絡傳播概論》課是一門在國內眾多高校新聞傳播學科專業中開課率極高的專業核心課程。在近年來的研究生入學考試中,網絡傳播學所涉及的相關知識點也是考察較多的重點學些前沿內容。該課程主要向學生介紹人類網絡傳播活動的發展現狀及活動規律,旨在從復雜現象中發現人類網絡傳播活動的本質,并培養學生提出、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基于《網絡傳播概論》課程教學實踐的現狀分析
(一)網絡本身知識更新快導致教學難度提高
作為一門新興交叉學科,互聯網傳播涉及到信息技術、通訊網絡等其他學科,并廣泛涉獵到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如民主政治、社會抗爭與社會治理等諸多領域。其自身知識更新速度極快,學科涉獵及其廣泛等特點,導致基于以往傳統媒體的傳播理論和操作規范已很適應當下網絡傳播整體語境。
(二)現有傳統教學模式已不適應新興課程教學需要
當前我國大部分高校新聞傳播學科《網絡傳播概論》課程的課堂教學與媒介對人才的實際需求之間出現了明顯脫節。對學生而言,也是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師生需要共同配合努力,把符合當前互聯網發展潮流的思維作為指導,在基本理論和實務活動等方面應用新興教育理念、教學技術、教學方法來持續性地優化設計本門課程的教學實踐。
二、基于教學模式的分析
(一)對“翻轉課堂”模式的分析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綜合了現代信息軟件技術、微課法、互動式教學法、啟發式教學、學生自學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為一體。基于以“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為中心”的理念,充分利用現有發達網絡互動平臺及先進教學技術手段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教師由傳統課堂上知識的傳授者翻轉為學習項目的策劃者、促進者和指導者。學生由知識接受者翻轉為課前自定步調的學習者和課堂上表現和協作的主角。
(二)對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分析
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一方面強調了傳統課堂面授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強調學生基于豐富網絡教學資源的自主式學習。學生的自學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表達交流能力及信息素養在此模式中均能得到訓練提升。上述特點也決定了課程考核時需注重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適當加大形成性評價比例。形成性評價需側重對學生個體或小組學習的成果展示、交流談論等要素所體現的學習效果,教師需在教學過程中做好對學生形成性評價的各項考察指標的過程記錄。
三、課程教學實施的重點舉措
翻轉課堂教學的有效實施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果把握不好,反而會流于形式,只做到形似翻轉課堂,可實際上學生課外沒能完成自學任務,課堂上的研討活動就無法有效展開,學習效果反而更差。
針對上述問題,在本項目研究過程中,結合研究目標,課程組需重點做好以下措施:
(一)首先需要建立翻轉課堂的網絡在線教學平臺,充分利用現有的各類網絡教育平臺和技術手段,搭建起能實現混合式互動教學的有效渠道;
(二)通過課程組教師的集中備課,根據本課程所計劃講授的章節內容,具體分析每一章節知識點的學習任務、難易程度、知識更新情況等,從上述角度研究判定其具體適用哪種混合式教學模式。再根據每章節內容為之設計相關配套教學資料,設計每一環節的教學任務;
四、本方案構想的主要特色
(一)傳統的課堂講授教學、部分翻轉課堂和完全翻轉課堂相混合
在課程教學中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以部分翻轉課堂模式,既注重了一定量專業知識的傳統講授型教學,又給予學生在課外延伸性環節中的學習自由度;既能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還能有效避免由于各種因素導致的翻轉課堂形似而神不似。在混合式教學中,可以采取講授教學、部分翻轉和完全翻轉三種混合形式,根據課程內容和學情靈活選擇。
(二)教師教學活動和學生學習活動相混合
翻轉課堂顛倒了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流程,強調“課外傳授知識,課間內化知識”,這時學生學習活動和教師教學活動順序和組合也將發生不同的變化,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課堂活動主要以其問題探究或主題匯報、成果分享、討論交流、提問等形式為主,教師則成為學習活動的引導者、指導者和對話者。
(三)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混合
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既強調教師的課堂講授,又強調學生基于各類資源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因此在課程考核時也要注重采用多元的評價體系,注重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而且要加大形成性評價比例。形成性評價包括學生出勤、平時作業、小組學習效果、成果展示、參與交流的活躍度等,教師平時應做好記錄;總結性評價通常以期末考試的形式進行,考察學生課程學習的整體結果是否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
(四)教學設計體系融入混合式學習理念、配合案例庫項目庫建設充實學習內容
基于翻轉課堂的混合式學習模式樹立新理念,教師由知識型權威逐步轉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方法改革。具體來說,目標是在教改中做到“四個對接”,對接課程設定的技術邏輯體系,設計能力分解;對接教學要求,設計案例庫;對接能力要求,設計項目庫;對接學習要求,設計多元化、過程性評價方式。開發新形式,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載體,開發出富媒體化的教學資源,更新課程資源呈現形式,注重采取混合式教學,兼顧知識內在邏輯性和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接受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