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喜林
【摘要】文言文教學對于職高生來說簡直就是個負擔。如何激發職高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興趣,提高教學質量一直是我們研究的課題。但如能采用圈點批注式文言文教學,就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文言文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結合自己平時的文言文教學實踐,列舉了幾種利用圈點批注閱讀文言文的方法,并就如何培養學生利用圈點批注法閱讀文言文進行了詳細的說明。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圈點批注;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一、高中文言文教學的現狀和思考
文言文教學對于大多數職高學生和一線教師來說都是一件非常不喜歡的事情。我曾做過問卷調查,超過三分之二的同學對文言文學習不感興趣,甚至厭倦。學習文言文不應只是為了了解古文的語法現象,記一些名句片段,更重要的是領悟古人偉大的思想,了解古代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和文學修養。所以,我們在職高文言文教學中應該認真反思。如何激發學生的內在興趣和成功動因,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文言文教學成為一種栩栩如生的自主、合作、探究過程,這也是文言文教學需要思考的問題。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鼓勵和引導學生使用圈點批注法對文言文教學十分有益。
二、圈點批注法在職高文言文教學中的應用
中學文言文教學的培養目標是:“閱讀淺易文言文,養成初步的文言語感。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了解并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要實現文言文教學設定的目標要求,必須注重文言文教學的方法。圈點批注法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可以促進學生與文言文文本的直接對話,既讓學生在快樂和激情中學到文言知識,又陶冶了情操。
(一)創設寬松愉悅的情境,喚起職高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興趣
我們平時上課,教師高高在上,俯視我們的學生,這在客觀上造成不平等。我們的職高生,他們本來就不喜歡學習,這就更需要我們加以引導。我們不妨走到學生當中去,如果需要,學生的位置可以讓他們自由組合。平時上課,盡量以談話方式教學。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還會對學生認知情感的正確性產生影響。如學習《出師表》時,教師和學生一起背誦,教師示范背誦后學生爭先恐后指出教師背誦遺漏的地方。師生如同伙伴,在無拘無束的平等交流中達成師生共同成誦的教學效果。
(二)圈點批注法在職高文言文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重點字詞的圈點批注是基礎,它需要學生自主完成,主要是針對文章閱讀過程中不認識的字、陌生的詞語,學生主要通過參考課文注解、借助工具書和參考資料來完成,有條件的還可以借助網絡來完成。如果還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就留待上課時大家共同討論和考證。字詞基本疏通了,文章也就能基本看懂了。
情感批注。在給文言文作圈點批注的過程中不應僅僅停留在字詞的解釋,而應該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對課文的賞析上,通過對文章的賞析產生情感共鳴和感悟。情感批注則是學生圈點批注的深入發展。學生在讀懂文字的基礎上不斷地參與情感體驗。情感共鳴這東西稍縱即逝,馬虎不得,所以要求學生一旦產生共鳴就要及時記載下來,把它寫在相應文字邊上。“妙” “好極了”“美極了”“真是天上掉下林妹妹”,都是很好的情感體驗。如《庖丁解牛》中,學生讀到“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響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有位學生在邊上寫下“這不是在勞動,而是在載歌載舞”。不錯,宰牛在手工業的舊時代是一種繁重的勞動,并且總是與腥臊血污聯系在一起,被人看作是下賤的工作。但在庖丁看來宰牛是一種樂趣,是一種享受,這是工藝人對自己的肯定。再如幾位學生在讀到《勸學》中的“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時,在邊上寫下了“貴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的內容,真是不錯。可見,這幾位學生對這句話已經有了深刻的理解。
質疑式批注就是學生在文本解讀中,就自己所發現的、所關注的疑惑處提出問題,生發思考,寫下批注。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也是新課標大力倡導的。這種閱讀方式學生用得最多,也用得最廣,它適合于各類學生。如當學生讀到《鴻門宴》中“賜之彘肩,則與之一生彘肩”時,有同學就在邊上注下“生豬腿可怎么吃啊”的文字。《鴻門宴》中為什么范增對項莊說“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這句話時沒有用“矣”,而在“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中卻用了一個“矣”字呢?當學生讀到《魚我所欲也》中的“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課文對“義”字的注解是儒家之道,而查閱現代漢語字典“舍生取義”卻把“義”解釋為正義,兩者到底哪一者更確切呢?
