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芬
[摘要]在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推動下,體育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體育教學始終與學生“運動興趣”息息相關,要提高體育課的教學效果,首先要以提高學生“運動興趣”入手,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激發學生進行體育運動的熱情,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體育教學;激發興趣;策略方法
體育教學不僅具有傳授體育科學知識和基本技術的任務,還有提高學生智力和培養學生意志品質等任務。因此,在體育課中無論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應該具有本學科所具有的趣味性,而恰恰是這種趣味性才使得體育課上千篇一律的跑、跳、投等枯燥機械的重復動作練習,變得具有游戲般的樂趣。這樣,學生才能愛上體育課,在樂中學,在學中樂,能夠成功地調動學生的運動興趣,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積極地參與到運動中來。因此,教師無論是教學內容的選擇還是教學方法的更新,都應十分關注學生的運動興趣。 例如,在藍球教學課上為了提高學生興趣,我在準備部分設置了“投活動籃比賽游戲”,這是在學生初步掌握了傳球、運球和雙手胸前傳球動作后,用比賽和游戲的方式加深學生對籃球活動的認識,是提高學生籃球運動的能力和培養興趣的有效方法。具體做法是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兩隊,各隊指定三人手拉手圍成一個圓圈,作為“活動籃”。“活動籃”可以在對方半場限制區內任意移動。游戲開始,雙方互相攻守,進攻方設法通過運球、傳球,投中由本方隊員設在對方限制區內的“活動籃”,“活動籃”應主動配合,接住本隊投來的球。投中得2分,投中后由對方雙后場發端線球轉入進攻。防守過程中搶到球,可隨時轉入反攻。在規定時間內,以得分多的隊為勝。 游戲比賽中,不得抱球跑,不能推、拉、打、抱對方隊員,不得用腳踢球,違者由對方隊員在犯規地點附近發界外球。游戲時,各隊攻守隊員可在下半場互換;“活動籃”學生可即時調換,注意比賽時間不宜過長,全場以10?——15分鐘為宜。教師在分組時,要根據學生差異合理搭配,這樣能夠激發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使其積極主動地完成學習任務。
體育課完成的效果如何,始終與學生“運動興趣”息息相關,要提高體育課的教學效果,就要以提高學生“運動興趣”為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相信很多體育老師都發現一個現象,在體育課中總有一些學生對體育活動參與熱情不高或者應付了事,喜歡自由式或放羊式的體育課。在平時的生活中很少參與體育活動,原因就是學生“運動興趣”不高,如何利用現有的條件和設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本人著重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一、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達到適時運動,激發樂趣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法,而不必強調為了達到運動量而完成的教學目標。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分配的前提是:1.對某些運動項目有著共同的愛好。2.身體素質相近。3.彼此間能建立信任感和集體榮譽感。在這些前提下分出來的小組會為達成教學目標起到鋪墊的作用,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選擇各小組不同的運動方式,由學生自我制定游戲規則和運動方式,教師只是在旁邊進行相應的指點,由于是學生自我開發的課程,學生就會積極地參與到課程中來。如我在一節足球“傳接球”的教學課上,從熱身開始利用游戲使學生很快進入狀態。熱身:球傳到兩個標志物之間(20分鐘);場區:2/3場;組織一路縱隊進行:1.慢跑。2.行進間做牽拉。3.兩人一組一球,聽到指令后將球傳到兩個標志物之間,一人傳球一人跑動接球。指導要點:活動充分,抬頭、傳跑時機。練習:1.傳接球,移動中完成動作,注意傳球的時機,接球后下一動作的連接。2.行進間,W傳球(30米),至少傳5次球。3.3v1搶圈,傳球時可以嘗試一腳出球。要求學生在練習時要抬頭注意觀察傳接位置,傳球要準確到位。
