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
摘 要:在初中音樂教學中主要教學內容以通俗音樂為主,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音樂與鄉土音樂教學中并未涉及過多,進而影響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在音樂教學中有效利用鄉土資源,傳承鄉土資源,開發鄉土資源,促使學生了解民族文化,提升學生民族認同感,從而實現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基于此,探究了在音樂教學中開發利用鄉土資源的教學策略,以此實現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發揮鄉土音樂資源的最大教學作用。
關鍵詞:音樂教學;開發利用;鄉土資源
重視在音樂教學中開發利用鄉土音樂資源,不僅有利于學生傳承發揚傳統民間音樂,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還有利于傳統文化的不斷發展,為傳統文化注入新的活力,而不會使傳統文化在人們的生活中逐漸被遺忘,并且對傳統文化進行有效的創新,從而在提高學生民族認同感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真正實現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
一、利用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音樂教學主要教學目的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鑒賞能力以及音樂審美能力。良好的教學情境可以快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并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投入到教學中,進而在教學中積極發揮自身主體作用。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情境,拉近學生與鄉土藝術之間的距離。在開展教學前,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一些鄉土歌曲或舞蹈等,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青春舞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新疆民族鄉土舞蹈,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營造熱烈的鄉土藝術氛圍,使學生融入其中,在情境中體會鄉土藝術資源的魅力,進而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與審美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二、利用實踐,提高學生審美情趣
在音樂教學中有效開發利用鄉土資源,積極利用實踐活動開展教學,使學生通過實踐體驗感受音樂的魅力,從而建立良好的價值觀念,有效發展學生的情感意志。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積極組織學生開展音樂實踐教學,讓音樂教學走出課堂,走向社會。例如,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組織學生針對教學內容開展實踐教學活動,教師組織學生利用圖書館、網絡等途徑了解鄉土藝術信息,還可以組織學生走訪民間藝人,以此深入了解鄉土藝術資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開展方言歌曲的學習,使學生體會不同民族的藝術,使學生與鄉土藝術資源之間構建良好的聯系。學生通過實踐教學活動深入體會鄉土藝術魅力,在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將學生通過實踐了解的信息融入教學中,深入地為學生進行講解,從而使學生在掌握音樂知識與技巧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通過在音樂教學中利用實踐,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的“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的積極學習思想,有效提高音樂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
三、開展探究學習,體會藝術魅力
隨著素質教育不斷推廣,在音樂教學中開發利用鄉土資源,教師應重視學生的探究學習,使學生在自主探究過程中理解與掌握鄉土音樂知識與技能,使學生體會鄉土藝術的魅力,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實現學生素質教育目標。基于此,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開展自主探究,使學生積極觀察、積極思考,從而形成屬于自身的音樂見解,并將音樂見解融入音樂學習過程中。例如,在學習《二泉映月》時,教師為學生講解作者的生平以及創作背景,引導學生探究音樂的內涵,并且讓學生總結與之相關的鄉土音樂的規律,進而使學生真正體會到鄉土藝術的魅力,促使學生具備較高的音樂素養。
四、重視創作延續鄉音鄉情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重視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能力,挖掘學生的創作潛能,真正提高學生的音樂能力,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開展音樂創作教學,有效將鄉音鄉情進行傳遞。例如,在學習腰鼓時,教師將課堂交給學生,教師對學生沒有過多限制,讓學生開展自主了解與創作,學生“玩”起腰鼓,幾人一組,你敲幾下,我敲幾聲,仿佛組成一支新的鼓曲。通過將課堂交給學生,使學生在教學中積極展示自身能力,在不知不覺中進行藝術創作,有效挖掘學生的創作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五、重視拓展教學提升愛國情懷
鄉土藝術資源是各個民族流傳下的傳統文化瑰寶,在音樂教學中有效開發利用鄉土資源,使學生開展有效的學習與創新,促使學生形成強烈的民族文化認同感,從而提升學生的愛國情懷。通過深入了解鄉土藝術,使學生對傳統文化進行更為深入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傳統審美能力,進而使學生將傳統藝術精華進行有效的吸收,進而將傳統藝術以及現代藝術進行有效的結合,構建多元化的藝術形式,實現傳統文化的有效發展。
綜上所述,在音樂教學中有效開發利用鄉土資源,提高學生對于藝術的學習興趣,學生積極融入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素養,進而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高捷.試論鄉土音樂資源在農村中學音樂教學中的開發與利用[J].新校園(閱讀),2018(2).
[2]劉瀅.論鄉土音樂資源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開發與利用[J].北方音樂,2017(8).
[3]景雅娟.小學中段音樂課堂問題行為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8.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