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知魚 毛娜冰
摘 要: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應用型本科與職業教育有了長足進步,目前圍繞發揮企業重要主體作用,促進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從根本上以行業企業轉型升級為導向,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有效提高人才質量。由于此類高等院校注重人才崗位技能培養的基本特點,思想政治教育開展出現受阻現象,在此過程中充分發揮職業院校優勢,推動校企一體化教學模式,從根本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質量,培養出符合行業企業轉型升級,社會進步需求,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發展的高技能型綜合性人才。
關鍵詞: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思政教育;教育教學改革
伴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不斷深化改革,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需求日益迫切,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建設者與接班人不光依靠過硬的專業技能,全面提升人才質量,增強畢業生個人素質,增強思想政治意識,對于目前職業教育的發展尤為重要,面對前所未有的變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構建一體化職業教育體系,以“工學結合,校企協同育人,過程共管,成果共享,優勢互補,校企雙贏”為合作理念,利用市場標準和企業文化進一步促進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發展,以社會發展為導向,促進畢業生價值觀念和思想意識的形成與培養。
充分發揮應用型本科及職業院校自身優勢,有效利用專業實習實訓資源,形成常態化、規范化校企一體化教學平臺,以三全育人為指導思想,圍繞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職業綜合素養提升為目標,通過理實結合的手段,在實際教學、生產過程中有效利用實際案例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的新方式,是擴展人才思想政治素養的新路徑,同時也是實現企業與學校雙贏的必然選擇。
1.深化產教融合的對職業教育的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工作報告中用“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睘楦叩冉逃l展指明了方向,有效利用高校與企業優勢資源,充分發揮職業教育的專業性與技能化、市場性與生產化,雙師型與雙證書的特點,理論結合實際,有效提高人才職業能力與全面素質。產教融合即為生產與教學相互結合,通過理論指導實踐,再通過實踐鞏固理論知識,形成“教學性產學流程”與“生產性學習流程”的有機結合[1]。
產教融合是《國務院關于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提出的新目標訴求和特點祈向。,以產業轉型升級為背景,形成“一體化”教育教學模式,有效促進職業教育發展,切實培養出符合行業、企業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產教融合的特質是將生產與教育深度融合,以有利于行業發展,促進學校辦學與地方經濟發展的對接,教學工程與項目生產對接,促進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適應行業發展的高質量人才,離不開學校與行業、企業的有機融合,校企合作作為培養創新型、綜合型人才的一種重要教育模式,有效地將學校與企業各自的優勢實現資源互補,以創新模式打造人才培養計劃。通過全過程、全方位一體化教學體系,有助于技術人員雙向培養,有效的提高人才創造能力;通過企業實際項目,有效提應用型本科及職業院校師生的適應能力以及實踐動手能力;企業參與到職業院校的教學過程之中,可是高校更全面的了解企業崗位技能,有針對性的強化人才技能與素質教育,應用型本科及職業院校師生投生與企業項目實踐的過程可進一步提高對當前行業的了解,有效推動新技術研發與科研成果。
2.職業教育自身特點及思政教育現狀
伴隨著社會發展與教育事業的不斷進步,我國高等院校近年來不斷擴招,生源質量也隨之有所降低,尤其作為第三等級的應用型本科與職業院校,只能通過降低錄取分數線或按比例接收中職對口學生的政策吸引生源。這樣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辦學規模,但與此同時造成生源素質的下降,從改革開放后的“天之驕子”變為了更注重切身利益的“打工仔”,部分學生還出現學習目標不明確,混文憑的現象,老師在實際教學中的教學要求與學生接受能力不相符的現象[2]。此外由于職業院校的特殊性,就業率對于大部分職業院校來說都是明顯指標,出現“能力本位”思潮,既重視學生的技能與職業能力,降低了學生的知識水平與素質積累,學生在校學習過程中更注重專業課程的學習而忽略了公共基礎課程的重要性,思想政治課程尤為凸顯,無法在大學期間完全樹立一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得職業院校畢業生在剛剛步入企業后能夠充分發揮專業技能與職業技能,但在企業發展和個人升遷的過程中逐漸顯現出全面素質的不足。
3.充分利用校企合作開展職業院校思政工作
隨著我國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步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以后,主要矛盾也隨之發生了變化,與此同時,職業教育隨著近年來的蓬勃發展,也顯現出人民群眾和經濟社會對優質職業教育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對高素質人才的不斷需求,在原有校企合作基礎下,需要進一步增強合作內涵,豐富和夯實“引企入?!薄盎旌纤兄啤薄艾F代學徒制”“訂單培養”以及標準共制、專業共建、課程開發、教材共編、實訓、實習基地共建、企業培訓、師資、科研交流合作、技能培訓等多方面的合作形式和基礎,以有效實現新形勢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互動機制、共享機制,相互協作,不斷推進深層次校企合作發展的內涵建設[3]。以培養學生“工匠精神”和“職業核心能力”為導向,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機制創新,將校企合作陣地前移,充分發揮校企雙方優勢資源,有效促成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共贏。全面深化改革,實行三全育人,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工作大會上為我國教育事業指明了方向,始終明確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么培養人,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應是高校必不可少核心內容,應用型本科與職業教育在這個方面應充分發揮自身特點,全面推進思政課堂與課堂思政相結合,利用實習實訓資源與校企合作模式,創新教學模式與課堂多樣化的同時,幫助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至于全面提升個人素質,真正做到知識傳授、能力提升和價值引領的一體化教育全過程,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充分發揮高校、行業企業各自優勢,將實際生產與理論教學相互融合,有效突破思想政治課堂枯燥、對專業幫助較小的抵觸心理,其實做到思政課堂與課堂思政有限銜接,實現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將進一步提升應用型本科及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使這類學生畢業之后面對社會、面對企業、面對真實項目做到不畏懼、不動搖、勇擔當、肯吃苦、愿奉獻、守規矩,真正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者與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楊運鑫,羅頻頻,陳鵬.職業教育產教深度融合機制創新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4,35(04):39-43.
[2]江燕,班高杰.提升思政課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J].中國高等教育,2017(11):51-53.
[3]蘇東海,楊彥如.產教融合? 提升高職院校內涵建設[J].中國高??萍迹?014(03):54-55.
作者簡介:
劉知魚(1989-),漢族,男,河北,碩士,研究方向:西班牙語教學,高校學生管理,高校校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