此外,學生還可以參加室外活動來改善大腦的疲勞程度,一些體育運動便成了滿足他們這種需要的源泉,學生在運動中尋找到了樂趣,從而達到了培養“運動興趣”的目的。如果這些體育運動不能滿足學生運動的需要,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那么他們就始終不會體會到運動給他們帶來的快樂和喜悅。在體育教學中,枯燥乏味的練習,會使學生產生厭倦的心理,這樣就很難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也就達不到體育教學的目的。所以,在體育課的基本部分,根據教學內容穿插一些游戲,對提高學生培養“運動興趣”起著積極作用。例如,在短跑課上,需要提高學生的反應速度,以原來那種蹲踞式起跑開始練習的方法,已經不能再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形成了學生被動的“學”。現在可以采用一些游戲進行練習,將學生分成若干組,如“背向起跑”目的是提高反應、快速起跑能力和靈活性。在這個游戲上我首先將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6——8人,開始時學生背對跑道蹲在起跑線后,兩手扶地作好起跑的“預備”姿勢。 聽到發令,迅速轉身起跑,在1 5米處設有裁判員,根據到達先后排出名次,然后將各組同名次者排在一起,再進行比賽。起跑的姿勢可以是坐、俯臥、仰撐等動作形式,還可以利用背向跑動方向、側向跑動方向、坐在地上等動作,預備在起跑線后,聽到口令,馬上起跑。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從而培養了“運動興趣”。
二、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好勝感,參與運動,體驗樂趣
在學生達到一定運動量后,不必拘泥于固定教學手段,我給學生的任務是,不管采取何種方式,只要能達到運動量即可。經常做的一些運動已不能提起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能否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生的興趣就成為一節課是否成功的關鍵。那么,在進行準備活動時,利用游戲“喊號追人”的目的是為了鍛煉學生的速度及反應能力。課前準備:在空地上劃一直徑為10米的圓圈,組織學生站成圓圈,從排頭開始1-4向后報數,要求每人記住自己的號數。游戲開始時,每人按規定方向沿圓圈慢跑,在跑步中聽到教師喊“某”號時,該號數的人立即離隊從隊外沿圓圈向前疾跑去追趕前邊的同號人。在跑回原位之前以手觸及前面同號者得1分,如追不上,跑至自己原位時歸隊,重新開始。這種游戲擺脫了那種單一的直線跑形式,也可以在運動時采取各種模仿動物跑的動作和方式,使學生感到新鮮和好奇。這樣的游戲方式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為這節體育課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
三、循序漸進,增強樂趣
在上足球課時,一開始就傳授他們胸部停球、凌空抽射等難度較高的動作,他們在初期會感到好奇,可到了練習時,發現自己無法完成這個動作,從而失去了信心,那么,這節足球課也將以失敗告終。教師要采用“循序漸進式”的教學方法,從最基本的腳內側踢球開始,逐漸增加難度。例如,“定點射門柱子”練習,組織學生分兩部分進行練習,第一部分練習為15米-20米射門橫柱,第二部分練習為10米左右射標準桶,要求學生射門動作到位,擊球點準確,能精準把握射門支撐腳和球的距離,注意支撐腳的角度和轉體的協調發力,使用恰當的力量。這樣學生在學會一個動作后,就會產生一種成就感,從而提高了對下個動作的興趣,在整套動作完成之后,學生們雖感到非常辛苦,但也獲得了成功所帶來的喜悅,培養了學生的“運動興趣”。
四、平等對待,普遍樂趣
如果單純是為了培養幾個“尖子生”,那么大多數學生就不會產生運動興趣。例如,在上籃球課時,有的同學基礎較好,動作掌握的既快又準,而有的同學基礎差甚至沒有基礎,協調性又不好,假如在練習時重點讓基礎好的去練,而忽視了基礎差的學生,會導致學生越差越遠,最終失去了興趣,這樣一來,就無法達到體育教學的目的。所以,在體育教學中,水平高與低只是起點問題,體育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大多數學生掌握教師所傳授的知識、技術和技能,讓學生對運動產生更多的樂趣。
綜上所述,體育課是學生樂于參與的一門學科,但是,如果把握不當,或教法單調,就會使學生興趣乏味,而體育興趣是積極主動參與體育活動的原動力,是形成良好體育習慣的重要條件。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直接影響到了體育教學的效果。體育教學不單純是傳授體育技能,而是應當將培養體育興趣作為體育課的首要任務,進而使學生對體育產生情感,并能持之以恒,終身受益。
參考文獻:
[1]邵偉德.體育教學心理學[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
[2]中華人民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體育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責任編輯 陳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