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俞龍
【摘要】《服裝美學》是高職院校服裝設計專業課程之一,也是培養學生服裝設計基礎職業技能和提升他們理論水平的重要課程之一。本文就以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的高職服裝設計專業為入手,簡要淺析在此基礎上《服裝美學》課程開發與實踐的意義和途徑。
【關鍵詞】少數民族文化 高職教育 服裝美學 服裝設計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247-01
一、基于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的高職服裝設計專業《服裝美學》課程開發與實踐的意義
(一)是培養服裝設計專業人才的需要
基于少數民族文化的高職服裝設計專業《服裝美學》課程開發與實踐,是培養專業型技能人才的需要,特別是近年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審美觀念也在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更高質量的物質生活,因此在開展服裝專業人才培養方面,單單提升學生的基本技能已經滿足不了當今社會對于服裝專業人才的需求,因此必須從美學角度等方面加強學生對于服裝美學的認知觀,既而提升他們對于服裝美學與服裝設計的和諧統一等設計理念,使得培養的人才更能滿足服裝市場的需要。基于此,開展《服裝美學》課程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二)是發展少數民族文化以及服裝美學的需要
廣西美麗的八桂之地,是少數民族聚集地。除了漢族,還包含 11 個少數民族,她們分別是:壯族、苗族、瑤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水族、彝族、仡佬族,這些少數民族服裝文化、紡織工藝等具有強烈的民族特點和地域特點。基于少數民族文化的高職服裝設計專業《服裝美學》課程開發與實踐,可以將服裝設計、縫紉技術等與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美學等有機結合,一方面基于廣西少數民族文化開展《服裝美學》課程與實踐,可以通過對廣西少數民族服裝文化等系統性研究與開發,培養適合廣西少數民族服裝文化需求的專業型技能型人才,而這些人才又可以將服裝美學等應用到具體的實踐中,既而在實踐過程中宣傳和開發少數民族文化,并對廣西少數民族文化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另一方面獨特的少數民族文化也是服裝設計的靈感來源和設計的基本素材,是培養學生服裝美感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服裝美學》課程開發與實踐的途徑之一。
二、基于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的高職服裝設計專業《服裝美學》課程開發與實踐途徑
(一)以興趣為入手對《服裝美學》課程進行開發和指導實踐
基于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的高職服裝設計專業《服裝美學》課程的開發與實踐還必須以高職學生為中心,以興趣為切入點進行相關的課程開發和指導實踐。傳統意義上的高職院校《服裝美學》課程開發沒有從學生實際出發,而是采用傳統的教育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只是單純的講理論,在具體的實踐實訓和實習過程中單純的講操作,授課方式單一,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等負面情緒,既而課堂教學的效率。這些負面的偏差的解決途徑,就是《服裝美學》課程開發過程中要注重以學生發展為原則,以興趣為入手對課程進行開發和設計。一是根據廣西少數民族特點,如少數民族的服飾、搭配、造型、裝飾等特點,對教學中的每一環節進行針對性的設計,突出重難點,按照不同學生的類型有針對性開展相關教育教學。二是在教學過程中,從實踐項目出發,培養學生對于服裝設計的興趣。廣西地區有著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在服裝設計教學中,可以有組織地讓學生走入到少數民族聚集地區,親身去觀察少數民族的服飾特點,服裝是如何設計的,如何搭配,如何裝飾?相比較西方服裝設計特點,廣西少數民族的服裝設計有哪些可以改進的,設計要素和靈感來自哪里?設計的產品面對哪一類的消費群體等等。以問題為導向,讓學生在具體實踐過程中,不斷去發現和總結,不斷去深化自己的理論體系,既而讓他們在設計自己的服裝產品時能夠有所得,有所獲。
(二)制定《服裝美學》課程開發與實踐相配套的評價體系
制定《服裝美學》課程開發與實踐相配套的評價體系也是《服裝美學》課程開發與實踐是否成功的重要環節。一是構建對《服裝美學》課程開發與實踐效果進行階段性評價的評價體系。對于《服裝美學》中教學效果制定階段性的評價體系,對課程的開展情況,學生的理解程度,興趣培養的切入點以及成效,實踐結果以及產品設計等方面進行階段性評價,評價要結合廣西地區的職業院校辦學特色以及教學特點等實際,客觀公正地對教學效果進行總結和分析,查漏補缺。二是構建人才培養長效評價機制。對高職學生的興趣發展、職業發展、實踐情況等構建人才培養長效評價機制,進一步完善評價的有效性,并根據評價的結果及時調整《服裝美學》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在長效評價機制過程中,還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等對學生的實習實踐等情況進行動態地追蹤和評價,也可以對在崗的就業學生的興趣、就業特點、服裝設計風格、美學應用情況等進行系統的分析,既而摸清服裝美學課程實踐的主客觀規律,并以此開發相關課程。
總之,基于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的高職服裝設計專業《服裝美學》課程開發與實踐,歸根到底,還是要以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特點為課程內容和實踐內容基礎,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興趣培養、評價機制完善等為途徑對《服裝美學》課程進行開發,并指導學生進行具體的服裝設計等實訓、實習,既而讓學生在具體服裝美學理論學習和實踐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設計風格,并讓學生在滿足消費者對于服裝的要求的同時設計出更好更優秀且美感十足的作品。
參考文獻:
[1]宋明霞.服裝設計在美學中的體現[J].品牌研究,2018(04):130-131.
[2]宋良圓,黃利筠.服裝設計中呈現的設計美學[J].中國包裝工業. 2015(08)
[3]龍柳婧.基于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的高職服裝設計專業《服裝美學》課程的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文藝家.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