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彬
摘 要:初中英語教學中聽力是教學中比較薄弱的環節,也是學生深感頭痛的問題。在平時考試中,學生失分較多的也是聽力部分。為此,就如何提高英語聽力進行研究。
關鍵詞:初中英語;聽力能力;提高策略
一、教師因材施教,做到有的放矢
當七年級新生入學時,教師可對本班學生進行摸底測試,針對學生的英語基礎設計符合多數學生英語水平的教學。比如,課前,可以用五分鐘的時間強化訓練,讓新生迅速適應英語聽力教學的要求。
二、消除心理障礙,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確,興趣能激發人的創造熱情、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對學習一旦產生了興趣,就會情不自禁地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并樂此不疲。在傳統的教學中,好多一線老師不重視英語聽說的訓練,再加上教學設備落后,好多學生在小學階段就沒有接觸過英語,到了初中會緊張,無法把握有效信息。因此,我先了解學生心理,解除他們的心理障礙。在教學中,大膽創設多種靈活性教學情境,讓學生處于高昂的狀態,高效率地接受新知識。
三、教師注重語音教學
我認為學生獲取語音知識的路徑是讓學生先自學后教學,遇到疑難問題可以批注,教學要嚴格把關,因為語音質量的優劣將影響聽力水平的高低。聽者不僅僅要能辨音,還要領悟連貫語句中出現的生單詞,否則就難辨其意。掌握的詞匯量要豐富,才有利于把聽取到的信息及時處理,促使學生學生能通過聽音理解其意。
四、教師要加強對聽力訓練的技巧,培養學生良好的聽力習慣
1.先讀課文再聽錄音。先聽本節課的錄音,反復聽兩三遍,自己聽懂了基本內容后,再翻開課文來邊聽邊看書。聽讀時留意原來沒有聽懂的地方并做批注,然后脫離書本再聽。聽錄音時,要把精力集中在剛才沒聽懂的單詞、句子,留心新單詞、新短語。
2.精聽。引導學生學會放棄“自虐”式地聽,如果聽了三四遍還是略有不懂,就應該翻開書一一對應反復聽,查找聽力盲點,然后背誦聽力盲點,力爭做到脫口而出。最后把文章從頭到尾再播放一遍,直到自己全聽懂為止。
3.泛聽。首先注意范聽,聽錄音或者是老師示范朗讀,而且不能受外界的干擾。比如不能一邊寫作業一邊聽,范聽一定要靜下心來,閉上雙眼讓自己沉浸在英語聽力的氛圍中。對于一些口語教材或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力求熟悉掌握英語發音的語速、語音、語調、連讀、弱讀的能力。學生的思維得跟上錄音機播放的每一個音節。如果遇到新單詞,不管會不會念都不要停下來多想。盡可能增加“聽”的輸入量,時間長了,習慣聽了,也會自然慢慢聽懂了。
4.測聽。在這一塊訓練模式中,教師要注意調整好聽力測試的語速,語速要適中。為了使學生盡早適應這種語速,學生剛剛入門學習時應就進行速度訓練。剛聽時可能會覺得很難,一點都聽不懂,或者只能聽懂少量單詞,慢慢訓練學生就會越來越好。在評定聽力水平時,教師要用錄音機播放英語并播放熟悉的考試題型。學生要學會自我考試,自聽一段錄音,然后再對照答案給自己評分。
五、采用多樣化的有效活動,拓展課堂教學
1.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開展聽力實踐活動,使學生努力掌握聽力技巧,以便提高聽力能力。除此之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創造靈活多樣的“聽”的環境,并充分利用課外時間創設形式多樣的英語學習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潛能。
2.寓教于樂。一直以來,聽力課均采用單一的教學方式,那就是教師放錄音,學生聽并選擇正確答案。這個方法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通過多種嘗試教學,我發現學生比較喜歡英文歌曲,于是我抓住學生的心理,選擇一些朗朗上口、節奏感強的歌曲作為聽力材料,利用課間時間或者課前幾分鐘播放給學生聽,并適時呈現歌詞。這樣不僅學生的身心得到放松,而且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3.會抓住課堂教學生成資源。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及時捕捉和利用生成資源,讓魚和熊掌兼得,在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課堂教學中讓課堂生成為思維碰撞的亮點,引領學生全身心投入到知識的建構與再創造中,達到激活英語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發展的目的。因此,我是這樣做的:給學生收聽錄音或錄制VOA的節目,從“Special En-gish”開始聽,然后延伸到“Sundard English”;找校園廣播站的主管人員協商,充分利用校園廣播網播放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新穎的、趣味性強的輔助教材,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英語是一門語言,要做到常聽、常說而且還要與同學常交流,才會有熟能生巧。為此,教師在教學方法上多多改變,深入研究和分析學生,因材施教,合理地設計教學的流程,提高聽力的質量,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高晶.初中生英語寫作能力提升路徑探究[J].中學生英語,2018(34).
[2]戴惠芳.淺談初中生英語興趣培養[J].高考,2018(20).
編輯 馬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