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群芳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教學的深入推廣,初中教師為了能夠完成教學目標,不再以傳統模式進行教學,在教學中開始使用一些新奇有效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在教學中的注意力,以及培養學生在學習中能夠舉一反三的思維能力,重視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而提高數學教學中的學習效率。針對初中數學教學進行了分析并探討了滲透數學思想的方法。
關鍵詞:初中數學;滲透;數學思想;數學方法
隨著社會發展的需要,傳統的教學模式慢慢被新式教育所淘汰。隨著素質教育的普及,初中數學教學也開始不斷推陳出新,在教學中,先搞清楚什么是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再將它們滲透到數學教學中,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更高的學習效率,進而使教學工作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熟悉教學大綱,正確選擇教學方法
1.明確基本要求,滲透“層次”教學
在《數學大綱》中,主要將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劃分為“了解”“理解”和“應用”三個層次。在數學思想中,數形結合思想、分類討論思想、整體劃歸思想、類比思想、函數思想等,老師都應該要求學生對其理解。不過,也有部分數學思想在教學大綱中并沒有明確指出,這些則需要老師在課堂上對同學們進行額外的講解與拓展。例如在解方程組或利用新知識解決問題時,都會用到一些數學思想簡化其解答路數。其中,化歸思想在數學思想中是出現最頻繁的一種,它可以說是貫穿在整個初中數學教學中。另外,在數學方法中,換元法、圖像法、配比法、待定系數法、消元將次法等都是初中數學課本中常見的數學方法。通過這些數學方法,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可以將繁化簡。靈活運用這些方法,既能提高做題速度又能深入理解所學內容。
2.相輔相成的數學思想與方法
對于初中數學思想和方法的內涵與外延,在數學界其實并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數學的思想和方法兩者之間的關系相輔相成,很多時候,它們之間更加具有通融性。數學方法可以說是一種比較具體的根本程序,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久而久之,數學方法就會演變成一種數學思想。對于數學思想來說,它是數學的靈魂,是一種比較抽象的東西,因此更加要求學生要加深對它的理解。在數學教學中,只有將數學方法與數學思想融會貫通才有助于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認知,在學習中能夠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
二、“部分”創新教學
所謂部分創新教學大意是指在原有的教學大綱中,教學內容仍嚴格依照大綱來講,而教學的方式方法可以有所創新,使用同學們更容易接受的教學方法教學,并按照《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完成教學就是“部分”創新教學。
1.將思想方法巧妙融入教學
相比較于高中生來說,初中生的數學知識還都是一些基礎的內容,所以如果將數學思想進行單獨傳授,對他們來說還比較吃力,所以,如果要傳授給學生一些數學思想并讓他們能夠了解這種思想,就可以在教學中通過數學知識的傳授,將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滲透到教學中去。另外,教師在授課時,尤其是講解一個新的概念時,應該注意幫助學生弄清楚這個新概念的由來、定理、相關法則、公式等。另外,拒絕“填鴨式”教學,不能一味對學生灌輸概念而忽略掉學生是否真的可以理解。這時,將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深入到教學中不失為一個好的契機,在教學中,教師應該要提前準備好教學教案,在教學中潛移默化將數學思想帶入到教學中,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加容易理解,也使教學難度大大降低。
2.訓練“方法”,理解“思想”
現在數學教學中,數學思想的內容比較廣泛,難易程度也相差很大。所以,在進行滲透教學前,首先要求教師一定要對初中三年的教材做到熟悉掌握,吃透教材中的各種知識點,繼而對教材進行分析、總結和挖掘,最后將教材中的知識點進行分類、歸納、總結,最后根據教學大綱在教學中適時植入教學方法。此時應該注意的是,在對學生滲透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時,應該針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擅長領域等全方面考慮進行滲透教學。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空間幾何內容時,可以引導學生多接觸一些實際物體或者在思考這些問題時將實際物體帶入到數學知識中。對于空間幾何問題,尤其是折疊問題,有些學生抽象思考能力達不到要求時可以借助一些工具進行思考和轉換,最后通過接觸熟悉后再進行歸納總結。這樣一來,滲透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就得到了有效的實施。
3.將方法與思想融會貫通
在初中數學的授課過程中,應該注重數學知識的反復講解、練習,只有通過不斷的練習才能將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另外,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應該讓同學們自覺養成舉一反三的意識,在學習中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思想模型,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模型。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針對不同學生建立不同的培養方案,使學生能夠輕松了解并掌握。
總之,隨著素質教育的普及,創新是教學中必不缺少的一項工作,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建立自己的思維系統,在學習中舉一反三,這樣一來,不僅活躍了課堂氛圍,也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何安.淺談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J].新課程學習(上),2013(11):117-118.
[2]張禮.初中數學教學如何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J].新課程(教師版),2006(4).
[3]張興磊.淺談小學升初中數學總復習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4(14):23-25.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