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婧博
摘要:在課堂教學中,最關鍵的問題是提高課堂效率,正確指導學生探索知識、增長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等各方面的能力。而在新課程背景下,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理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興趣,在很大程度上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有直接關系。在課堂的教學中,教師進行啟發式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興趣教學;心理學;啟發式教學;教育心理
國內有關興趣的心理學研究或者學習興趣的研究方面的文章有很多,從總體上來說這些文章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是有很多文章是對在教學過程中的實踐經驗的總結,很少有文章對產生興趣的機制和原因進行深入的理論方面探討;二是國內有關興趣的心理學的研究很少,主要的理論研究大部分都集中在介紹國外的理論研究成果,介紹國外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對文本興趣的研究方面,對其他方面的研究很少。國內少有的對理論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本興趣機制的討論上,這是國內對興趣心理學研究的主要現狀。
西方對興趣心理學的研究主要是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的,并且在理論上取得了重要突破,其中最重要的突破之一是把興趣分為個人興趣和情景興趣。
一、“新穎性—復雜性和可理解性”評價模型
Paul J.Silvia認為,興趣的評價模型理論是“綜合的和延伸的”,能綜合這些不同領域,能揭露它們之間內在的一致性和解決它們之間互相沖突的問題。Paul J.Silvia對各個領域的興趣機制進行了實驗研究,并提出了興趣的“新穎性——復雜性和可理解性”評價模型。這種評價模型的前提假設是,興趣是一種情緒。近年來,心理學家普遍把興趣看作為一種情緒,認為“興趣是一種與好奇、探索和信息搜尋有關的一種情緒”。
情緒的評價理論認為,情緒來源于對客觀事物的主觀評價,人們評價事物的意義,這些評價導致情緒產生。假如情緒產生于評價,那么是什么評價使興趣(情緒)產生呢?興趣來自于對事件的兩種評價。第一個評價是事物的新穎性或復雜性,即事物具有新鮮的、出乎意料的、復雜的、難以處理的、令人驚奇的、神秘的模棱兩可的等特性。第二個是事物的可理解性,也被稱為個體的因應能力評價,因為它關涉人們是否有技巧、知識和資源應付事件的評估??傊?,如果人們認為某種事物是新鮮的或復雜的和可以理解的,他們就會認為該事物是令人感興趣的。為了簡潔和易于理解、應用,可以把兩個維度變為新穎的和可理解的復雜性。
許多實驗研究表明,這兩個評價維度能很好地預測興趣。在控制了個體的好奇心、開放性和材料的愉悅性等干擾變量的情況下,一個用圖片為實驗材料的實驗發現,興趣依賴與圖片的復雜性和被試的因應能力兩種因素。當圖片復雜性高時,因應能力能夠預測興趣(R=.41,p<.001,95%CI=.21-.58),發現(復雜的)圖片讓人感興趣,低能力組發現復雜的圖片不令人感興趣;然而當圖片復雜性低的時候,因應能力與興趣無關(R=-.09,ns,95%CI=-.31--.14)。實驗還發現,圖片的復雜性與個體的因應能力在預測興趣中存在交互效應。當復雜性低時,因應能力并不能預測興趣,然而當復雜性高時,因應能力很好的預測性趣,并且這種效應并不受個體差異(被試間差異)的影響。說明這種效應適用于不同的文化和年齡,也適用于不同的刺激和測量興趣的不同方法。
二、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
心理學研究證明,成功的體驗能夠使人增強信心、克服自卑感,淡化挫折、失敗帶來的心理壓力。人們從事任何的活動,都有一種要到達目的的愿望,當活動取得成功,愿望到達的時候,就會有一種心理上的成就感。這種成就感,又產生一種追求,想繼續取得成功的需要,產生了進一步的動機和興趣。學習也是如此,缺乏學習動機和興趣,學習上便很少取得成功。如果我們幫忙他取得一點成績,并給以鼓勵和支持,使他轉苦為樂,這就會造成他們學習轉變的開始。
課堂教學中,教師評價的好與壞將會影響到學生繼續學習的用心性。評價得好,會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用心性,拓寬思路,有利于更好的掌握下一知識;評價不得體,會挫傷學生的用心性,學生會失去信心,對于用心性甚至是毀滅性的打擊。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避免直接的否定評價,應采取得體、鼓勵性的評價。學生答題正確時,要加以鼓勵,如“你真棒”“verygood”;出現錯誤時,應給予指導;思維受阻時,應善于啟發誘導,如“你思維很敏捷,再想一想?能否說得更完美些?!薄昂芎?!你有動腦筋,下次再接再厲”“大家起來幫忙他?!钡?。促使學生獲得成功,使之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功。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把一些簡單的問題留給他們,讓他們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產生學習的用心性。
法國的雕塑藝術大師羅丹說過的“美是到處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因此,教師不能用一把尺子、從一個方應對所有的學生進行分等,這種評價方法不能真實地反映每一個學生的真實狀況,而是就應針對學生個體的不一樣的學習狀況,制定不一樣的學習目標。當學生有到達目標時,教師應當不吝嗇表揚,在不一樣的場合給予鼓勵和贊賞;對于沒有到達預定目標的學生,我們就應幫忙其分析原因,如一張考卷;我們能夠根據上方的失分狀況,幫忙其分析哪些是他不就應失分的題,哪些是他由于知識掌握缺漏造成的失分,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幫忙其重新建立自信心。
三、增強趣味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眰鹘y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比較呆板,黑板加粉筆,教師在上方講,學生在下方聽,學生的地位消極被動,教學氛圍沉悶,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當讓學生感到搞笑和新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圖片、模型、投影、幻燈、錄像、多媒體課件等來豐富課堂教學。如,在講授甲午中日海戰時,先讓學生觀看一段甲午中日海戰的錄像,這樣就使學生對這場戰爭有一個直觀的印象;在講到為什么中國會失敗時,再讓學生觀看截取的有關的錄像片段后讓學生進行歸納和總結。這樣能夠更直觀地向學生呈現抽象的、不易明白的材料,激發學生的想象,變抽象為具體,從而使教學活動教得生動、學得活潑、練得扎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