三、圈點批注式文言文閱讀的培養
(一)循序漸進,積極引導
指導學生利用圈點批注式學習文言文,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制定切實可行的步驟,步子從小到大,先簡單評點再用筆記方式進行比較學習。切忌急于求成,讓學生無從下手。課前可以先讓學生隔行抄寫要學的文言文,接著請學生把課文注釋里的拼音和字詞的解釋抄錄到抄好文章的白紙上,同時查字典給疑難字注音,遇到不懂得的地方要求學生打上問號。這樣,那些很不喜歡文言文的學生或者基礎不好的學生也能做到,做好了這一點,可以說教學已經成功了一半。因為每個學生都在動手了,對課文也有了初步的感知。在學生練習批注的初期,教師就要進行一些具體的、基本的方法指導。其間,教師應認真研究學生的年齡特點、閱讀水平、教學起點、階段目標等,做好規劃,有步驟地指導學生循序漸進,螺旋發展。獨立批注不要求學生做到全面而細致,只要能在有感受的地方寫下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疑即可。
(二)巧設任務,反復練習
教師把學習內容以定論的方式呈現出來,學生只能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但如果能改變學習方式,鼓勵學生使用圈點批注法,說出自己獨特的理解,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結果。如教學《鴻門宴》時,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體驗,談談對沛公的認識。有的學生認為沛公能隨機應變,具有領導才能;有的學生認為沛公善于奉承,是個卑鄙小人;有的學生認為沛公能屈能伸,是個將國之才……這樣既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課文內容,又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獨特觀點。答案不是唯一的,通過設計一項任務或問題,引導學生參與批注體驗,讓學生在問題的批注體驗過程中成為學習的主人,獲取平時得不到的意外收獲。
在指導學生圈點批注練習時,圈點批注的內容不能一次性“灌”給學生,而是要結合學生實際,巧妙設計任務,并從中加以指導,在指導中運用,在運用中掌握。具體可以按如下步驟進行操作:
首先,教師要根據訓練的過程和學生的真實閱讀水平,用心選擇批注練習材料,平時練習要選擇一些比較簡單的短文或課文片段。高一年級可以選擇課文中一些經典的片段作為訓練的材料。如《勸學》一課第二自然段,教師就可以用來作為指導學生練習圈點批注法的材料。我們可以先讓學生把重點字詞用圈點批注符號畫起來,難讀的字注上拼音,例如輮(róu)、有(yòu)、中(zhòng)、暴(pù);利用實物投影,讓學生拼讀重點字詞,講述自己的批注過程,教師隨即點評;然后借用學生已有的批注進行補充、完善、調整,教會學生翻譯本段內容。如此,教師邊講解邊標注,既讓學生明確了哪些是重點字詞,又告訴了學生可以怎樣進行批注。如此指導,使學生一目了然,過了幾個月之后就可以放手讓學生對整篇課文進行批注練習了。這樣由段落再發展到篇章,循序漸進。
其次,在訓練的初始階段,學生雖然明確了批注的主要內容,但對方法及批注要點不甚理解,往往有無從下筆之惑。因此需要教師及時引導和示范。教師可以自己講解,也可以選擇比較好的學生批注進行展示。通過教師的分析、示范使全體同學逐漸領悟哪些內容值得批注,怎樣批,可以采用哪些方法。還可以選擇一般水平學生的批注作為例子,先肯定他批注的內容,共同分析方法。在此基礎上再由教師加以補充提高,使學生的批注能力逐漸得以發展。
(三)積極延伸,舉一反三
學生學習使用圈點批注法的目的,是靈活使用圈點批注法閱讀更多文言文著作。我們要積極引導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引導學生對同一字詞作不同文本內容的批注積累。如學了《季氏將伐顓臾》,了解了其中“是誰之過與”的“過”的意思是“過失”,我們就可以聯系文中的“無乃爾是過與(責備,作動詞)”,還可以舉一反三在邊上注上:(1)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晏子使楚》走過,經過);(2)過猶不及(《論語·先進》超過);(3)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柳宗元《小石潭記》過分);(4)過故人莊(訪,拜訪)。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對不同作者、主題、風格的文章進行批注,把平時所學的知識延伸擴散到現實生活中,實現課題與生活的對接。如2012年浙江高職考文言文部分的第15題。題目如下:
1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 ? ? ? ? 宰:治理
B.久之,漢王患之 ? ? ? ? ? ? ? ? ? ? ? ? ? ? 患:擔憂
C.行功爵邑,重之 ? ? ? ? ? ? ? ? ? ? ? ? ? ? 爵:封爵
D.大王誠能出捐數萬斤金 ? ? ? ? ? ? ? ? ?捐:捐獻
此題考查的加點詞語的義項通過聯想古語有“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過秦論》),“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均”(《論語》),“爵侯關中,譽滿神州”之說,而“捐”在古代意為舍棄,極少譯作捐獻的,此處可以解釋為拿出。這樣我們就可以選出答案為D。
把圈點批注式閱讀引入文言文教學之中,意味著把閱讀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學生可以在獨立自主的閱讀中,或聯想、想象,或質疑問難,或有感而發,或有得而寫,在感悟中思辨,在思辨中收獲。
(編輯:郭恒)