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煦
【摘要】試卷的講評是升華學生知識水平、提高學生解題能力的重要教學環節。本文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理論依據,探討如何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使講評課充滿生機和活力,提高試卷講評課的效益。
【關鍵詞】試卷講評;有效性;方法策略;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考試是檢驗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一種手段,而試卷講評是升華學生知識水平、提高學生解題能力的重要教學環節。我們應改變當前試卷講評課效益低的現狀,提高試卷評講課效率。
以往的試卷講評,往往以老師的講為主,學生只是被動接受,以皮亞杰為代表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教學應當以學生為中心。學習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師和同學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以先前的知識經驗為基礎,不斷地學習新知識,通過意義建構將其內化為新的認知結構的過程。”所以,在試卷講評過程中必須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講評的全過程,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灌輸者。
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要提高試卷講評的效益,教師要轉變觀念,注重以下幾個原則:注重講評前的試卷分析,提高講評的針對性,課前對試卷上的每道題進行細致的數據分析,針對學生集中出現的錯誤率高的題目要精講、細講,讓學生真正理解錯誤的原因及找到正確答案的方法,避免以后犯同樣的錯誤,才能起到有的放失、因勢利導的作用;注重對學生的啟發引導,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主動探究自己發生的錯誤,討論交流解決他們難以解決的問題,對于討論仍難以解決的,請老師幫助解決,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相互取長補短。學生自己體會到的知識比老師灌輸給他們的知識要記憶深刻得多;注重解題方法的指導,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講評課重要的是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要研究考試中出現的各種題型,歸納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解題方法和解題思路,讓學生在以后遇到類似的題目時可以舉一反三;注重講評之后的訂正與反思,講練結合及時鞏固。講評后要求學生及時訂正,并對錯誤及時反思。有時還須二次批改、二次訂正,同時布置一些類似的“新題”。要克服遺忘,最好就是及時加以練習鞏固。講練結合,是克服遺忘、鞏固知識、強化方法的有效途徑。總之,要上好試卷講評這節課,必須在課前精心地備課和課堂上有法地教學。
一、課前精心地備課
(一)備信息——確定講評重點
應針對試卷中每一題型乃至每個知識點的得分率或錯誤率進行詳盡細致的統計,可與之前考試情況及班級之間的差距進行縱向與橫向比較,分析出本班在本次考試中存在的最突出問題,從而確定本課講評的重點。
(二)備方法——制定講評策略
應針對不同的問題,采取相應的講評方法,因學生自身學習習慣不良而造成答題錯誤的,如字跡潦草、卷面不整潔、默寫因粗心導致錯別字等問題,可引導學生自行檢查、自我分析、自主訂正;因試題難度超出學生能力范圍而產生的錯誤,如某個文言詞語的意義用法,學生因沒有學過不會解答而造成錯誤,這就要發揮教師主導作用,講解、引導、點撥,使學生理解掌握;因對基本概念、答題方法模糊不清而造成錯誤,教師可以把學生的答案和標準答案同時呈現出來,讓學生進行辨析,在比較中明理糾錯,加深理解。
二、課堂有法地教學
(一)自主歸納,建構內化
教師簡介考試情況后,可根據考試的容量和難易度,安排5至10分鐘,由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訂正。同時引導學生對試卷的題目進行歸納整理,提升學生試卷分析、問題建構、自主內化能力,強化認知水平。讓學生明確重難點、易錯點等,查找出自己的薄弱環節,以便在接下來的講評課中帶著問題,有重點地討論和聽講。
(二)分析講解,授之以漁
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當大多數學生出現共同的問題、疑難困惑,無法以“一己之力”解決時,此時就是體現教師主導地位的時候,要對學生進行啟發、點撥,對學生解題中出現的思維受阻現象,一定要給予確切的剖析。教師把解題思路、方法、技巧教給學生,針對不同的題型特點,進行相應的解題技巧的點撥。
(三)變式拓展,遷移延伸
講評課上,教師要避免“就題論題,淺嘗輒止”的做法。教師可以“舊瓶裝新酒”,對原題進行改造,設計與原題類似的新題,反復訓練,并進行適當拓展與延伸,使學生的知識得到拓寬、加深,形成系統,完善其認知結構,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
(四)講練結合,消化鞏固
講評后,要求學生對錯題及時訂正,可以準備好錯題本,對錯題進行整理,作為學生以后考試的復習資料。教師還可以將試卷中錯誤率較高的題目進行改編重組,讓學生“再訓練”“再提高”,不僅鞏固講評課上所學知識,還可以拓展思維,舉一反三。通過反復強化,鞏固講評效果,幫助他們真正地掌握重點知識。
通過這些試卷講評的具體做法,筆者在實踐中取得一定的成效:
自主學習,主體參與,提高了學習成績。新的試卷講評課模式打破以往試卷講評沉悶壓抑的氣氛,對教師的角色重新定位,使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引導學生參與試卷講評,強化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在自查自糾、討論交流中,豐富了解題經驗,掌握了解題技巧,出錯率明顯降低。
師生互動,有效講評,建構了高效課堂。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真誠交流。學生在課堂上相互討論、評價、傾聽,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充分發揮了學生集體的智慧,拓展了學生思維的廣度,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除了學生之間的合作,教師也參與到學生中間,教師與學生之間也進行交流合作,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的最新進展情況,找到“點撥”和“引導”的最佳時機。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教師的引導、啟發、幫助,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講評課堂變得高效有序。
聚焦課堂,關注“問題”,提升了教學水平。教師通過課前的試卷分析、課中的交流互動、課后的矯正補償,及時發現教學問題、教學漏洞,促使教師自我反思、自我磨煉、自我探究,不斷思考自己的平時課堂,深入研究常態課教學中每一個環節、“精耕細作”,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
實踐證明,通過運用提高試卷講評有效性的策略,的確能提高講評課的效率。而以下因素對于提高講評課的效率至關重要: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是提高講評課效率的關鍵。課前對試卷的充分分析是提高講評課效率的前提;對解題方法的指導是提高講評課效率的重點;講練結合是提高講評課效率的保障。
但課堂里學生的程度參差不齊,怎樣能在講評時顧及各個層次的學生,如何解決課時進度與引導學生探究有效性之間的矛盾等問題仍值得繼續探討。
參考文獻
[1](美)斯特弗.教育中的建構主義[M].高文,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張劍平.現代教育技術——理論與應用(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宋秋前.新課程視野下優化教學時效的策略[J].教育發展研究,2004(6).
[4]尹明德.如何上好試卷評講課[J].教師(綜合版),2009(12).
[5]彭林.新課程理念下的試卷講評[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2008(7).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