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
【摘 要】有效的問題情境不僅有助于調動課堂教學的氣氛,還可以調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燃起學生學習的熱情。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果能夠利用好這一點,借助學生的好勝心理,能夠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讓學生轉變被動學習的狀態,達到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效果。文章結合活動、故事、生活和開放式模式等方式設置有效問題情境的情況進行闡述,希望可以為教學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問題情境;創設方法
數學問題情境是學生能力提升、促進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源泉,也是溝通現實活動和生活實際、連接具體問題和抽象問題的橋梁。良好的問題情境,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體驗,從而讓學生在知識儲備庫中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怎樣做才能確保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呢?筆者認為可以結合以下幾點進行:
一、結合活動的方式設置問題情境
教學中,學生不僅要學習教材中的知識,還需將這些書本上的知識學會運用。因此,教師需要結合自己的情況,全面地分析數學教材。在問題情境設置的過程中,教師要拓寬自己的視野,將小課堂轉變為大課堂,通過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繼而讓活動中包含的數學知識進行濃縮化,實現課堂教學由大變小的過程。
例如,在學習平均數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呈現出靜態粉筆直線,讓學生們結合自己學習的知識和生活中的經驗,試著將這條直線進行評分。當學生們動手的過程中,就會對平均數概念有一個獨特的見解。之后,教師再把這一概念融入到一些活動中分東西的問題情境之中。在實際問題情境的滲透下,學生們開始自主地探索學習的內涵,并開始自主地認識不同的知識,繼而加深對平均數內容的理解。
在活動方式引導中,學生們發現平均數的意義之后,學習積極性得到調動,學習的興趣得到激發,教學的有效性也會因此得到顯著提升。學生在問題探索中體會著學習數學的快樂,課堂在活動中也會出現一種看似散亂實則凝聚的狀態。
二、結合故事的方式設置問題情境
眾所周知,小學生都喜歡聽故事。因此,如果能夠將教材引導編寫成不提供的小故事,讓學生在故事中學習數學問題,這樣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有利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當中,繼而推動教學質量的提升。
比如,在學習線段時,教師可以通過小白兔找蘿卜的故事引導:通往蘿卜地中有兩條路,一條路是直的,一條路是彎彎曲曲的道路,同學們幫助小白兔選擇一下,到底通過那一條路可以先走到蘿卜地里呢?
學生們在故事的引導中,都開始為小白兔出謀劃策。小學生的積極性得到調動,開始結合自己學過的知識思考問題。在學生們思考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體會到幫助他人的樂趣,還可為學生營造一種良好的氛圍,幫助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知識的樂趣。
三、結合生活化內容設置問題情境
數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是學生學習的課外課堂,如果能夠結合生活化的內容設置問題情境,可以幫助學生順利地把所學的知識為我所用。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生活化的內容滲透引導,在生活化問題情境中讓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加深對數學重要性的認識。
例如,在學習認識鐘表部分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們自主記錄一下自己一天的生活。在幾點起床,幾點吃早餐,幾點上學,幾點放學回家……這樣讓學生們開始對鐘表有一定的認識。之后,教師再結合學生記錄的情況,針對性地進行引導。學生們在自己熟知的情境中發現數學的作用,學習的積極性自然而然得到調動,教學的有效性也會隨之顯著提升。
四、結合開放化的內容設置問題情境
教無定法,在數學教學中也不例外。為滿足學生的需求,幫助學生收獲更多的數學知識,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結合開放化的問題情境設置引導,讓學生可以在開放式問題情境中拓寬自己的思維,繼而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
比如,在學習一部分知識以后,教師可以組織一個名為“今天我是小主人”的主題活動。在這個活動中,需要學生們自己思考去超市買東西招待客人需要準備什么,這些東西需要多少錢?什么時候開始邀請朋友來家里合適?應該準備幾張桌子才夠宴請班級中的全部同學?在學生們你爭我搶回答問題的氛圍中,多種功能多樣答案得出。學生在思考開放式問題的過程中,發現了數學與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學習的積極性也在這一階段得到調動,學生的潛能也在開放式的氛圍中得到提升。
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創設良好的問題教學情境,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數學意識,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教學的實際,科學地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感覺到其實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繼而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
【參考文獻】
[1]胡興建.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分析[J].學周刊,2017(5):90-91
[2]羅同芳.探究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16):53
(湖北省潛江市馬家臺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