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燕艮
摘 要:新課程改革后,新課程標準響應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提出了“核心素養”教育觀念,注重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本,注重對各個階段學生的綜合教育。而初中道德與法治新教材中,加強了對中學生的法治教育。在核心素養視域下,加強中學生法治意識的培育,這對中學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作為教師應當注重這一時期對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主要從核心素養視域下,從教師的角度出發,對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識的策略進行分析:教師要提升專業素養,以身作則,起到榜樣帶頭作用;課堂教學有效結合生活實際,使課堂變“真”效;靈活處理教材,挖掘教學資源。
關鍵詞:核心素養視域;法治意識;培養策略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逐漸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使學生形成正確的高尚人格與品質,同時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這就是“核心素養”。而隨著初中部編版道德與法治教材的廣泛使用,國家越來越重視青少年法治意識的培養,而此時的初中生正處于叛逆期,又是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他們的道德品質與法治意識的好壞直接影響國家的未來,因此,加強中學生的法治意識尤其重要。因此,教師只有在圍繞核心素養的理念下進行教學,才能真正培育學生的法治意識,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從而為實現高效課堂奠定基礎。下面我將在核心素養視域下,從教師角度著手,對初中生法治意識的培育策略進行分析:
一、教師要提升自身專業素養,以身作則,起到榜樣帶頭作用
2017年教育部編審的初中道德與法治增加了許多法治教育內容:教材引用了大量憲法條文、涉及法學基礎理論和憲法學理論等。這對教師專業化和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能準確解讀其含義。這就需要教師加強相關理論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只有教師自身專業素質過硬,才能使學生對其信服,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產生影響。同時,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一定程度上教師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若想實現在核心素養視域下對學生法治意識的培育,則教師自身要提升專業素養、以身作則,才能在日常生活中為學生起到榜樣作用。
例如,在教學八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第六課“我國國家機構”時,教材重點介紹了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以及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等國家機關,闡明其性質與職權。然而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確立國家監察委員會是最高監察機關,這時需要老師們及時了解新的法律及機關部門,幫助學生認識這些國家機關的不同,使學生對教師的學識充分認可,從而跟隨教師的腳步積極開展本課的學習。
二、課堂教學有效結合生活實際,使課堂變“真”效
道德與法治這一新教材強調引導學生自主參與豐富多樣的活動,在體驗、辨析與踐行中生成知識,提升能力,形成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在教學中也要求加強課堂互動,鼓勵學生表達自己、分享成果并相互質疑,促進反思與自我修正,以達成教學目標。在核心素養視域下培育學生的道德法治意識,若教師仍然是長篇大論式的講解與舉例是毫無作用的。因此,教師對學生的法治意識的培育,應當結合生活實際當中的案例,使學生可知可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設身處地地感覺到道德法治在其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才能真正地去主動探究,從而使道德法治意識與觀念在其心中生根發芽,使學生成為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例如,在教學八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第九課“維護國家安全”時,教師為學生展示《一個漁民的重大發現》這一案例,使學生認識到維護國家安全你我都可以做得到,學生通過交流分析,意識到危害國家安全的隱患就在我們身邊,促使學生為維護國家安全貢獻智慧和力量,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義務,從而增加學生的法治意識。
三、靈活處理教材,挖掘教學資源
鑒于每個學校的學情不同,在處理教材上,我們要做到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努力實現教材的嚴謹性和教學的活潑性相統一,教材的相對穩定性和社會生活不斷變化性的有機統一,才能充分發揮好教學資源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充分利用師生的生活經驗,挖掘符合自己學校學情的教學資源,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實現教學目標。從而,我們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增強學生的法治
意識。
例如,在教學八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第八課“堅持國家利益至上”時,為了讓學生更深刻領悟到維護國家利益從我做起,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列舉了2017年國際乒聯成都中國公開賽,我國國家男子乒乓球隊3名主力隊員棄賽一事為例,讓學生明白棄賽、罷賽行為是嚴重錯誤的。它不僅有損運動員頑強拼搏向上的良好形象,也給國家抹黑,損害了國家利益。一件跟學生緊密相連的小小案例,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該課的重要內容,并且讓學生能貫徹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增強維護國家利益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在核心素養視域下若想真正地去培育初中生的法治意識,單憑一個教師的力量是無法完成的,因為法治意識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個細微之處,它不是靠政治教師或者班主任個人的力量來實現,而是應當所有的教師共同配合、“協同作戰”,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地得到培育,才能真正地實現其自身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志平.基于法治素養培育的高中政治課堂[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6(3).
[2]張志紅.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途徑 以高中政治教學為例[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2015(12).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