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澤華
【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踐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很重要的意義。學生的實踐能力主要體現在學生能夠根據相對應的教學知識經驗,解決實際生活中出現數學問題的能力。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應著眼于學生的生活與實踐經驗,豐富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與視角,最大程度的發掘學生的潛力,從而提高小學生對于數學課程知識的應用,達到真正培養小學生實踐能力的目的。本文從小學數學課堂出發,通過創設實踐情景教學,培養小學生實踐意識;同時安排實踐活動課,讓學生徹底融入到實踐中,展示實踐成果,讓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利用實踐評價,綜合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實踐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 培養 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3-0133-02
引言
實踐有兩種含義:一是實行自己的主張,履行自己的諾言;二是人們改造自然和改造社會的有意識的活動。因為人們改造自然和改造社會要通過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實現,所以人的實踐活動可以分為內隱的腦力實踐和外顯的體力實踐。這兩種實踐是相輔相成的,不能絕然分開。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在實踐活動的具體目標中明確指出:“經歷觀察、操作、實驗、調查、推理等實踐活動,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由此可知,小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是學生在自主數學實踐活動中,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形式一般有觀察、思考、實驗、操作、調查、交流、評價等。小學數學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呢?
一、創設實踐情景,培養實踐意識
實踐意識指學生面對有待解決的數學問題時,想親自嘗試從數學角度,應用數學方法尋求解決問題。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有趣的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的數學實踐情景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
例如,表內乘法學完后,教師給每個學生發一張空白的乘法口訣表,讓學生說一說看到這張表想干什么?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躍躍欲試,想把所學的乘法口訣填入表中,會產生整理填表的行為。這對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和實踐能力很有利。又如,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比一比,一分鐘內,誰的脈搏跳得快?快多少次?”這個問題一提出,學生立即互相動手數脈搏跳動次數。這說明,實踐問題情景可以增強學生參與實踐的意識。
二、安排實踐活動,經歷實踐過程
小學生數學實踐能力的培養,離不開親身經歷的實踐活動。只有讓他們真正成為數學問題的發現者和探索者,才能使他們順利完成由外顯的物質活動向內隱的認知心理活動轉化。為此,教師應設計適合兒童自主參與的數學實踐活動,確保全員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和應用過程,在體驗性和探究性實踐活動中發展自己的實踐能力。
例如,教學“角的初步知識”時,可以通過看角、折角、做角、玩角和畫角等實踐活動,讓學生感知角的形狀、大小變化和角的特征。這樣寓角的初步認識于實踐活動之中,學生學得愉快,興趣濃,效果好。又如,教學“千米的認識”時,可利用課外活動,組織學生跑1千米路程,體驗1千米有多長。也可以讓學生量出100米看看有多長,想一想幾個100米是1千米。還可以讓學生觀察400米的環形跑道,想一想跑幾圈是一千米。
三、展示實踐成果,感受實踐快樂
學生的實踐成果可以通過實物、文字和語言等形式表現出來,及時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實踐成果,可以使學生感受成功的快樂,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逐步實現從愿學到愛學再到好學、會學的轉變。只要達到這一目的,那就無需擔心學生學生學不好數學了。
例如,要求學生把自己的想法、結論、操作過程說給大家聽一聽,把自己畫的或者做的給大家看一看,這都能起到讓學生展示自我,感受成功的作用。
四、利用實踐評價,提高實踐興趣
在培養學生數學實踐能力過程中,適時進行實踐能力評價是提高學生實踐興趣的關鍵性措施。如何進行評價呢?首先,要定好評價項目,確定從哪幾個方面去評價;其次是確定評價工具,即用什么評價。再次是確定用什么方式評價。如口試、筆試、操作、自評、互評、他評等。
總之,安排實踐活動是培養實踐能力的關鍵環節。實踐成果展示和評價是培養實踐能力的激勵性措施。小學生數學實踐能力的培養過程是長期的,其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需要教師堅持實踐探索,自覺轉變陳舊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式,努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意識和創新意識,使學生在數學實踐活動中逐步學會用數學眼光去觀察、思考、認識周圍的世界,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
參考文獻:
[1]張永曄.小學數學課堂如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J].新校園(中旬),2016(8):118.
[2]張偉,胡世琴.數學實踐活動課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實踐能力[J].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學報, 2012(3):86-88.
[3]許紅.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J]. 教育科學:引文版: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