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淑真
摘 要:不同學生的學習天賦是有差異的,相應的,初中學生在學習數學這門學科方面也存在著很大差異性,如何針對這種差異性做出針對性教學,已經成為現階段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對初中數學課堂差異性教學進行了探討,參考了國外經驗,回溯了我國差異性教學的起源,然后結合我國國情,對初中數學差異化教學提出了相關意見。
關鍵詞:差異性教學;初中數學;教學改革
教師是課堂上的關鍵人物,一名教師的教學方法將對他的學生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在初中階段,學生往往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學習觀,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這個關鍵階段,教師采取差異化的方法至關重要,不僅能使自己學生在知識獲取方面的成功,也將對學生的認知建設產生的巨大影響。我國在差異化教學方面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人們就有相應的認知,而國外也有國家早早就進行了相關探索,并留下了寶貴的經驗借鑒。我國在這方面還有一些不足之處,起步晚、不夠重視、條件受到限制等。差異化教學在我國初中數學課堂的采用必將使數學這門充滿理性光輝的學科大放異彩,在初中數學的教改過程中將會起到里程碑式的作用。
一、差異化的內涵和在古今中外中外的應用經驗參考
1.承認差異化在學生群體中的存在
每一個人都是生而不同的,這是顯而易見的。雖然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很多共通之處,但是不同的人在同一方面會有不同的側重之處和不同的深淺程度。這體現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就是指不同學生數學天賦不同,即對相同或不同的數學教學內容的擅長理解程度存在差異。有的學生擅長文科類的學習而不擅長理科類的學習,有的學生擅長幾何內容的學習,有的學生擅長代數內容的學習等。針對這種差異,教師應該采用針對性的教學方法,而非“一刀切”,要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哲學觀指導下采取行動,這樣才不會犯形而上學的錯誤。
2.差異化理論在我國的提出兼采取實踐的溯源
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差異化教學的理論,并作為自己的教學的指導思想指導自己教學過程中的實踐。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事實上他通過給學生問答解疑過程中就踐行了這一觀點,同樣的問題面對不同的學生,孔子會給出不同的答案。
例如,在《論語》中就有記載:子路和冉有分別問孔子是否“聞斯行諸”,孔子卻給出了“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諸?”和“聞斯行諸”的不同答案,孔子對此的解釋是冉有做事畏縮,所以激勵,子路做事魯莽,所以抑制。由此看來,承認學生的個體性差異,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將會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當然為人處世和數學教學還存在著很大差異,然而卻有著共通之處。
3.差異化理論在國內外的實踐經驗
美國中小學對差異化教學方面的重視和實驗,主要體現在對不同學生不同學習興趣的關注。美國重組班級教學組織形式,對學生采取差異化的管理和引導方法,在傳授學生的知識的同時使學生認識到了自己與他人的不同之處,使學生發(fā)現自己的學習差異性,從而確定長遠的目標。在臺灣有“種籽學苑”的建立,種籽學苑建立于1994年,是學生家長創(chuàng)辦的,采取小班化教學,這使得教師能夠充分與班級里的學生進行有效充分的溝通,應對突發(fā)狀況,不至于發(fā)生對某一學生關注度不夠產生疏忽的狀況。反觀我們以往的教育方式,不得不說我們的教育還存在很大問題,那就是對學生的教育過于簡單粗暴,被稱為“應試教育”并不為過。
二、差異化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建議
1.針對我國國情采取班級內部組織上的改動來實現差異化教學
眾所周知,我國人口眾多,適齡上學學生數量龐大,相對的教育資源卻比較有限,因此采取臺灣省“種籽學苑”式的教學未免有些不切實際、癡人說夢。既然采取小班化教學的方式并不可取,那該如何來辦呢?針對自己班里的較多學生,我建議采取分組的差異性教學方法。班里學生過多,教師不可能一個一個地認真對待,畢竟精力有限,這時可以根據自己班級里學生的不同學習狀況采取分組的辦法。這要求教師分組前應該仔細觀察,分組應該秉行具有相同品質與互補品質皆有的原則。即該組內的學生學習興趣針對趨向都比較類似,但是又互補,可以互相提拔進步。如舉個最粗糙簡單的例子,將班里的學生分成幾何和代數兩組,但是組內必須有成績比較優(yōu)異的學生與成就差的同學。讓成績優(yōu)異的同學給成績差的同學交流自己經驗,并幫助他們學會解答題目。再在組內選擇樂觀開朗、善于表達的學生定期向老師反饋小組內學習狀況,以便老師隨時做出及時變動。
2.針對不同小組采取布置不同教學任務和作業(yè)的方法
不同小組在學習方面的側重點不同,這是老師根據調研出來的不同學生的特點和愛好分的,既然如此,老師就應該針對不同小組制定不同的任務和作業(yè)。即針對學生的差異化布置不同的作業(yè),針對薄項展開行動。但是這里不同小組在完成作業(yè)后應該進行主動交流,互通有無,使老師布置的作業(yè)最終在所有小組內都進行了流通應對,從而產生相應的學習效果。
在初中數學課堂上采取差異性教學必然會花費老師的更多精力,但是無疑也會使老師的能力得到錘煉。這里老師不應該采取唯分數論的粗暴態(tài)度對待學生,應該采取情感差異化教學,對不同性格不同成績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應對方法,從而更好地完成授道目的。
參考文獻:
[1]程向陽.新課程視野下的差異教學[J].教育探索,2015(9):13-15.
[2]姜智.差異化教學理論的哲學思考[J].集美大學學報,2015(4,8).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